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C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度沉积旋回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PDB)分布在-1.6‰~1.6‰之间,平均为-0.5‰,δ18O值(PDB)为-12.7‰~-4.3‰,平均-6.2‰,因此,除了明显受到后期成岩蚀变作用(退白云岩化)的藻碳酸盐岩外,其余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位于正常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范围内.在体系域尺度上,对于Ⅲ2旋回层序高水位体系域(C2a1),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对于Ⅲ3旋回层序(C2a2-O1p),伴随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岩石沉积微环境复杂多变.在米级旋回尺度上,米级旋回的形成除了受高频海平面变化影响外,还受到古构造、古气候的叠加影响.在藻纹层旋回尺度上,δ13C值比δ18O值更能反映藻纹层的旋回性变化特征,藻纹层的形成受控于有机质沉积速率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深圳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特点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彭勇刚  谢小敏 《广东气象》2007,29(4):41-42,55
分析2006年深圳竹子林观测站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年、季节的统计特点,发现全年日极值气温多出现在13:00~15:00和05:00~08:00。由于不同季节天空状况、天气系统等因子不尽相同,日极值气温的出现时间在季节上存在差异。在深圳的高温和寒冷天气中,除了台风的下沉增温、冷平流作用外,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热量辐射对温度的影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白云岩储层类型划分、测井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白云岩中溶蚀孔、针状孔和晶间孔等主要孔隙的发育特征,可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分为致密型、针孔型和孔洞型.3类白云岩在测井响应上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常规测井值及曲线形态上.致密型储集性能最差,具有高电阻率、低中子孔隙度和高密度;针孔型一般具有低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和低密度,曲线形态一般呈"左凸"形;孔洞型比针孔型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具有低自然伽玛值、低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和低密度,曲线形态一般呈"弓"形,而且双侧向电阻率曲线具有一定的幅度差.通过这些特征,建立塔里木盆地白云岩段孔洞识别测井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巴楚和塔中地区的一些钻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确定针孔型和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在纵向上的发育特征,还揭示了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石浦下白垩统灰岩微相分析与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剖面系统的岩相学研究,总结出4种基本灰岩微相类型,即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鲕粒灰岩或鲕粒泥晶灰岩、叠层石泥灰岩、薄层—条带状泥灰岩,其形成于潮坪、鲕粒滩和浅海等三种沉积环境。结合整个剖面岩性变化规律,划分出4个沉积旋回,反映了3次主要海侵过程。并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首次获得了该剖面下部凝灰岩夹层中锆石U-Pb年龄为114±2 Ma,确定了该剖面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一成果对于深化我国东南沿海早白垩世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野外剖面的实际观测,结合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特征,讨论了油气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发育有早晚两期泥页岩类烃源岩,早期可以福建地区的坂头组暗色泥岩为代表,晚期可以浙江地区的馆头组暗色泥岩和暗色钙质泥岩为代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质量烃源岩标准,并且早期优于晚期;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见Ⅱ型及Ⅰ型,晚期烃源岩好于早期;有机质热演化总体大部分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部分受火山作用影响较小的有机质尚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因此,综合评价认为,对于早期烃源岩,粤北地区成烃潜力较大,对于晚期烃源岩,浙江沿海和闽西地区的潜力较大.这一研究可能揭示了区域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分析1970~2009年深圳出现的台风、暴雨、高温、大雾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构建了深圳市重大灾害性天气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研制开发了基于Web网页的集实时资料自动接收和处理、数值预报产品深加工和综合显示、各类灾害性天气过程概念模型查询显示为一体的灾害性天气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7.
The Grains containing Oil Inclusions(GOI)data in currently gas/condensate-beating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reservoir sandstones of Well Pen 5(the Mosuowan area of central Junggar Basin,NW China)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e empirical threshold line of 5%.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as-condensate section originally containing a palaeo-oil column.In order to assess the origin of the oil trapped in the oil inclu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free oil/gas-condensate,a detailed molecular geochem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f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e and inclusion oils.The paleo oil is most likely sourced from the Lower Permian Fengeheng Formation,which generated hydrocarbons primarily during Late Triassic and the oils were later secondarily altered and dysmigrated along faults likely during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In contrast,the current reservoired oil/gas-condensat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Middle Permian Lower Wuerhe Formation,whose peak generation time last from Late Cretaceous even to the present.This paper showed that integrated oil-bearing fluid inclusion analyses have likely allowed a complex multi-phase charge history to be recognized and resolv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nfidence.  相似文献   
18.
在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选取了5口具有不同油气显示级别的典型探井,通过对48块岩心样品作精细的储层油气包裹体GOI组成分析,尝试探讨了在复杂油气充注情况下,叠合盆地油气包裹体GOI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的充注强度是主因。但由于油气成藏的多期复合、油气水界面的多期变迁,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可以直接借鉴文献中提出的1%和5%等指标来判断油气水层,而是应该结合地质背景,首先仔细分析其成因,再深入讨论应用。文中利用GOI对莫索湾地区的油气运移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其在叠合盆地油气运移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烃源岩中两种常见的成烃生物,即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进行了研究。
发现不同生源有机质成烃后的拉曼光谱各具特征。G 峰与D 峰间的位移差能够指示不同成烃生物分子结构中芳环的稠合程
度,D 峰和G 峰的强度比可以反映有机质芳香结构有序度。通过对比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参数,发现成烃后浮游藻类
的芳环稠合程度明显小于底栖藻类,芳香结构有序度也低于底栖藻类。相同层位烃源岩中不同成烃生物的G 峰与D 峰位移
差有明显区别,即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芳环的稠合程度来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D 峰与G 峰强度比不仅受成熟度控制,
而且成烃生物的性质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也能作为区分不同成烃生物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两套硅质页岩层系(寒武系底部页岩和奥陶系—志留系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其重要的页岩气产层,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含量与TOC及含气量呈正相关性,暗示硅质矿物对该地区页岩气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但硅质来源复杂,且存在后期硅质流体的注入。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硅质岩系和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岩系的硅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分析,揭示了3种硅质来源特征:(1)同沉积无机硅质流体;(2)生物硅;(3)后期无机硅质流体。其中寒武系底部以同沉积无机硅质流体和生物硅来源为主,同沉积硅质流体导致有机质快速石化埋藏,有机质内部结构及形态保存较好;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来源以后期无机硅质流体和生物硅来源为主,有机质在保存过程中受硅质流体的影响很小,有机质腐泥化作用充分,内部结构和形态多数保存较差。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两套页岩层系的硅质发育岩石学特征,及其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期望能为四川盆地两套页岩气储层差异性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地质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