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利用1948~1999年的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和风场资料,根据气候平均850 hPa高度场和流场的季节演变特征,客观地定义了描述马克斯林高压活动的特征参数,对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季节变化明显,南半球冬季最强,位置偏西、偏北,夏季反之.对马斯克林高压异常变率的分析表明,马斯克林高压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ENSO对马斯克林高压面积有一定影响,但对马斯克林高压中心位置和强度影响不大.同时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研究的52年时间内,马斯克林高压面积和中心强度是逐渐增大、增强的,而中心位置是缓慢东移、南移的.  相似文献   
232.
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沉积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以海平面升降旋回为主线,根据钻井岩芯、古生物、测年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层序、层序界面、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研究区晚第四纪发育三期下切河谷,形成了三套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三个层序的地质时代分别相当于晚第四纪早期、晚第四纪中期和晚第四纪晚期。由于后期河流的强烈下切破坏,早期沉积层序往往被剥蚀殆尽,仅残留下部的河床相粗粒沉积,造成不同期河床相的叠置;相对而言,晚第四纪晚期形成的下切河谷沉积层序以不同的沉积相组合被保存下来,自下而上划分为河床、河漫滩、河口湾、浅海和三角洲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沉积层序。晚第四纪晚期下切河谷底界面,是末次冰期海面下降,河流下切形成的侵蚀面,与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的沉积间断面同属一个地史期的产物,一起构成区域不整合面,界面上下岩性突变,其上的冰后期地层属同一个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互相对比,因而具有年代地层学意义。三期下切河谷层序的套叠结构表明,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存在三次"低海面-海侵-高海面-海退"周期性海面变化。  相似文献   
233.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和太古宙的古老岩石为主,并受到来自幔源的大陆岛弧中基性岩浆影响。A-CN-K、SiO2-Al2O3、Th-Th/U判别图显示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本文根据聚类分析选取出Sr/Cu、Sr/Ba、V/(V+Ni)值等10种元素组合,并根据其纵向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显示,Es34Ⅱ至Es33Ⅲ沉积时期,大民屯凹陷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并整体呈增强趋势,该区古湖泊的水体盐度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研究表明,古气候是控制沙三段元素分配的主因,这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较为封闭的构造环境有关。稀土元素参数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大民屯凹陷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  相似文献   
23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间隔6 h 的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9月6—7日出现在河南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1) 高纬冷空气沿乌拉尔山东侧呈东北—西南向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南下,在新疆地区堆积形成闭合冷性低涡,该低涡中分裂出低槽携带冷空气东移,在河南省境内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汇合,导致了这次大暴雨过程;( 2) 贝加尔湖附近的下滑槽东移南下,引导冷空气侵入沿切变线东移进入河南省的西南低涡,使该处大气斜压性增强,低涡发展,导致豫北及豫东地区中低层辐合明显加强,促使降水加强;( 3) 此次过程,副热带高压呈带状,脊线稳定在26 °—27°N,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中、低空西南低涡或其前部的切变线共同作用,呈现出河南省区域暴雨的典型天气形势。此外,应用河南省暴雨预报模型结合物理量诊断客观预报方法,能较好地预报这次大暴雨过程的落区及量级,表明该方法对区域性暴雨、大暴雨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35.
根据阿克苏河流域内出山口水文站1957~2006年的径流实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径流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具有相对稳定且振荡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小;  径流序列在199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丰、枯水周期变化存在着25a左右的主周期,丰水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且大量连续出现,最长持续时间达7年,枯水年多以连续2年的形式出现,平水年年数占52%。运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对突变前后两个径流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2.06%,且位于同一突变区间的精度达97.7%,预测未来几年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存在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6.
近几十年来,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海草床呈现退化趋势,海草床的恢复备受关注.其中,海草种子或幼苗移植由于其对供体海草床破坏和影响较小,并能保证海草的遗传多样性而备受重视.移植区的底质类型是决定海草种子或幼苗移植存活率的重要因子,然而,目前关于热带海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底质类型响应的研究很有限.本研究以...  相似文献   
237.
辽河拗陷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东三段是该区域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岩心、测井等资料,利用碎屑组分、重矿物、沉积要素以及岩相与测井结合分析,对研究区东营组东三段物源和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东三段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分别为北部自北向南方向、东部自东向西方向,以及西北部月东潜山方向;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受构造背景与物源的控制,东三段三个亚段沉积相分布比较相似,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东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滩坝沉积,西北部为滨浅湖滩坝沉积。研究结果为滩海东部东三段后期勘探和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沉积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238.
基于国家自动站及区域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了河南“21·7”过程的降水特征及环流和物理量的异常性,并对比1981年以来郑州和鹤壁50 mm以上强降水过程的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1)“21·7”强降水过程在累计降水量、强降水覆盖范围、日雨量和小时雨强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极端性,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400 mm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太行山东麓沿山地区和伏牛山东侧迎风坡一侧,与地形关系十分密切。2)南亚高压增强东伸,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低纬度地区活跃的低值系统等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水汽稳定持久向河南输送,太行山和伏牛山沿山一带水汽辐合偏离气候态最强超过-10σ,表现出显著极端性。3)“21·7”过程中,动力条件的异常特征十分显著,200 hPa的辐散中心分别位于伏牛山和太行山东麓沿山一带,相较历史气候态偏离度达到2σ~5σ;伏牛山沿山一带850 hPa涡度偏离气候态程度较太行山东麓一带更大,达6σ;而700 hPa上升运动则是太行山东麓一带极端性更强,标准差达-3σ~-5σ。4)与1981年以来同区域暴雨过程相比,“21·7”过程中,850 hPa涡度和700 hPa垂直速度的标准差为历次过程最大(最小)或次大(次小)者,对暴雨极端性有指示意义,地形附近历次暴雨过程物理量统计显示,伏牛山和太行山东麓的850 hPa辐合及700 hPa垂直速度平均偏离气候态超过3σ(-3σ),且偏离程度与日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9.
沈倩娜  张霞 《水文》2021,41(2):80-85
2017年6月下旬到7月初,2019年7月上旬到中旬,湘江干流接连发生特大洪水.通过分析湘江流域多个测站的水文整编资料,结合部分实时信息,从降雨过程时空分布、干支流有关测站洪水水位流量过程、洪水组成、洪量、洪水传播时间与宣泄速度等方面,对2017年洪水与2019年洪水的暴雨洪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017年洪水,湘潭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