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397篇
地质学   707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动分期等进行剖析,并与邻区进行了简单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北澜沧江带是藏东地区连接滇西澜沧江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纽带,是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界线的倾向性意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932.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低温和高压环境条件,以分解抑制法钻进水合物地层,常通过降低钻井液的温度来抑制水合物的分解,所以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对甲酸盐海水钻井液和聚合醇海水钻井液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钻井液处理剂和水合物抑制剂均对钻井液的低温流变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在研究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探钻井液时,应合理选择钻井液体系和处理剂,确保钻井液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933.
阿尔金北缘喀腊达坂火山岩型铅锌矿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越来越受到重视,喀腊达坂铅锌矿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夹持的喀腊大湾地区,是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金、铜、铁及多金属成矿带中唯一大型铅锌矿床。矿区主要出露奥陶系下统卓阿布拉克组火山沉积岩系,呈近东西走向,以向北中等角度倾斜的单斜层为特点,倾角30°~58°;矿化严格受火山沉积岩特定层位和岩性控制,即矿体均产于卓阿布拉克组第四亚组的中酸性火山岩(流纹岩、英安熔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中,矿体具有层状、似层状特点,产状稳定延伸大;最大矿体走向延伸超过2400m,倾向延深大于900m。主要有用组分Pb、Zn,伴生有用组分Cu、Au、Ag、S等。主要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地表氧化带形成黄钾铁钒化和褐铁矿化。矿石平均铅同位素组成为~(208)Pb/~(204)Pb=38.1169、~(207)Pb/~(204)Pb=15.6278、~(206)Pb/~(204)Pb=18.4684,显示矿石的铅具有上地壳铅和造山带铅的混合来源;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平均+8.28‰,代表了海相沉积岩来源的硫与岩浆岩来源硫的混合;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矿区及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一致性或者相似,说明矿石与含矿中酸性火山岩具有一致的成因与来源;矿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Nb、Ta负异常与Ba的正异常,反映出存在海相沉积岩物质的混入,并具有岛弧成矿构造环境。含矿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482~485Ma,代表了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早奥陶世。综合喀腊达坂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认其属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所以,喀腊达坂铅锌矿成矿过程可以概括为:在早古生代奥陶纪早期北阿尔金洋发生向南的板块俯冲,板块俯冲作用导致俯冲带下盘的洋壳及其上的海相沉积物和俯冲带上盘的陆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中酸性岛弧型岩浆;在岩浆喷发的晚期,逐渐形成富含铅锌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当这些富含铅锌的残余岩浆发生喷发,最终形成了火山成因岩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床。火山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阿尔金北缘喀腊大湾地区南带最重要勘查和预测类型,该火山岩型矿化带的西延区段是有利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34.
Detection of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has largely been dependent on targeted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or traditional cell cultivation, which usually takes from days to months to carry out. This clearly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nalysis for time-sensitive samples and/or complicated environmental samples. Since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EDS) can be us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ct multiple elements in a sample, including sulfur, with minimal sample treatment, this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detect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using their high sulfur content within the cel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coupled with EDS mapping for quick detection of sulfur oxidizers in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with minimal sample handl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dense granules within the bacterial cells, while EDS identified large amounts of sulfur within them. EDS mapping localized the sulfur to these granules. Subsequent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detected in our samples belonged to the genus Chromatium, which are sulfur oxidizers. Thus, EDS mapping made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sulfur oxidizer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ased on localized sulfur within their cells, within a short time (within 24 h of sampling). This technique has wide ranging applications for detection of sulfur bacteria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935.
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周缘2008-01~2014-06共1 700个ML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结果较为可靠的1 58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SATSI软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和应力场图像。鄂尔多斯块体周缘震源机制解类型以正断和走滑为主,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应力状态以拉张为主,局部区域存在剪切、挤压。块体北缘和西缘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 NE向,一致性较好;块体东缘和南缘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活动构造方向基本平行,东缘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从南段的近EW向、NEE向逐渐过渡到NE向,南缘是NWW-SEE 和近 EW向。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应力状态和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认为,银川-吉兰泰南端近NS向活动断裂的剪切应力状态的出现,是由于近NS向活动断裂在NE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右旋剪切运动;块体西南缘NEE向的挤压和剪切的应力状态与青藏块体对鄂尔多斯块体的直接作用,以及六盘山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挤压性质及左旋走滑运动有关;大同盆地出现局部剪切应力状态可能与盆地下方的火山有关。  相似文献   
936.
