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81.
基于安徽省23个CORS站数据解算天顶对流层延迟(ZTD),评估GPT3+Hopfield和GPT3+Saastamoinen两种对流层组合模型的适用性,并利用探空数据分析GPT3模型估计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和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精度。结果表明:1)GPT3+Saastamoinen组合模型的ZTD精度优于GPT3+Hopfield组合模型,GPT3模型的ZTD精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皖南精度低于皖北,且春、冬季精度优于夏、秋季;2)在安徽地区,GPT3模型2种格网分辨率的Tm精度基本相当,平均偏差在-2.0 K左右,RMS值在4.5 K左右;3)在安徽地区,基于GPT3模型气象参数反演的PWV(GPT3-PWV)与探空站的PWV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同样具有时空变化特征,由皖南向皖北逐渐降低,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282.
阿拉善北大山岩带位于阿拉善地块南缘,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以南。该岩带产出大量的海西期岩浆岩,包括基性-超基性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等一系列岩体。本文对该岩带的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进行~(40)Ar-~(39)Ar测年,获得的坪年龄分别为277.0±3.8Ma、275.0±4Ma,系早二叠世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有高Al2O3、CaO、Mg#,低K2O、(La/Yb)N、ΣREE,表明其偏向于幔源的特点。石英二长岩具有高K2O、(La/Yb)N、ΣREE、Al2O3,低CaO、Mg#,表明其偏向于壳源的特点。结合微量元素分析与大地构造环境条件,得出了该期石英闪长岩与石英二长岩产出环境为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283.
行星际尘埃遍布太阳系中,是太阳系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来自太阳系小天体(如彗星和小行星)的物质剥离损失,因此对其探测有助于了解太阳系小天体的起源与演化.?它们在行星际空间因太阳风等离子体的碰撞以及太阳辐射电离而带电,因而会影响周围的等离子体.?行星际尘埃诞生后在万有引力、光压、玻印廷—罗伯逊作用以及洛伦兹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4.
像元二分模型在MODIS水陆混合像元分解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数据是地表水监测的重要数据源,用较低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探测地表水范围时,混合像元问题常使水陆边界的提取不够准确。有必要对水陆混合像元进行分解,估算混合像元中水体所占百分比,从而为亚像元级别的水域边界制图奠定基础。借助像元二分模型的概念对水陆混合像元进行分解,验证该类模型的适用性。首先,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和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云南省高原湖泊进行水域提取及边界混合像元分解;然后,用同期更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像元二分模型在对水陆混合像元的分解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中,基于NDWI的像元二分模型精度略高于基于MNDWI的模型。  相似文献   
285.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类型它以知识创新、转化和利用为特征,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利于提高社会、生态效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既是人类知识进步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又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组织的选择指明了方向。文章结合知识经济,内涵,讨论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组织选择的重点和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286.
明特林法计算桩沉降量中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上海地区高层,超高层的日趋增多及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出现,按明特林法计算桩基沉降的结果较实本基础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就明特林法计算桩基沉降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使计算结果与实际试桩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87.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和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2‰~8.6‰,具有混源硫特征。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高温和中-低温两个阶段。17件矿石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153~18.431,15.370~15.602和37.653~38.213,其平均值分别为18.271、15.464和37.873;3件围岩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18.293,15.470~15.484和37.874~37.909,平均值分别为18.288、15.477和37.893。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矿物质分别来自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和印支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288.
河口有孔虫的搬运作用及其古环境意义(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微体化石的搬运作用,不仅为区别埋葬群与生物群、正确再造原地的古生物组合所必需,而且可以为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认识到有孔虫死亡后,其壳体象一般沉积颗粒一样,被水流搬运(Illings,1950),因而需要辨别原地与异地埋葬的微体化石群(Canter,1951;Jones,1958).有孔虫搬运作用的室内试验,始于法国的Berthois et Le Calvez(1960),他们首先探索了浮游有孔虫壳体与石英颗粒在水层中沉降速度的比较.后来,西德Diester(1972)进一步作了沉降试验;美国Berger&Piper(1972)研究了浮游有孔虫不同种的差异性沉降作用,提出用沉降速度的分级求水流搬运作用的方法;而Yamashiro(1975)则发现用壳体的粒度分析更能指示搬运作用的强度.西德Seibold(1978)也讨论了各种浮游有孔虫沉降速度的差异可能引起的埋葬群动力分选.墨西哥Fok-Pun等(1983)则进一步研究了水介质密度与壳形对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289.
毛云华  赵中贤  孙珍 《地球科学》2020,45(5):1622-1635
为揭示珠江口盆地西部陆缘伸展-减薄过程,进行盆地断裂构造样式识别、断层活动速率和一维空盆构造沉降定量计算和综合分析.珠江口盆地西部以铲式断层和拆离断层为主并继承性发育.张裂一幕断层活动和构造沉降集中于开平凹陷,最大速率分别达到239 m/myr和108.6 m/myr.张裂二幕断层活动和构造沉降向洋盆迁移,最大速率分别达到192 m/myr和210.7 m/myr.张裂一幕岩石圈减薄集中在开平凹陷,以地壳脆性薄化为主.张裂二幕减薄中心向洋盆迁移,岩石圈地幔可能发生了局部薄化和软流圈上涌,导致陆架和上陆坡区凹陷内部构造沉降减弱;洋陆过渡带处上地壳快速减薄,且薄化速度比下地壳快.对比西北次海盆南侧上地壳较厚及下地壳较薄或缺失的情况,推测西北次海盆在破裂前发生了不对称的单剪薄化.   相似文献   
290.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新仙女木”事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根据15个沉积柱状样,对“新仙女木”期气候突变事件(YD)的分布和性质进行探讨。在所有这些经高分辨率地层分析的柱状样中,均发现有“新仙女木”事件,说明在西太平洋边缘海广泛出现。从同位素与微体古生物分析的结果看,~(14)C测年约11~10kaBP的新仙女木期,是在12kaBP淡水注入海洋高峰之后,一次冬季表层水降温的短暂事件。在长江三角洲和日本海都记录了新仙女木期“视海退”现象,符合新仙女木期是两次海面快速回升期之间一次滞缓期的解释。新仙女木期的冬季表层水降温和盐度增高,均表明冬季风而不是夏季风加强。边缘海的这一次重大气候事件应当对相邻陆地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