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二元结构河岸失稳后,上部河岸发生崩塌并堆积在近岸,从而改变近岸水流结构并影响河岸二次侵蚀过程。为了探索弯道凹岸不同部位的崩塌体对近岸水流结构的影响,以长江中游石首河段为背景,开展概化模型试验,采用多普勒流速仪(ADV)精细测量崩塌体附近三维水流流速,并对比分析有无崩塌体时水流及壁面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位于顶冲点上游的崩塌体,使纵向流速最大区域远离凹岸,从而使崩塌体与河岸坡脚之间区域内的平均壁面剪切力减小;而位于顶冲点下游的崩塌体,使纵向流速最大区域靠近凹岸,从而使崩塌体与河岸坡脚之间区域内的平均壁面剪切力增大。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二元结构河岸侵蚀过程的认识,有利于河岸侵蚀模型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52.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对大量地震剖面的重新解释,并结合盆地的钻探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①燕山中晚期(J3-K1)与阜平变质核杂岩形成有关的热力伸展,变质核杂岩拱升隆起导致侧向伸展,太行山东缘拆离断层发育并在其下降盘形成同期断陷盆地(保定凹陷);②古近纪(E)区域应力伸展,太行山东缘断裂及其下降盘的保定凹陷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并有“早盛早衰”的特点。而中区东部边缘断裂及其控制的沉积洼槽主要发育于该阶段,断裂强烈活动时间相对晚,但持续时间较长;③古、新近纪之间(N/E)重力伸展,区域不均衡隆升导致饶阳凹陷南部发生大型重力滑覆构造,其运动轨迹类似昆虫前行时的“褶曲蠕动”,与经典的重力滑动构造模式有所不同。三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伸展作用有机相联,彼此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类伸展构造的个性特征、形成演化及其盆山耦合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53.
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从北京市西北城区四个季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检测出种类丰富的饱和烃,主要包括正构烷烃、萜烷及甾烷等系列化合物。利用饱和烃的多项参数(如主峰碳数、碳优势指数CPI、藿烷22S/(22S+22R)比值等)对大气PM10中可溶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作了探讨。北京市西北城区PM10中正构烷烃的主峰碳数均介于23和27之间,而CPI值介于1和3之间,表明北京市西北城区PM10中的饱和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石油、煤等)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种来源的影响,其中在春、夏季以高等植物、花粉、微生物等生物来源占比重较大,而在秋、冬季,尤其在冬季,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污染比较明显。萜烷类物质的检出,表明北京市西北城区四个季节PM10中部分饱和烃来自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甾烷类物质的检出,表明北京市西北城区四个季节PM10中部分饱和烃是来自于车辆释放的机油等。  相似文献   
554.
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样点,分析土壤属性与地形因子相互关系,进行空间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密度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指数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磷只与坡度β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对于土壤密度和有机质拟合较好,而对于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消除了平滑效应,预测极差更宽,对于局部的变异及地形、土地利用的关系体现更为细化,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55.
在离散波数法(DWN)基础上,计算了武定M6.5地震断层破裂在周围介质中产生的位移时程(位移理论地震图)和动态位移场;进行弹性动力学转换后,求得应变时程和动态应变场;最后得到了武定M6.5地震所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和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场,进而研究其与后续余震的关系. 结果表明,动态应力最大峰值和静态应力的正区均呈非对称性分布,两者的分布特征与余震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在动态应力峰值为正的确定区应力值超过了0.1 MPa触发阈值, 在静态应力值为正的确定区应力值超过了0.01 MPa触发阈值. 这说明动态应力和静态应力均有助于余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6.
浅谈地质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干扰因素及图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几种干扰因素,并对一些主要干扰因素图像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抑制干扰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为工程勘察地质雷达的资料解释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57.
豫北地区居里面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频率域三维磁性界面反演广法和程序反演计算了豫北地区居里面埋深图,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及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对豫北地区地震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地壳上隆增厚区和地壳下沉减薄区之间产生的巨大剪切力和地下热物质上涌产生的热应力的双重作用乃是地震发生的直接动力,汤阴地堑和东濮断陷之内形成的居里面梯级带即高温块体和低温块体相交汇聚的地带是地震发生的构造基础。并对豫北地区潜在震源区的重点监测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58.
黑龙江黑河变质地层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尚虎  赵海滨  傅俊 《地质通报》2000,19(4):445-447
黑龙江省黑河市张地营子乡附近出露一套浅变质的砂板岩 ,长期以来对该套地层的时代及归属意见不一。最早 1∶2 0万区域地质调查曾将其归属奥陶系上统裸河组 (O3l) ;《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1] 将其改为泥盆系中统根里河组 (D2 gn)。笔者在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 ,在该套地层中采集了微体化石标本 ,经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钟国芳鉴定属微古植物化石 ,为确定该套地层的时代提供了依据。1 剖面层序描述剖面位于张地营子乡洪业家岩金矿西。未见顶16.灰色片理化变质细粒长石砂岩 19.60m15.黑色角岩化千枚状粉砂质板岩 13.77m14.灰黑色千枚…  相似文献   
559.
根据考古测量的数据生成真实感地形,实现地物的精确分布,而地物精确分布与调整主要通过对实体的拾取完成的。使用射线法与包围盒的三维拾取技术获得实体在虚拟场景中的空间坐标,并通过几种坐标转换的方法将实体的空间坐标转换为考古场地的地面直角坐标。根据姜寨聚落遗址的考古测量结果,调整实体的平面直角坐标同实际位置的偏差,使得实体在虚拟场景中的位置更为合理。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设计实体属性的数据结构,使实体按属性的数据结构在场景中实现精确的分布,取得了很好的交互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560.
Grateloupia turuturu is a commercial red alga with potential value in nutraceut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 To supplement information on its life history and verify whether carpospores can be used for seedling culture, early development of G. turuturu was investigated under culture conditions (27°C, 10-13 mol/(m2.s) in irradiance, photoperiod 10:14 h L:D). Three physiological stages were recognized by continuous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ivision stage, discoid crust stage, and juvenile seedling sta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ivision stage, the carpospores developed germ tubes into which the carpospore protoplasm was evacuated, and then the carpospore protoplasm in the germ tubes began to divide continuously until discoid crusts formed. Finally, upright thalli appeared on the discoid crusts and developed into juvenile seedlings. It took about 60 days for carpospores to develop into juvenile seedlings. The growth parameters, including germination rate for carpospores and discoid crust diameter, were recorded. 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life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caling-up of artificial seedling cultures of G. turutur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