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溪复杂地形条件下三维多源SO2浓度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差分方法求解三维大气平流扩散多源方程,模拟了本溪地区SO2浓度的时空分布。通过1999年1月19日的模拟结果与监测值对比表明:模拟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SO2浓度的实际变化情况;由模拟计算可知,本溪地区SO2的污染很严重,且SO2浓度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日变化。10:00以前的浓度值比较大,10:00之后浓度值逐渐减小,到18:00左右浓度值又慢慢变大。  相似文献   
52.
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大气能见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9年6—8月辽宁中部4个城市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的季、月、日能见度分布,并探讨了能见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内各城市夏季大气能见度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天气系统和大气环境比较均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城市大气能见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周期谷、峰形分布,06时前后能见度最差,15—16时最好;大气细粒子、水汽和风速都对城市群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大气细粒子是主要影响因子;城市群夏季的低能见度时次,仅有一小部分是由轻雾引发的,而大部分则是由霾天气造成的。  相似文献   
53.
长白山高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通过改变模式中长白山山脉区域地形高度,对比分析长白山高压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5城市气象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变地形后,原来较强的长白山高压有了明显的减弱,城市群5城市的水平气流辐合场消失,风速增大,逆温强度也减弱,有利于污染物的传输扩散;模拟结果也表明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降低,试验较好地揭示了长白山高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4.
利用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丹东市区器测能见度资料和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分析目测能见度与器测能见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季节中,PM_10。和PM_2.5、PM_1.0。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降水强度与PM的湿清除效率关系。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目测能见度与器测能见度的比值相对较小;能见度较差时,PM_1.0粒子比重增大,PM_1.0/PM_1.0和PM2.s/PM_1.0比值与月平均风速为负相关;天气现象日数较多的月份,其对应的月平均能见度较小;PM日平均质量浓度的改变量以及降雨量对PM的湿清除效率与降水强度相关,器测目测能见度平均值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5.
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根据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PM10、SO2、NOx)的现状监测值,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是TSP、PM10和SO2;冬季是城市群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夏季大气污染最轻;5个城市16年来TSP、PM10和SO2呈逐年下降趋势,NOx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城市群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本溪,其次是鞍山、沈阳、抚顺、辽阳。  相似文献   
56.
57.
利用辽宁省各市 2002年的TSP和SO2 实测值以及“平均相对误差”的概念 ,进行了大气清洁度业务系统的模式验证。结果表明 :1 4个城市TSP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 31.42 % ,SO2 为 28.79%。  相似文献   
58.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很多,主要的是高斯模式及对它的各种订正形式。高斯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污染物浓度符合正态分布,是适用于开阔平坦地形上的中小尺度模式。由于高斯模式的局限性,对于复杂地形和复杂流场情况下的大气扩散问题,更多地采用烟团模式或K模式。目前,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多源大  相似文献   
59.
利用逐步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及本溪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辽宁省本溪市空气污染物TSP和SO2的浓度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方程,并对这两种污染物分别进行了预测检验。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污染事件频发,为揭示该地区重污染天气分布特征,利用2014—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40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资料,统计分析得到中国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变化特征以及区域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学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PM2.5和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下降的更快,PM2.5最大值出现在辽宁和吉林中部地区约为90—100 μg·m-3,SO2年平均质量浓度较高值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约为50 μg·m-3,而NO2最大值出现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一带,约为45 μg·m-3,CO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布在东北沿海地区约为1.6 mg·m-3,相反中国东北地区O3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沿海的大连及营口等地,约为100 μg·m-3。污染物浓度变化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地区PM2.5和PM10与AQI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SO2冬季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沈阳(180 μg·m-3),NO2与CO冬季最大值出现在哈尔滨(80 μg·m-3,1.8 mg·m-3)。相反,O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沈阳地区约为140—150 μg·m-3。重度污染级别(200 μg·m-3≤PM2.5 < 300 μg·m-3)和严重污染级别(PM2.5>300 μg·m-3)的空气质量表现出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周围迅速减少,辽宁中部又略有增加的特征;中度污染(150 μg·m-3≤PM2.5 < 200 μg·m-3)的天数沈阳>哈尔滨>长春,轻度污染(100 μg·m-3≤PM2.5 < 150 μg·m-3)的天数是沈阳>长春>哈尔滨。引发中国东北地区重污染的天气形势大致可分为高压型,低压型和北高南低型3种,出现比例分别为62%、27%和11%;高压型850 hPa高压脊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高压南部或弱高压中心,有时在黑龙江北部或辽宁西南部连续有弱小的低压生成并快速东移过境;低压型850 hPa低压系统发展并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低压后弱高压中;北高南低型850 hPa和地面中国东北地区受北面高压和南面低压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