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根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文章从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要点、评价报告制作的文本格式、评价的结论及技术要点等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全过程,明确了建筑物防雷设计的项目,总结和归纳了各项目在GB50057-2010中的依据和规定。  相似文献   
23.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简称SACOL站)2008年夏季晴天的湍流、 辐射、 土壤温度和通量梯度观测资料, 确定了晴天土壤热参数, 并结合土壤热流量板测量的温度积分法把实际测量通量推算到地表; 讨论了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热量储存对地表能量闭合率的影响; 建立了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模型. 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夏季晴天平均土壤热容量为1.23×106 J5m-35K-1; 能量平衡方程中, 以5 cm 埋深处HFP01SC热流量板观测值 (G5) 表示土壤热通量时, SACOL站地表能量闭合率为75.7%. 采用温度积分法, 将HFP01SC的直接测量结果校正到地表(Gs)后, 地表能量闭合率可以达到81.8%; 0~5 cm土壤层的热量储存对能量平衡的贡献为6.1%. 模型计算得土壤热通量(Gm)与Gs之间的线性回归斜率为0.973(显著性水平为0.1‰). (H+LE)与(Rn-Gm)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地表能量闭合率为81.7%. 表明模型与温度积分法计算计算土壤热通量非常接近, 但通过参数化方法计算时仅需要知道Rn即可.  相似文献   
24.
在渗透注浆工程中,尤其在中、细砂地层中,提高浆液的可注性并保证一些特殊工程的耐久性非常重要。微硅粉作为注浆材料,其颗粒极细,可注性好,无毒性,浆液结石体强度高,工程耐久性好。通过对一些工程的成功应用进行分析,微硅粉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渗透注浆工程注浆材料,尤其在高水位,含中、细砂层地质条件下,微硅粉注浆材料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针对湘中涟源凹陷上二叠统大隆组黑色泥页岩中油气特征及微观保存条件,选择涟源凹陷XY1井大隆组泥页岩中高角度裂缝方解石脉体,开展了脉体岩相学和阴极发光观察、脉体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特征及温压研究,结合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生成阶段分析和埋藏-热演化-构造抬升史模拟,确定了裂缝脉体形成时期和深度,讨论了泥页岩油气微观保存条件。研究表明:大隆组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R_o为1.2%~1.3%,原始有机质中发育有机孔,泥页岩孔隙内液态油中很少发育有机孔;裂缝方解石脉体由早晚两期形成,边界清晰;早期脉体中发育大量蓝白色荧光的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发微弱荧光的气相烃包裹体和不发荧光的甲烷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93~138℃间,对应古埋深为2 000~3 000 m;晚期脉体中包裹体发育程度差,仅零星见烃类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50~62℃间,对应古埋深为900~1 100 m;依据早期裂缝方解石脉体中甲烷包裹体激光拉曼参数和甲烷体系状态方程估算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为28.92~41.47 MPa,相应古压力系数为1.10~1.57。根据早晚两期裂缝方解石脉体中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的发育程度以及捕获温压信息推断,在燕山-喜山期大幅度构造抬升和地层剥蚀过程中,泥页岩中多期裂缝形成和开启以及成脉古流体活动,对大隆组泥页岩中滞留油气的微观保存条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6.
涎流冰是川藏寒区道路工程常见病害,严重威胁道路建设及运营安全。防止地下水出露地表或者地下水位过高可减缓或消除涎流冰病害。野外调查和卫图判识表明川藏寒区涎流冰以溢流型为主。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采用含砾粗砂或卵石换填疏导地下水以及铺设防水土工布隔水对涎流冰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当冻结深度大于地下水位埋深时会逐渐形成涎流冰;采用含砾粗砂或卵石作为换填渗流层,加快地下水排泄,可有效减少孔隙水压力,相对于未处治边坡,涎流冰体积分别减少85.4%和93.9%,孔隙水压力分别减少46.2%和58.1%;采用防水土工布阻隔地下水,涎流冰面积减少97.5%,但孔隙压力会增加。考虑到川藏交通廊道区卵(碎)石材料充足,推荐采用渗透性良好的卵(碎)石作为换填层,加强地下水疏导,并在换填层上铺设防水土工布隔水。研究成果可为川藏地区交通道路涎流冰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广泛分布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该类土质边坡稳定性问题突出,有必要探讨此类边坡的自然演化特征及其规律。本文针对粗颗粒土边坡在降雨-日晒-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单一要素和多要素组合条件下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初始坡度较陡的粗颗粒土边坡,在自然降雨-日晒作用下,边坡会向自然稳定坡度发展演化。反复冻融作用下,坡面土体冻胀融沉,产生残余变形,冻胀量约为冻结深度的0.09~0.1倍,残余变形量约为冻结深度的0.052~0.062倍,坡面土体含水率增加2% ~3%。反复冻融后坡面土体结构变松散,空隙增多,密实度降低,松散土体在降雨条件下易流失,坡体向后退化。季节性冻土区粗颗粒土边坡自然演化特征表现为:降雨-日晒作用→边坡趋于稳定→冻融作用→坡面土体变松散→降雨冲刷→坡面后退→更深处土体冻融。该过程随季节变化反复进行,边坡逐年后退。  相似文献   
28.
赵文  李慎刚  徐岩  孙海霞 《岩土力学》2007,28(Z1):643-646
沈阳地铁十六标段过新开河段区间隧道采用明挖施工,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以维护基坑稳定。开挖过程中,对桩体位移、桩体内钢筋应力、钢支撑轴力以及地面沉降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和实际工程效果表明,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可以维护基坑稳定,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罗非鱼放养量对盐碱水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放养不同密度的尼罗罗非鱼 (orecohromis niloticus)对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罗非鱼的放养量为 5个水平 (0~ 8.12 kg· m-3 )。结果表明 ,随着罗非鱼放养量的增大 ,蓝藻、金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量、p H、和 TN:TP比值下降 ;相反 ,绿藻、硅藻、原生动物、浮游植物叶绿素 a含量、浊度、总碱度、电导率、TN和 TP均增加 ;而在生物量上小型硅藻和绿藻占优势使浮游植物小型化。  相似文献   
30.
本文于1998的8-10月间选取山东省高青县赵店乡大芦湖养殖公司院内一口盐碱池塘的池水为实验用水,选用CaCl2、NaHCO3和盐酸作试剂,进行了这三种试剂的降pH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aHCO3有降pH效果须高浓度使用,但会使水体缓冲能力下降,不宜作为降pH的试剂。盐酸能迅速降低pH,但持续时间较短,适合急救时使用。219kg.ha^-1(14.6kg/亩)的用量可降低pH1.5个单位。能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