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97??11??8?????????????o????Ч?????????????????????????λ?????????Ч????????仯??????????????????????Ч?????????仯????????λ?????????????????????????Ч????????仯??????????λ????????????????????  相似文献   
32.
传统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采用微分纠正方法消除相机倾斜与地形起伏所带来的投影误差,但会产生双重投影现象. 真数字正射影像(TDOM)可有效解决DOM的双重投影问题.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实景三维模型TDOM制作方法, 首先通过无人机挂载五镜头相机获取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并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然后采集实景三维模型建筑物顶部轮廓边界线,并构建其三维体模型;最后基于建筑物顶部轮廓边界线三维体模型进行遮蔽检测和遮蔽补偿生成TDOM. 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无人机影像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作为一种生成高质量的TDOM方法.   相似文献   
33.
山东省汛期小时降水过程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旭光  顾伟宗  邱粲  曹洁 《气象》2018,44(8):1063-1072
利用山东省74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时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省汛期(5-9月)短历时和持续性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量和过程历时显著增大使得山东省汛期总降水量略有增加,持续性降水过程次数、过程降水量、过程历时的增加对总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2)短历时总降水量以鲁中山区、鲁东南地区最多,鲁东南沿海、半岛东部持续性总降水量最多;短历时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以鲁东南向西北方向经鲁中山区至德州一带最大,持续性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在半岛东部和鲁东南部分地区最大。(3)短历时峰值雨强以鲁中山区周边地区较大,持续性峰值雨强以鲁南、鲁东南、半岛东部较大。(4)鲁中山区、鲁南及半岛个别地区短历时降水一般开始于午后(13-18时),鲁中山区周边及半岛沿海一带多以夜雨为主,持续性降水过程开始时间多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34.
利用山东22个基本(准)气象站小时气象观测资料,采用A值法计算了山东1961—2017年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the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dex,ASPC),分析了其气候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利用MK检验(Mann-Kendall检验)和MT检验(Moving-t,滑动t检验)方法对历年ASPC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平均ASPC气候倾向率减小趋势极显著(P<0.01),除章丘和威海外,其他各地ASPC减小趋势均极显著(P<0.01);春季各月ASPC较大,历年各月ASPC随时间明显减小;年和四季ASPC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半岛地区较大,鲁南等内陆地区相对较小;年和春、夏、秋、冬季ASPC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6年、2003年、2003年、2005年。济南、青岛地区ASPC分别从1999年、1993年开始显著减小,低ASPC日数历年变化大致与ASPC变化相反;济南和青岛历年各月ASPC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5.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的走滑构造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由于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特殊的构造位置(郯庐断裂穿过此凹陷),其走滑构造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凹陷的构造演化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及郯庐断裂北段新生代的活动历史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辽河西部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系统的构造解析,并结合砂箱模拟实验,揭示了辽河西部凹陷存在多种与右行走滑相关的构造形迹,包括雁列正断层带、“梳状”构造、花状构造、“显形”和“隐伏”走滑断层等;确定了辽河西部凹陷的走滑活动开始于渐新世初期,活动强度开始时期(E3s1-2)较弱,逐渐加强,到渐新世末期(E3d1)达到最强,中新世有少量活动,上新世以来活动再次增强,活动比较显著,并持续到现今,推测整个郯庐断裂北段渐新世以来也有类似的演化历史;利用砂箱模拟实验确定在纯走滑拉分的条件下,约三分之二的走滑位移量可以转化为伸展量,并估算出辽河西部凹陷渐新世以来两侧基底累计的右行走滑位移量约为18 km,其中渐新世(E3s1-2—E3d)、中新世(N1g)、和上新世以来(N2m—Q)的走滑位移量分别为10.5 km、1.8 km和5.7 km,对应的平均走滑速度分别为0.71 mm/a、 0.10 mm/a和 1.11 mm/a。  相似文献   
36.
