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引言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O)[11]一个月后,4月11日17时16分左右,在福岛县浜通深约5km处发生了M7.0地震[12]。伴随这次地震,沿盐平断层出现了连续长达11km的地表地震断层(正断层)[13-15]。  相似文献   
72.
曲子越 《中国地名》2012,(10):42-42
长子县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境内尝百草兴稼穑,完成了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定居农耕的重大转折。境内发鸠山,为《山海经》记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衔木之地。尧封长子丹朱于境,长子县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73.
锡林河流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6年4—9月,在从锡林河源头沿河流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同位素样品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GNIP)包头站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结合锡林河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对锡林河流域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δ18O和δD值分别集中在-11.7‰~-14.9‰和-80‰~-89.5‰范围内,δ18O沿地下水流向有增加的趋势,大部分地下水中δ18O的季节波动性不大;河流干流δ18O和δD的年算术平均值从源区的-12.8‰和-94.5‰到入锡林河水库处的-10.0‰和-79.3‰,差值分别约为3‰和15‰.河水中的δ18O值沿流程增加而增大的现象可归结为受含有较高δ18O值的地下水补给作用和河水的蒸发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对δ18O蒸发富集的研究显示,蒸发引起δ18O富集值为1‰.通过地下水线(GWL)和地表水线(SWL)及区域大气降水线(LMWL)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径流季节,降水对地表水的贡献小,地下水是地表水主要的补给源,地表径流基本是地下水的排泄.  相似文献   
74.
综合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早期记录的研究进展和典型盆地地层、沉积、古生物、古环境研究的系统成果,扎达盆地香孜组上部冻融层的出现代表了区域的古海拔达到了高原冰缘的高度,即3 500 m以上.这一段地层的时代可能从2.3 Ma前后开始.并与贡巴砾石层下部冰水沉积层的时代基本一致.卓奥友冰期和希夏邦马冰期的时代与扎达盆地沉积结束后,直接覆盖其上的终碛垄和冰碛垄的时代大致相当,展现了这一时期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岳冰川进一步发育,也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作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地区开始冰冻圈的环境很可能在早更新世早中期.川西地区的早更新世的冰川沉积说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附近地区这一时期已经抬升至冰冻圈高度,但是,海拨高度与气候环境与喜马拉雅山脉应有不同.具体的时代仍需要深入工作.青藏高原普遍开始冰冻罔记录是在中更新世早期.伴随着全球冰期的到来,这一时期的冰川作用在青藏高原最为发育和广泛.这些暗示着青藏高原在中更新世早期整体性地较快速抬升进入冰冻圈,即海拔3 500 m以上.详细的过程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5.
为确定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笔者对雅尔根楚地区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312±2 Ma)。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5.16%~75.32%)和全碱(8.45%~8.76%)含量,较低的MgO(0.12%~0.14%)含量,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及P元素为特征,并且其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3.5~+9.5和1 103~715 Ma,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认为研究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古亚洲大洋板块向兴安地块下的俯冲作用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6.
巍山古城在历史上作为西南地方政权——南诏国的发祥地,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史城,使这古老的小城再次放射出异彩。 巍山在历史上曾有邪龙、巍州、蒙舍诏、阳瓜州、蒙舍睑、开南、蒙化等名称,这些称谓真实地记录了该地区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7.
78.
80年代我国岩矿分析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冠群  伏辉越 《化工地质》1992,14(3):51-56,47
  相似文献   
79.
本文叙述了在卯酉方向作转轴观测时,由于转轴前后的观测都是偏离于卯酉圈的观测,在仪器具有较大方位差,及一颗星从卯圈方向到酉圈方向观测过程中,存在水平差变化的情况下,转轴观测不能完全消除准直差,方位差的测定值需加几项二次项改正。文章中用给定的方位差及水平差变化对二次项改正作了数值估算,得出改正值与卯酉方向观测星的天顶距有关的结果,天顶距越小的星,改正值越大,天顶距大于40°的星,改正值可以忽略不计。文章还就卯酉方向观测时,周日光行差和蒙气差的影响作了估算,结果看出这两种影响都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0.
金的分析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金分析工作的进展近几年来,由于黄金地质矿产工作发展较快,黄金分析不仅是分析样品数量的日益增多,更主要的是对分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使分析测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较快的分析速度,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黄金地质工作的需要。七八年前原国家地质总局颁发的地质实验工作管理制度,对金分析的允许偶然误差范围中的要求:脉金边界品位为2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