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276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01.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17,37(5):641-650
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确定是学科发展的灵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是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向均处于变化中的学科,重新认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几十年来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发展阶段,总结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转型发展社会背景的响应,一方面要坚持学科交叉的性质,以“人-地系统”为理论方向和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另一方面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要以新的心态、新的视野,来思考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理念以及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长期以来学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战略性、咨询性、预测性甚至总结经验性(成果表现为发展学科理论)的工作将会逐渐增加,重要性将逐渐显现。阐述了信息化与社会空间经济组织、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新型城镇化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就“国际热点”与“国际前沿”、理论研究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理念以提出了新设想,并提出将“人文地理学”改称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2.
本刊顾问编委陆培炎总工,在身患重病,住院治疗期间,仍心系着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发展与进步,除向《岩土力学》学报捐助人民币陆万元外,还向其它相关学报进行了捐款,令我全体办刊人员深受感动。感谢陆总以及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专家和学者,我们一定不辜负您们的关心、支持和厚受,并将尽心尽力地搞好学报的工作,为推动本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衷心地祝愿陆总身体早日康复!2001年元月感谢陆培炎总工捐助本刊6万元$《岩土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3.
204.
205.
206.
岩石变形特征及物理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从化南昆山脉蚀变花岗岩岩体试洞中,用刚性承压板法进行大尺度试件现场试验.承压三板直径50cm.蚀变带宽约1-2m.测量了岩石的变形特征、视电阻率和声发射以及试洞地坪的倾斜变化.与室内小试件实验对比可以看出:(1)在水溶液网络导电机制适用的范围内,大试件和小试件的电阻率随应力应变变化的基本形态都是相似的:(2)大试件电阻率对应力的滞后效应更为明显;3)大试件可在较小的应力差下获得较大的电阻率变化;4)电阻率变化值与应力差之间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7.
众所周知,地质科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科学。对地质体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即是提交了精查地质报告,也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结束,在建井和开采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去认识、去研究。 通过地质勘查和矿井开采的实践表明,在勘查过程中,只有加强地质综合研究,才能对煤矿床的赋存规律得出比较客观实际的认识,才能正确指导勘探工程的布置,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相反,虽有足够的勘探工程,如果,地质综合研究不够,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8.
一次冷锋后飑线的大振幅重力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较密集的观测资料分析江淮地区一次冷锋后的飑线过程。分析表明飑线的生成和发展与中尺度冷涌活动有关,它具有大振幅重力波的特征。重力波在传播过程中于大别山东侧形成边缘锋,边缘锋的传播更类似于沿岸Kelvin波,大振幅重力波在边界层特征更明显。这类被地形拦截的大振幅重力波是江淮地区冷锋后飑线的一种可能激发机制。  相似文献   
209.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陆板内地震活动的总体特征和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条件,把中国大陆看成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整体系统中地震事件的多层次结构及不同层次地震事件的相互联系,提出了中国大陆板内地震活动的自组织孕震模式,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10.
本文研究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矿)石极化率与应力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量、密度、矿物成分、岩石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在σ123≠0,σ12 > σ31σ > 2 > σ3三种组合应力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在压应力(σ1 > σ23)作用下极化率以下降为主;在拉应力(σ12 > σ3)作用下极化率以上升为主;在剪应力(σ1 > σ2 > σ3)作用下极化率既有下降,也有上升。(2)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极化率随应力变化的幅度不等,一般为几~几十%,其大小与岩石本身的孔隙度、渗透率、矿物成分及含量等因素有关。(3)岩石大破裂前一般都记录到了极化率前兆显示-突跳、波动、加速下降或急剧上升等现象。(4)岩石极化率相对于最大主应力具有方向性特征。最后,运用两种电学模型讨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矿)石激发极化的物理实质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