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07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本研究比较了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 LYB1)、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W2)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NJ1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抗病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  相似文献   
52.
53.
中国的阵风极值及其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董双林 《气象学报》2001,59(3):327-333
文中给出了中国地面到 30 0 m高空阵风极值及阵风因子的统计研究。给出了阵风因子随稳定风速、平均时间、距地面高度、地面粗糙度和稳定风速三阶矩变化的经验公式。所得结果已应用于国家军用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54.
缢蛏滤除率与颗粒选择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种不同大小的单细胞藻类作为饵料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滤除率以及缢蛏对不同大小料颗粒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规格缢蛏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除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随藻类规格的增大,缢蛏的滤除率亦逐渐变大,并且大规格缢蛏的滤除率变化最显著;在饵料颗粒选择性的实验中,小规格缢蛏对大规格(ESD=8.83),藻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中规格缢蛏对藻类的选择性不明显,而大规格缢蛏则对小规格(ESD=4.46)藻类具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5.
氮、磷对金藻的增殖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水体中氮、磷含量变化及氮、磷交互作用对金藻增殖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形态的氮盐对该藻增殖的反应。试验得出该藻生长的氮氨(氯化铵)最适浓度水平为150μmol-N/L,相应的无机磷的最适浓度水平为10μmol-P/L;有机氮(尿素)的最适浓度水平为250μmol-N/L,相应的无机磷最适度水平为5μmol-P/L。氨氮和尿素的试验中,金藻的生长趋势相似,但是相对应浓度下,氨氮的增殖效应大于尿素。氮的形态不同时,藻类对同一种磷的利用也可能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56.
对虾、青蛤和江蓠混养系统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减少养殖污水中营养盐的排放量,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青蛤(Cyclina sinesis)和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不同混养系统的氮(N)、磷(P)收支状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的单养组投放的饵料占N总输入的75.5%,占P总输入的93.6%,混养组投放的饵料占N总输入的54.7%~64.8%,占P总输入的81.6%~88.7%;在支出项目中,单养组和混养组收获的养殖生物分别占N总输入的25.0%和44.4%~51.5%,占P总收入的11.2%和25.1%~31.8%;底泥沉积N,P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单养组和混养组分别占总输入的45.1%和30.0~32.5%,68.3%和50.3%~57.1%,其中混养组N,P的底泥沉积量低于单养组。  相似文献   
57.
温度和盐度对几种大型海藻生长率和NH4-N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静雯  董双林  马甡 《海洋学报》2001,23(2):109-116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孔石莼(Ulva pertusa)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上述3种海藻生长率及NH4-N吸收均有显著影响.3种海藻的生长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20~30℃,15~30,孔石莼15~25℃,15~40,蜈蚣藻20~25℃,25~35;最大日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8.66%,12.28%,2.24%;N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NH4-N的吸收存在短期的快吸收.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25℃,10~25.生长率及NH4-N吸收速率与温度和盐度之间分别存在以下关系:SGRG.t.=0.873(S-5.487)(T-9.007)e(-0.0708S-0.0745T);SGRU.p.=0.222(S-2.665)e-0.047S(T-9.98)e-0.00057(T-9.98)2.7;SGRG.f.=2.6×10-4(S-10.856)(T-11.704)e0.156T-3.36×10-6STe0.219T;Vupt=11.812(S-4.081)(T-9.221)e-0.1S-0.148T.  相似文献   
58.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围栏封闭预防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病毒性流行病使世界的养虾业遭受到了严重挫折 ,其中又以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病流行最广 ,危害最大。针对这种病的病原、病理和流行病学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对于如何预防也做了很多探索 ,但迄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养虾界总结出高位池塘养殖、内地淡化养殖、远海岸卤水、井水或渗水养殖和虾池配养肉食性鱼类等办法 ,都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办法大多要求一定的条件 ,缺乏普适性 ,而且往往有时效限制 (即养殖年久后也会发病 ) ;有的则只是减小了发病机率 ,并不是十分可靠 (如配养肉食性鱼类 )。因此 ,研制出一种具有普适性 (特别是能…  相似文献   
59.
1997年6~8月于山东省海阳市黄海集团公司养虾场,用5个实验围隔研究了对虾池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呼吸率和初级生产率.结果表明:(1)小型、微型及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呼吸率平均分别为0.07,0.38及0.31mg/(dm3·d),占各粒级浮游生物总呼吸率的9%,50%及41%.小型、微型及超微型浮游植物的生产率平均分别为0.04,1.26及0.15mg/(dm3·d),占相应粒级浮游植物总生产率的3%,87%及10%.各粒级浮游生物呼吸率占相应粒级浮游植物生产率的比例为:小型浮游生物175%;微型浮游生物30%;超微型浮游生物207%.(2)小型浮游动物、超微型浮游动物(含细菌)的呼吸率显著高于相应粒级浮游植物呼吸率,微型浮游植物的呼吸率明显高于微型浮游动物呼吸率.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呼吸率的大小顺序为微型、超微型、小型,不同粒级浮游动物呼吸率顺序为超微型(含细菌)、微型、小型.  相似文献   
60.
全球海域营养盐限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全球各大海域中 ,初级生产力是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的关键环节 ,也是一切草食、肉食乃至腐食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大小 ,依赖海域的地理位置而变化 ,以有机碳的产量计 ,从7~560g/(m2·a)不等。其变化范围如此之大的原因 ,一方面是受光照、温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 ,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是受到海水中N ,P ,Si,Fe ,Mn等营养元素的限制。这些营养元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物质基础。其供给又受制于海流、底质、淡水和大气输入等等。一般认为 ,在大多数海区中 ,特别是当海水因为温差而分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