塔里木盆地被沙漠区覆盖,基底岩心样品对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盆地内钻井、地震资料,通过基底岩心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为塔里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格架提供约束。LA-ICP-MS法给出片麻岩基底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2?7 Ma(置信度95%,MSWD=2.4),SHRIMP法在上覆震旦系砂岩中获得~2.5 Ga和2.1~1.8 Ga的两组锆石年龄。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云斜长片麻岩样品的原岩为花岗闪长岩类,与相邻钻井揭示的青白口系基性岩墙都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具有相似的REE配分型式,以强烈亏损Nb、Ta、P等HFSE为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和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塔里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活动可能形成于陆缘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37.
岩土工程现场勘察试验通常只能获得有限的试验数据,据此难以真实地量化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提出了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概率反演和边坡可靠度更新方法,基于室内和现场两种不同来源的试验数据概率反演空间变异参数统计特征和更新边坡可靠度水平,并给出了计算流程。此外为合理地描述土体参数先验信息,发展了不排水抗剪强度非平稳随机场模型。最后通过不排水饱和黏土边坡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试验数据和钻孔位置对边坡后验失效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实现了空间变异土体参数概率反演与边坡可靠度更新的一体化,基于有限的多源试验数据概率反演得到的土体参数均值与试验数据非常吻合,明显降低了对参数不确定性的估计,更新的边坡可靠度水平显著增加。受土体参数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试验数据对钻孔取样点附近区域土体参数统计特征更新的影响明显大于距离取样点较远区域。  相似文献   
938.
刘笋  蒋明镜  付昌  朱俊高 《岩土力学》2018,39(3):933-942
为研究结构性砂土静力触探的宏微观力学特性,在10 g重力场中生成一个净砂地基;将一个考虑胶结厚度的微观胶结接触模型引入到净砂地基中以生成结构性砂土地基;用一定速率移动探杆以模拟结构性砂土中的静力触探过程,其中,探杆由4面刚性墙组成。结果表明,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锥尖贯入阻力逐渐增大,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在达到临界深度后贯入阻力在某一定值附近波动;锥尖部位有明显的力链集中现象,力链的集中程度和范围会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和扩大;静力触探过程中,探杆两侧的土体经历了明显的加载和卸载过程,且土体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离探杆越远,主应力偏转速度越慢,最终偏转角越小;不同深度处平均纯转动率(APR)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APR最大值会随着土体深度而逐渐增加;探杆的贯入会使土颗粒间胶结发生破坏,胶结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拉剪破坏和压剪破坏两种,而拉剪破坏数目要比压剪破坏数目多。  相似文献   
939.
红外图像杂噪音抑制是图像识别的重要技术基础.阐述如何对传统分形技术进行改进并将多重分形理论引入红外图像的噪音抑制,提出一种基于奇异性分析的红外图像消噪方法.在图像经过多重分形分析后,通过对多重分形谱相关的Holder指数进行特征化处理来实现图像消噪.这种方法可以在尽量保留信号奇异性(如边缘,纹理等)相关信息情况下,使得图像平滑,噪声消除,是红外图像消噪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40.
利用卫星热红外观测地球排气现象的一次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春燕  马瑾  单新建 《地震地质》2004,26(3):539-547
一些研究者认为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与地球排气有关。因此 ,能否在卫星影像上观测到排气现象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作者选择了 2个确实发生排气现象的地点 ,一个在发生了高压高浓度井喷的重庆开县事故现场 ,另一个在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后持续排气的震中附近。分析了排气发生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影像特征 ,获取了排气过程在热红外影像上的异常反映 ,进而对地球排气现象及其用卫星热红外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井喷事故冒出的气体和气体点燃后产生的大火均在热红外影像上有明显的反映 ,可以用热红外遥感探测得到。而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后沿断裂带的冒气现象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不太明显 ,靠目视解译很难发现与冒气有关的影像异常 ,但从亮温值的对比分析看 ,无论是震前的 1 999年还是震后的 2 0 0 3年 ,地面冒气地点的亮温值均较周围略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