邱粲  王栋成  李娟  曹洁  董旭光 《山东气象》2017,37(4):91-100
基于风廓线雷达数据产品的垂直速度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2014年分钟降雨记录,采用多项式非线性拟合方法,探讨了各季节特征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地面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场次降雨过程的分钟数据分析了垂直速度阈值对降雨开始、结束时间以及降雨强度的指示性。结果表明,垂直速度能够反映雨滴的下落速度特征,综合各个高度层来看,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与小时雨量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为稳定,其他高度层在不同季节拟合优度差别略大;垂直速度的大小虽不能完全定量地预报降雨强度,但对于整个过程的雨强波动变化有着明显的指示性作用,700 m高度层垂直速度对于降雨的预报指示效果最为稳定。垂直速度对降水的指示性可用于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冰雹、降雪等的预警及临近预报,其阈值的确定受降水相态、降水类型、气温、湿度、湍流等影响,且并非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37.
国家气候中心MJO监测预测业务产品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 (MJO) 和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 (BSISO) 对全球范围天气气候事件有重要影响,是次季节-季节 (S2S) 预报最主要的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国家气候中心 (BCC) 基于我国完全自主的T639全球分析场数据、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射出长波辐射 (OLR) 资料以及BCC第2代大气环流模式系统的实时预报,发展了MJO实时监测预测一体化业务技术,建立了ISV/MJO监测预测业务系统 (IMPRESS1.0),已投入实时业务运行,在全国气象业务系统得到应用。该文着重介绍该系统提供的MJO和BSISO指数监测预测数据和图形产品,并描述了这些业务产品在2015年对MJO典型个例的实时监测预测应用情况。监测分析和预报检验表明,基于我国自主资料的监测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表征MJO和BSISO指数的振荡和演变过程,该系统对MJO和BSISO事件分别至少具备16 d和10 d左右的预报技巧。因此,基于IMPRESS1.0的MJO/BSISO监测预测一体化业务产品可为制作延伸期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浙江省几种灾害性大风近地面阵风系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阵风特性研究是大风预报和服务的基础。基于2011-2013年浙江省自动气象站逐日逐10 min测风资料,分析了浙江省陆地和近海海面冷空气、热带气旋和强对流大风的阵风系数特征。结果表明:冷空气和热带气旋大风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基本相同,大风主要发生在近海海面和沿海地区,海面阵风系数一般小于1.5,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小,陆地阵风系数一般大于2.0,山区可超过3.0,表现出地形对阵风系数的增强作用。强对流大风阵风系数明显高于业务规范平均值,发生地点遍及浙江省各地,但发生概率超过10%的站点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和近海海面。风向基本不影响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冷空气和热带气旋站点阵风系数与海拔高度有较高正相关性。模糊聚类分析发现:浙江省400 m以上山区站与70 m以下的低海拔站点在阵风系数特征上分属不同空间类型;基于逐步回归建立站点阵风系数预报模型,检验表明:模糊聚类可帮助提高模型阵风系数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9.
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玛曲土壤温湿观测网2008-2009年、2013-2014年数据验证了3套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和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结合中国气象数据网玛曲气象站1980-2014年观测资料与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4.5)进一步分析了黄河源区近35年气候变迁、土壤温湿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CFSR能够较好地描绘黄河源区土壤湿度变化,ERA-Interim对于土壤温度刻画能力更强,JRA-55效果较差;35年来气温、土壤温湿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生突变;近年来10 cm土壤温湿有暖干化趋势,降水量稍有增加,土壤冷季冻结周期变短,暖季持续时间拉长;CLM4.5模拟精度高,能够较好地刻画源区土壤温湿变化细节,两湖及黄河周边暖季为冷湿中心,冷季为暖干中心。  相似文献   
40.
为了对中亚造山成矿带东段南缘红旗岭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500~1 000 m)隐伏矿体进行成矿预测,采用高精度重力和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对含矿性较好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如#1、#3及新#3岩体)进行底部含矿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重力异常开展不同高度上延并结合垂向一阶导数等数据处理,可有效地厘定深部隐伏岩体空间展布;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可以识别深部微弱的矿致异常,推测研究区#3岩体埋深700~1 100 m存在5个脉状盲矿体。经钻探验证,成功发现32 259 t]镍矿(矿石平均品位达0.36%),其中②号矿体为最厚矿体,见矿深度为700~1 100 m,镍矿平均品位为0.39%,储量达27 433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