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3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兰州市医疗气象综合预报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6-1998年、2000年兰州市某医院逐日门诊病例资料和同期兰州观测站逐日气象要素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兰州市8种疾病(呼吸道、消化道、小儿科、心血管、眼科、内分泌、皮肤科、传染病)四个季节逐日等级预报方程和医疗气象病理知识库。基于气象与疾病的关系,建立了集资料自动收集、加工、处理,MICAPS天气参考,气象要素场的图形化显示、综合预报稿的编辑策划和后台自动填表打印等功能为一体的兰州市医疗气象综合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已于2001年10月投入业务使用,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8种疾病24小时等级预报效果较好,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22.
利用2015—2017年6—8月ECMWF高分辨率模式(ECMWF-Hi)的加工产品,结合我国2 4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对ECMWF-Hi产品24 h降水预报的准确度、集中度和相关性进行了评估,并与ECMWF集合预报模式(ECMWF-EPS) 24 h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比较。为更好地描述预报的集中度,避免单纯用标准差比或平均值比刻画预报集中度的缺陷,建立一个综合标准差和平均值的R指数,用之定量描述模式预报的集中度。结果表明:(1) ECMWF-Hi在均方根误差的检验方面并未表现出优势;而分辨率较低的ECMWF-EPS集合平均预报误差最小。(2) ECMWF-Hi对研究区域降水预报的集中度的整体描述较为准确,离散度与观测较为相似,预报期望也与观测降水的期望最接近,ECMWF-Hi比ECMWF-EPS的集合控制预报与集合平均对观测降水集中度的刻画较为准确。(3)研究区域内各站点R指数分布表明,ECMWF-Hi与ECMWF-EPS控制预报、平均预报相比,对平均值预报不足的站点较多,且这些站点的预报集中度普遍大于观测,ECMWF-Hi的降水预报更接近观测降水。(4)评估应用结果表明,R指数不仅能定性评估模式的集中度,也可定量描述集中度大小。  相似文献   
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从环流特征、天气系统配置以及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7年10月8-9日甘肃中部地区的一次冷锋后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冷锋、700 hPa切变线、西南急流以及500 hPa高空槽是本次高架雷暴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系统。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近地面形成冷垫,暖湿气流沿锋区倾斜爬升,在逆温层顶触发了高架雷暴天气。本次过程逆温层深厚,逆温层及其附近垂直方向上存在3个0℃层。受过程前降水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大气层结呈"上干、下湿"结构,且具有"上下冷、中间暖"的特征。对流层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是促使暖湿空气抬升的重要动力,而中低层高能舌和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值能够较好地反映过程中的不稳定能量。高架雷暴过程中,兰州及附近地区出现降雨(雪)及冰雹天气,并伴有大范围东北-西南向雷电;雷达强回波高度达8 km以上,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24.
选取2010~2019年4~9月成都市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报方法,研究了近十年成都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依据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配料法"思想,探讨了成都市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方法.结果表明:成都市短时强降水事件集中于暖季(4~9月),其中...  相似文献   
25.
"4.29"中国西北强沙尘暴数值模拟及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8~30日中国西北出现的区域性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分析,并用GRAPES-SDM沙尘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利用螺旋度理论研究了沙尘暴的动力场结构.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及高空锋区、地面冷锋及热低压等是形成此次强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此次沙尘暴过程中在新疆北部和高原...  相似文献   
26.
河西走廊一次特强沙尘暴的热力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伏村  许东蓓  王宝鉴  付有智 《气象》2012,38(8):950-959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0年4月24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特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热力和动力作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感热通量达最大值,湍流运动增强,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大风沙尘暴发展和强盛期与动量通量大值区对应,动量通量对沙尘向上输送起了重要作用;在强锋区附近,地转关系被破坏,大风沙尘暴大气主要出现在变压梯度大,即变压风大的区域,变压风是产生地面强风的主要成分;河西走廊这次沙尘暴过程有明显锋生活动,锋生过程使锋面次级环流加强;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值越大,近地面层风速越大,大风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前方与零值线之间;在河西走廊上空,高空急流沿等熵面穿越等位势高度面下滑到2000gpm,形成偏西风低空急流,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维持在大风沙尘暴过程中起到关健作用。  相似文献   
27.
迭部“4.15”森林大火的气象条件及EOS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许东蓓  梁芸  蒲肃  黄玉霞  王有生 《气象》2006,32(1):107-112
利用2003年4月15~18日甘南迭部重大森林火灾资料以及2002年5月-2003年4月气象资料,分析了火灾的天气气候成因,同时利用相应的EOS/MODIS遥感资料分析了前期土壤湿度以及着火状况。结果表明:冬、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持续数月干旱是甘肃南部发生重大火灾的主要气候背景。西北区东部过渡季节干旱少雨的500hPa平均环流特征是欧亚大陆东岸大槽偏深、新疆脊偏强。北方冷空气底部锋区南压,青藏高原上偏南气流发展是甘肃南部火灾环流形势之一。气温持续上升、湿度持续下降是火灾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通过研究发现,EOS/MODIS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前期的土壤湿度状况,是准确监测火灾发生、估算火区面积、强度和蔓延趋势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
“4.12“强沙尘暴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2 0 0 0年春季我省的沙尘暴天气十分频繁 ,其中 4月 12日出现的强沙尘暴、黑风天气是 2 0 0 0年最强的一次。本文利用GMS -5卫星云图中的红外云图资料 ,对这次强沙尘暴过程的云图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得出一些有利于沙尘暴预报工作的结论。1 过程简述2 0 0 0年 4月 12日下午到夜间 ,甘肃省张掖、武威、金昌、白银等地、市 ,先后出现了7~ 10级大风、扬沙和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下午 13时 42min ,肃南出现了大风、沙尘暴 ,最大风速达 2 0m/s ,能见度 <40 0m。14~ 2 1时 ,张掖市、山丹县、景泰县、白银市等出现了大风、…  相似文献   
29.
1998年4月14~15日强沙尘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1,他引:18  
利用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1998年4月14-15日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指出本次过程发生在大气环流形势调整过程中,是由斜压槽及冷锋触发的。也重点分析了两个强沙尘暴中心的成因,发现第一个强沙尘暴区是由加强的冷锋云带造成的,而第二个强沙尘暴区是由三条云带共同作用造成的。强沙尘暴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00hPa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区内,并用动力气象学原理做了初步讨论,为预报沙尘暴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
利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机场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再分析等资料,对2018年2月14~15日茅台机场一次大雾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是一次典型平流雾天气过程,在北方“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和南方南支槽东移的背景下发生。大雾前半段机场近地面主要受暖平流影响,后半段主要受弱冷平流影响,期间锋面过境对大雾有短暂清除作用;暖平流雾阶段,机场受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的影响,为平流雾的发生和维持创造了水汽条件;弱冷平流雾阶段,近地面有辐合中心,南来水汽与机场西北面赤水河谷水汽在此汇聚;大雾过程中,机场上空的逆温(或等温)层为冬季云贵准静止锋的锋区所在,它使得大气层结更加稳定,有利于大雾生成和维持;冷空气主体南下至贵州北部后,冷平流造成的低层下沉运动和水平扩散条件的改善是导致大雾最终消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