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The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convection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s making landfall on the east China coast is studied with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data from Fengyun-2 (FY-2) geostationary weather satellite. The convection in various quadrants of the TCs is examined for the period of -24 to 6 h relative to landfall. The convection to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TCs was much more intense than that to the northern side during the whole landfall period. The convection to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TC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to the eastern side for the time -8 h before and at the landfall. After landfall, the situation reverses. The asymmetric convection of the TCs was partly due to the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storm motion, and partly because the process of landfall restrained the convection in relevant quadrants. Besides, the orographic uplift along the east of China was favorable to the enhancement of convection i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TC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ve asymmetry of the TCs landing on the south and east of China, it is known that their main difference might be the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TC path and the coastline as well as the terrain along the coast.  相似文献   
232.
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北部沼泽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由于在高纬、高海拔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沼泽类型。首先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沼泽湿地与18种环境因子(11种地形因子和7种气候因子)的关系,结合CGCM3未来气候模型(加拿大气候模拟和分析中心推出的第三代全球气候耦合模型)预测未来分布,然后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的变化。所建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ROC为0.96),预测结果表明:到2100年,SRESB1情景下,大兴安岭北部沼泽的潜在分布面积减少54.16%,南部相对平坦的丘陵和山间平原的沼泽大量消失;SRESA1B情景下,面积减少59.62%,南部林区的沼泽几乎全部消失;SRESA2情景下,面积减少73.51%,沼泽几乎完全退化到北部海拔较高处。另外,沼泽景观格局随气候变暖,平均斑块面积变小,形状指数减小,聚集度减少但幅度不大,这说明沼泽分布趋于破碎化,斑块的形状趋向于简单化,沼泽分布由边缘向中心收缩。  相似文献   
233.
水沙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50-2005年的水文和气象数据及1986、1996和2001年黄河三角洲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主要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与水文气象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湿地景观面积与水文、气候要素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河流径流量200亿~300亿m3、输沙量5亿~8亿t是维持湿地景观格局稳定最适宜的径流和泥沙过程;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格局演变的主要分异因素,并与湿地景观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认识将有利于掌握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特性,对建立湿地退化预警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4.
辽宁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沿海湿地资源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环评中,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提出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4个指标,即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和外来物种入侵度。建立了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沿海6地市及其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该项研究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5.
针对武器装备实验与训练活动中无人机等运动目标位置测量数据少、概率分布未知的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MGM(1,N)模型的轨迹预测方法,建立了针对运动目标3个位置坐标的MGM(1,3)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GM(1,N)模型的运动目标轨迹预测方法合理可行,可以预测该周期内任一时刻的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236.
利用2009年南北方代表地区的湖南省和吉林省TM遥感数据,针对南北方地貌形态和土地利用方式特点的不同,对比分析统一遥感影像对南北方不同地类的空间分辨率、空间布局与解译精度等的区别,剖析了南北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像上的特征。通过研究表明,南北方在空间格局上的居民点区分明显,耕地次之,林地和水域区分不明显;在光谱特征和解译精度上,耕地和居民点差异较大,水域次之,林地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7.
基于高分辨率机载SAR数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要研究了高分辨率机载SAR数据运用于测绘试验的可行性,提出数据处理的关键流程,诸如数据获取、成像处理、预处理、几何处理、融合处理,以及可供提取的最基本的制图要素,诸如道路、铁路、水系、植被、耕地和居民地,并进行了精度评估,最后对地形图更新,提取变化信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的机载SAR影像数据应用于测绘领域是可行的。可以看出高分辨率机载SAR影像的应用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8.
“OneGeology计划”及其在中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neGeology计划"中文名为"同一个地质计划"、"地质一体化计划"或者"世界大地质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包含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参与的全球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该计划应用J2EE和WebGIS技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参与该项目的国家通过发布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标准的网络服务并将访问接口注册到OneGeology门户网站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共享。本文以中国新建成的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应用"OneGeology计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数字地质图共享试点研究,为建立中国小比例尺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OneGeology-China"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9.
为对后续套管损坏力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种运用孔隙变化作为细观损伤变量描述泥岩蠕变变形特征,确立宏观损伤变量与细观损伤变量本质关系,并建立基于细观损伤变量的泥岩蠕变损伤本构模型.选取长庆油田石盒子组泥岩岩样作为工程实例,得出泥岩蠕变损伤岩体理论应力与应变本构关系,理论计算应力和实验测定应力相比,最大误差为9.2...  相似文献   
240.
一种基于MapServer和OpenLayers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发布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永光 《测绘通报》2018,(6):130-134
Web GIS技术自出现以来,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飞速发展,各种商业和开源软件层出不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Web GIS解决方案。本文对一种基于Map Server和Open Layers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发布方案进行了论述,包括地理空间数据规范化处理和Mapfile文件配置方式,并且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