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3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篇 |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54篇 |
地质学 | 245篇 |
海洋学 | 55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49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基于长江流域148个气象站1980—2017年的蒸发皿观测数据,将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模糊C均值聚类(FCM)相结合,对流域蒸发皿蒸发量(PE)进行分区,然后运用Modified Mann-Kendall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各子区域PE的变化特征并识别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REOF的前4个空间模态显示流域PE存在5个主要的异常敏感区,基于这4个空间模态,流域PE在空间上可划分为9个子区域。2)在年尺度上,各区PE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中部盆地区上升速率最大(111.28 mm/10 a),西部高原区上升速率最小(12.5 mm/10 a);而在季节尺度上,秋、冬季流域PE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夏季PE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部分地区PE为下降趋势。3)影响PE变化的主要因子因地而异,但大多子区域的PE变化与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3.
以能源产区陕西省榆林市的12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在Geo Da和Arc GIS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趋势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榆林县域尺度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异机制。榆林各区县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加剧。县域碳排放强度南北走向上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东西走向上具有微弱的"U"型变化态势。总体上,东北部区县碳排放强度高于西南部。各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正的空间关联分布特征,且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空间依赖性明显。结合相关性分析,榆林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极化区、扩散区、塌陷区和传染区4个特征。"热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三县,"冷点"主要分布于南部六县。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榆林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55.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 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碳酸盐与化学岩沉积、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等研究领域。会议主要研究进展表现为: 波浪再悬浮作用(wave resuspension)与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陆架边缘斜坡快速进积的主要因素;海啸发生周期为14~35, ka, 后积层理(backset-bedding)为海啸沉积识别标志;海底滑坡多由海底地震、天然气水合物泄露等触发, 其块状搬运沉积物(MTD)包括滑塌头部、滑动底面、滑塌主体以及滑塌后期浊流沉积;玄武岩等基岩的风化作用提供硅与富镁碱性水, 有利于菱沸石与白云石的形成;受构造作用影响, 隆起剥蚀区与沉积区可互为转化;物源性质、供给量及搬运或分散过程控制了沉积面貌(源汇系统);构造活动直接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地貌变化、源区剥蚀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等。最后, 本文对比了中外沉积学发展差异, 讨论了中国沉积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57.
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快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的时空变化问题,该文采用了反演土壤盐度指数的方法快速评估了该地区的盐渍化程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并且选择2015年利用土壤采样方法获取标本验证SI在研究区的适用性,集成RS技术和GIS空间分析的优势,综合利用空间分析和时序分析技术对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的盐渍化程度和分布面积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了 SI值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同时发现2000-2015年,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的面积和程度整体上均有明显降低趋势,尤其在重度盐渍化区域更为明显,但中、低度积盐面积,程度均有所增加.研究可以为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快速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2008/2009乌鲁木齐近地空间逆温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8年6月—2009年5月乌鲁木齐探空站每日07时、19时400 MHz电子探空数据为基础,统计了距地高度5 000 m以下近地层垂直空间逆温层的特征,并以每日、各月和全年的方式进行了归类分析;对乌鲁木齐市5 000 m以下近地层空间逆温层的出现频次特征、层次特征、第一逆温层特征、地表逆温层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 相似文献
59.
冀东太平寨紫苏花岗岩类深熔成因的矿物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太平寨地区紫苏花岗岩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岩石中的主要组成矿物具有残晶相和结晶相矿物共存特点。残晶相和结晶相矿物与围岩中同类矿物对比研究表明,该区的紫苏花岗岩类是由其围岩—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紫苏斜长片麻岩深熔而成。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