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SY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下砂)储层类型复杂,各井中均见到砂层,但该砂层储集体有的为高孔隙而有的则致密,在区域平面上表现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对该段储层预测方法及种类也有较多,但常规叠后反演很难对其进行区分和识别。利用叠前AVO技术,建立储层段的AVO正演模型并采用相应的工作流程,然后利用P-G交汇法对砂岩储层进行解释,发现含气储层与非含气储层的P-G交汇特征不同,砂岩储层含气后则具有交汇趋势线角度增大及远离背境趋势线的特征;而砂岩非储层则相反;其次储层段的P-G交汇点所分布的象限也不相同。通过这些特征,对全区现有钻遇该储层段的钻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和钻井气测情况相吻合,取得了如期效果。  相似文献   
82.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了含FeS2晶须环带重晶石巨晶,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重晶石及其所含FeS2晶须的矿物特征。结果表明,重晶石化学成分单一;晶体结构标准;发育完好;晶须为FeS2 Fe(Ni, Co)S2的类质同象系列。根据地质背景,结合包裹体研究成果,运用晶体生长和地球化学理论,讨论了重晶石巨晶及所含晶须的成因。认为重晶石巨晶是该区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的期后热液演化到后期阶段时,SO2-4与围岩中的钡反应而形成;所含的FeS2晶须是持续进行的火山隐爆作用所产生的大量H2S、SO2等与热液中分解出的Fe2+、Ni2+、Co2+反应而形成的;富碱、H2S溶解度增大,S2-增高有利于晶须的生长;重晶石和晶须生长的地质环境具有宏观上的一致性和具体条件的差异性。当pH值为1~8.5、lgfO2为-31~-38时,优先进入FeS2生长的优势场,形成FeS2晶须矿物。当pH值为5.5~10、lgfO2在-25~-36时形成重晶石;FeS2环带和重晶石的共生现象是两者共结晶交互生长的结果;重晶石的套叠生长和晶须环带特征,是耿庄地区隐爆作用脉动性和周期性作用的结果。耿庄含晶须重晶石巨晶,明确标示出所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过程,为深入研究隐爆作用和理解该区成矿作用提供了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83.
凡口矿区为岩中强烈发育区。采矿疏干排水导致盖层土体产生大规模的沉降、开裂、塌陷和稳伏洞穴,对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建筑物场地及农田水利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危害深重。具体表现在隐伏洞穴、大范围的沉降开裂、塌陷群和塌陷复活等3种岩深塌陷作用所引起的地基变形,基础沉降,河床渗漏,排灌设施崩塌等岩土工程问题。主要从规划设计、勘察评价和地基基础处理等方面防治其危害。3个不同的工程实例证明防治对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4.
对莺子山地区1:1万重磁资料进行了计算机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推断了数条断裂构造,其方向主要为NNE向和NW向,分析了构造重向上的变化,认为深部构造以NNE向为主,NW向构造减少;圈定了莺子山岩体的范围,其面积约为5km^2。根据重磁数据处理与解译,综合前人工作成果,对莺子山地区进行了硫铁矿成矿预测,提出了4个硫铁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5.
外桐坑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太平断裂褶皱带,是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蚀变型金矿床。为进一步分析该矿床的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提高找矿效果,在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研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Au、As异常显著,主要沿NE向次级断裂分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矿区NE向张性次级断裂显著富集Au、As、Ag、Sb,可有效指示金矿化的分布特征。金矿体赋存于志留纪霞乡组中,成矿物质及热源主要来自于燕山期花岗岩岩浆热液,成矿构造为NE向榔桥—里东坑张性断裂,含矿构造为主断裂上盘NE向硅化、毒砂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蚀变破碎带。依据成矿规律,构建了外桐坑金矿“构造-岩浆岩”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明确次级断裂破碎带、金砷地球化学异常、绢英岩化蚀变等可作为外桐坑外围金矿找矿标志,指出矿区内破碎蚀变带、矿区深部以及外围沿榔桥—里东坑断裂分布的水系沉积物Au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6.
刘晔  王若宇  薛德升  曾经元 《地理研究》2019,38(8):1949-1964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和地级行政单元数据,采用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识别高技能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 两类劳动力总体的空间特征均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② 2000—2010年,高技能劳动力在空间分布上呈集中化的趋势,而一般劳动力呈分散化的趋势;③ 十年间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区虹吸作用加强,其分布越发集中于沿海特大城市群,而一般劳动力集聚区回波作用加强,其分布越发均衡;④ 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工平均工资、是否直辖市或省会、每万人在校高校学生、是否沿海城市、常住人口数和空间溢出效应在十年中一直都是决定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失业率、中学生师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绿地率在2010年也成为影响两类劳动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对比两类劳动力的模型结果可得,高技能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受行政因素、高校因素和地区生活舒适度的影响更大,而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受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7.
海岛是连接陆域国土和海洋国土的桥梁,是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研究海岛开发潜力对促进海岛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提升海洋经济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海岛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评价研究了辽宁省18个村级海岛开发潜力,以期为海岛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借鉴。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村级海岛开发潜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大部分都接近平均水平;海岛开发潜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将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獐岛和大鹿岛近岸海域悬沙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潮流动力的关系,促进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文章通过样品采集和分析计算,研究相关海域悬沙浓度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潮流场分布特征、悬沙浓度与潮流的动力关系以及全潮单宽输沙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小潮期的悬沙浓度均存在较明显的水平梯度,同一层水体大潮期的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期;悬沙浓度呈近岸较高、向海逐渐降低的分布状态;悬沙浓度与海水涨落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垂直分布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变大,垂直梯度近岸海域较大、远岸海域较小;涨潮流的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潮流运动形式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主流向大致呈NNE-SSW走向;远岸站位各层潮流流速的平均值略大于近岸站位,同一站位的潮流流速随水深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潮流变化使悬沙浓度出现周期性变化,悬沙浓度峰值出现在流速峰值后,且在落潮期更大;全潮单宽输沙量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分别为151.7~1 017.9kg/d和146.3~931.9kg/d,净输沙方向均为西南向,即落潮方向。  相似文献   
89.
在深入细致分析各数据格式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数据格式转换模型一对一的转换方式,提出了分类通用数据格式转换模型——根据聚类分析对数据格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每类数据的通用数据格式,实现分类通用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各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90.
T级影像数据库建库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量多源遥感数据的组织与管理一直是测绘学科研究的重点。重点研究基础性、框架性、规范性、服务型的T级影像数据库,实现了多源影像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使用Oracle11g数据库面向.NET框架提供的ODP.net以及ArcGIS的Arc-Engine实现多元数据管理的对象和方法,建造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