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49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43篇 |
海洋学 | 2篇 |
综合类 | 14篇 |
自然地理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2008年1月中旬~3月中旬,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特大雪灾冻害,尽管此次灾害是在全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局地性特征突出。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雪灾冻害预测预报及防御工作,作者对此次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成因及防灾减灾效果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雪灾冻害的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危害和损失之重均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2007年8月~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地面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南支槽异常活跃是石渠发生特大雪灾冻害的重要原因,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雪灾冻害的又一个客观因素;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气象服务和相关部门同步开展的防灾救灾工作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2.
113.
??????2001??2005??2009????????????????????????????2001-2009???????????????????????仯???????????仯???????????????????????????????2001-2009????????λ???????????????????仯?????????????????t?????????????????????????????????????????????????仯?? 相似文献
114.
115.
北非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非高压的5个指数为基础,分析了北非高压的气候特征:北非高压强度越强,范围越广,东伸越明显且脊线偏南,反之偏西偏北;北非高压的强弱趋势、南北位置和东西位置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其中5月下旬和6月下旬有两次明显的跳跃,在时间上比西太平洋副高两次北跳提前2-3候。北非高压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主要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降水具有反相分布特点,西藏高原上东、西部降水存在相反分布。最后,讨论了北非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及东亚环流的关系,发现:两个高压的强度、范围和南北及东西位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西亚到太平洋呈现正、负、正的波列分布特征。这种特征组成了亚洲地区纬向型的遥相关分布,这可能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6.
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那曲冰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西藏地区冰雹天气有更多的认识,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07年和2008年两年发生在那曲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2008年8月22日发生在那曲的冰雹天气为个例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三维冰雹云模式在西藏地区的适用性问题。结果显示: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云体发展进程中的宏观动力学过程以及微物理过程。宏观方面:能够模拟出冰雹云发生、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微物理方面:能够模拟出各阶段的水汽混合比。模式能够应用于对西藏地区冰雹天气的研究;考虑冰项过程时,模拟的云体发展更强盛,云顶高度抬高,模拟时间更长;固态水成物粒子的积累过程和融化过程对降水有重要贡献;模式模拟的冰雹直径对预报冰雹直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7.
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评价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的分布作为主要研究目的,使用波段Landsat-7ETM 图像,用遥感-数学-模型学融合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考察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和其他辅助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实验方程,提出了评价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模型-GLDRS模型。利用GLDRS模型对新疆策勒绿洲-荒漠交错带进行了实地验证,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符合实际,GLDRS多波段模型优越单波段模型,理论地下水位和实测地下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1。 相似文献
118.
选取多种卫星探测数据和站点观测资料,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湖泊和冰川面积信息,分析1973~2020年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和仁青休布错两大湖泊与东部隆格尔山脉冰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8a,昂拉仁错湖面面积总体上趋于萎缩,2000年之前呈显著减少趋势,2000~2010年呈增加趋势,2010年之后呈弱增加趋势;仁青休布错湖面面积总体上略有扩张,1993年之前呈减少趋势,1993年之后呈增加趋势;隆格尔山脉冰川总体上显著退缩,2000年之前的消融速度较2000年之后的更快;隆格尔山脉冰川面积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存在差异,5500~6000m的冰川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6000~6500m的冰川面积呈增长趋势,6500m以上的冰川面积基本不变;昂拉仁错湖面面积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与气温次之;仁青休布错湖面面积与地温和气温的相关性最好,与蒸发量次之;隆格尔山脉冰川面积则与蒸发量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0.
利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8d合成MODIS积雪数据以及定日县气象站观测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分析了2001-2010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域积雪覆盖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影响因子,积雪特征包括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永久性积雪的变化.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地区积雪覆盖面积呈减少趋势,10a来减少约323km2的覆盖面积,特别是2005年以后积雪覆盖面积减少尤为明显;永久性积雪面积减少了85km2;2006年开始积雪基本上每年都在递减且减少幅度很大;积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积雪覆盖面积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左右,最小值出现在8月份;积雪覆盖面积的空间分布范围在逐渐变小,积雪主要分布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中部和东部;积雪覆盖面积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