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9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470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407篇
地质学   1578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41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1961-201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58个气象站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低和最高温度)、降水和风速资料,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61-2010年青藏高原主体正在变暖变湿,但是高原东侧部分地区正在变暖变干,同时高原整体风速都在减小。(2)升温主要是夜间的最低温度贡献的。不同地区升温速率有差异,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升温速率明显加快;三种温度都存在准8年周期震荡,其他短周期及更长周期震荡表现不一致。(3)降水量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减少,并且出现过多次突变,突变时间分别为1965年、1977年和1995年,突变前后降水的变化速率明显不同,降水存在准4年和准10年周期震荡。风速存在18~20年周期震荡。(4)青藏高原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一载荷向量均表现出全区一致的正值,中心区位于94°E-97°E一带,说明青藏高原腹地是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5)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二载荷向量大体表现出高原主体与东部以及北部边缘地带变化趋势相反,即高原主体升温(降温)时,东部及北部边缘地带是降温(升温)的。  相似文献   
112.
近几年来,电视气象节目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想要在多维度的气象服务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需要突破自身局限,更要从内容和形式上得到根本转变。该文以四川省传统天气预报节目向新媒体转化的产品—川台天气的微博创新节目《金顶预报》、《气象记者直击第一现场》、《放眼看天气》等栏目为例,在2018年7月9日—12日这一段天气转变较大时段,基于微博热度公式浅析哪种栏目更受欢迎,从而通过热度数据分析省级电视气象节目在新媒体上应该侧重哪些方面创新和重构,才能在竞争日益剧烈的新媒体环境获取更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3.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雪的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区域的主导山谷风风向NE和ENE密切相关。在春季,由于尘暴发生频率的增加,表层雪的pH值呈现较强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在冬季,由于原生气溶胶向次生气溶胶的转化,pH值呈现较弱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在后沉积过程中(2003年10月4日至2004年9月8日),雪坑中不同时期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淋溶过程。电导率的峰值P1进入粒雪冰的时间比与它相对应的大粒径(直径>10 μm)微粒的浓度峰值提前40天左右;在有的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峰值出现在污化层附近,与污化层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污化层对可溶性离子的淋溶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a2+是影响表层雪中pH值和电导率变化的最主要离子。  相似文献   
114.
Summer precipitation products from the 45-Year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ECMWF) Reanalysis (ERA-40), and NCEP-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AMIP-II) Reanalysis (NCEP-2), and Climatic Research Unit (CRU) TS 2.1 dataset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s over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and utility of the reanalysis datasets for the period 1979–2001.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lthough the magnitude and location of the rainfall belts differ among the reanalysis, CRU, and station data over South and West Chin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show good agreement over most areas of Chin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most areas of China, CRU best matches the observed summer precipitation, while ERA-40 reports less precipitation and NCEP-2 reports more precipitation than the observa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amplitude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CRU is better than either of the reanalyses in representing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s. The amplitude in NCEP-2 is stronger but that of ERA-40 is weaker than the observations in most study domains. NCEP-2 has a more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than ERA-40 or CRU in most areas of East China. Through a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rainfall belts produced by CRU agree better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an with those produced by the reanalyses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 In East of China, particularly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 CRU can reveal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represented by the observations, but the signal of ERA-40 is comparatively weak and not very obvious, whereas that of NCEP-2 is also weak before 1990 but very strong after 1990.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precipit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ERA-40 and the observations is smaller than that between NCEP-2 and the observations, but the variations represented by NCEP-2 are more reasonable than those given by ERA-40 in most areas of East China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15.
南方CASS和MAPGIS精确编制剖面图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出南方CASS和MAPGIS软件如何直接利用勘探线测量坐标成果数据,精确编制数字化剖面图,重点介绍勘探线、探矿工程点、坐标网格线投影平面图,以及剖面地形起伏线、剖面高程标注、剖面图上地层界线、矿层及探矿工程的精确编制方法。对图切剖面也提出了编制思路和图切坐标数据的获取方法。编制方法成图精度高、快捷,在实际工作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6.
基于Android的移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峥  赵科科  许皓皓 《气象科技》2014,42(1):99-103
为了丰富移动气象信息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使用Java,C#,VB,Delphi编程,开发了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以用户体验为切入点结合智能终端特有的设备特性和移动应用软件特性提供创新型移动气象产品。该系统是一种集气象信息处理、发布和接收为一体的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获取气象信息。介绍了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客户端设计。详细阐述了采用Java技术在Android平台上研发移动客户端软件过程中所涉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手势控制、GIS服务、软件管理、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7.
由于空间大地观测数据传输耗时及处理过程复杂, 导致极移测量值的获取存在时延, 无法满足对高精度的极移预报值有重大需求的应用领域. 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的预报方法. 首先用SSA分离提取极移时序中的高频组分与低频组分; 其次建立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外推与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模型对极移高频和低频组分进行组合预报. 结果表明, SSA方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和提取极移低频和高频组分, 对低频和高频组分组合预报可以显著改善极移的中长期(30--365d)预报精度, 与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提供的A公报中的极移预报值相比, SSA方法对极移PMX分量(本初子午线方向)和PMY分量(西90$^\circ$子午线方向)的中长期预报精度改进最高分别可达45.97%和62.44%. 研究结果验证了SSA方法对极移中长期预报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8.
马来西亚沙巴州出露大面积的蛇绿岩套,其中以KET蛇绿岩和Chert-Spilite(Cs)组硅质岩和碎屑岩为代表.笔者以沙巴州Cs组中的砂岩为研究对象,对碎屑锆石U-Pb年龄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样品KDS-Cs-1碎屑锆石年龄具有190~68 Ma(22%)、279~213 Ma(18%)、627~315 Ma(22%...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太行山东麓赋煤构造带中段井田构造的深入研究,认为临城、邢台、隆尧三个矿区的构造成因是重力滑脱运动;重新认识梳理了太行山东麓煤田基本构造形态;矿区内各个井田都是独立的滑脱体、多个滑脱体聚集形成的滑脱体群,覆盖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断裂的隐伏露头线应向西移动;以滑脱体为主体的井田构造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其形成机理去解释,传统方法可能导致井田构造解释失真,进而影响到井田经济价值评价和矿井开采。  相似文献   
120.
ENVISAT-1卫星测高数据编辑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环境卫星(ENVISAT-1)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在借鉴其他卫星测高数据编辑标准和大量统计基础上,制定了ENVISAT-1卫星的数据编辑标准,包括冰标志和S波段异常的确定,并给出了各改正项合理的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