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付双喜  王伏村  郭良才 《干旱气象》2014,32(6):996-1002
2006年8月10日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丹县境内发生了一次左移(反气旋)超级单体灾害性天气,在其2 h生命史期间,山丹县境内降了最大直径2 cm的冰雹。从其发生、发展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以及风矢端图、相对风暴螺旋度等角度,揭示了左移超级单体的特征,并利用ID方法对这次左移超级单体的移动路径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风矢端图上,在1.2~4.5 km高度层,左移超级单体的垂直风切变矢量呈反时针旋转;左移超级单体在发展阶段,0~3 km内相对风暴螺旋度为负值;通过比较,ID方法预报的超级单体位置比现行PUP产品中的SCIT算法绝对误差要小。  相似文献   
882.
利用中国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区1998年5~6月"科学1号"和"实验3号"观测船得到的一天4次加密探空资料,重点分析了南海北部地区(15~25°N,108~122°E)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的动力、热力和湿度场分布与海洋对流热量和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季风爆发前后的大气动力场、温湿场出现快速而明显的变化.季风爆发前,南海北部地区高层辐合、低层辐散,以下沉气流为主;季风爆发后,在200 hPa左右高层辐散,而在900~950 hPa左右低层辐合,并出现强上升气流.这种动力场的显著变化引起温度、湿度场的改变,直接导致南海对流的快速发展,对流活动伴随着剧烈的热量和水汽垂直输送和转化.  相似文献   
883.
冬小麦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自玺  牛现增  付湘军 《气象》1987,13(2):29-32
本文根据1983年10月—1986年6月的试验资料,从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上确定最佳耗水量。同时对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费用等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最大经济效益的水分处理。并对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进行分析,为田间水分管理和气候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4.
飞机观测是云中粒子相态、分布和转化特征的重要探测技术。我国云降水物理飞机观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飞机平台、机载测量技术、云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认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现积层混合云中对流泡区具有更高的过冷水含量,凇附增长起重要作用,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在层云区,当云厚度较小时,过冷水含量很少,冰雪晶的凝华、聚并增长起主导作用,并不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当云厚度较大时,过冷水含量较为丰富,凝华、聚并和凇附增长起主导作用,基本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我国北方冬季降雪过程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凝华-聚并机制,只有在水汽非常充足、云较厚的情况下,凇附增长过程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虽然在人工影响天气播撒效应、数值模式云物理过程验证、卫星及雷达遥感数据检验、对流云结构观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较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85.
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源反演方法优化以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MEIC)为主的先验排放清单中臭氧(O3)前体物排放量估计。分析时段为2019年6~8月,重点评估了污染源反演对我国“2+26”城市、长三角、珠三角、成渝4个重点城市群O3模拟的改进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污染源反演获得的“2+26”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速率整体低于先验清单的排放速率约0.6μg m-2 s-1,但反演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速率在“2+26”城市整体上高于先验清单的排放速率约0.5μg m-2 s-1。利用反演的NOx和VOCs排放量和NAQPMS模式对4个城市群O3进行模拟,发现反演排放数据可以显著改进夏季O3模拟性能,使得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MDA8-O3)模拟的均方根误差(R...  相似文献   
886.
长塘岭钨多金属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W、Sn、Bi等高温成矿元素异常强度低,规模小,吻合性差;而Mo、Pb、Zn、Cu等,尤其是Mo的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且吻合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该区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钾长花岗岩的接触带控制,为含矿热液沿不同岩性接触带充填交代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887.
贵州埃洛石的成矿模式及炼油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明果  付育勇 《贵州地质》1996,13(3):255-264
以高岭土为主料的炼油裂化催化半合成剂,已成为中外石化工业的主体催化剂,我国公有苏州高岭土为适用资源,缺口大。贵州及川南地区为世界上埃洛石的唯一连片产区,已有产地近300处,全区均为管伏10A埃洛石,成矿模式归结为:新第三幻以来,高岭石母岩在表生条件下,遭受淋滤作用和含矿液对下伏碳酸盐基岩的溶蚀,两种作用同步进行的”埋藏溶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88.
分析了金顶铅锌矿床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有机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幔流体和盆地卤水。矿区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源的海藻类为主,同时伴随有一定量的陆源高等植物组分的输入,有机质来源于三叠纪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有机质在成矿作用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有:还原硫酸盐提供成矿所需的硫源;形成有机一金属络合物,活化运移成矿金属元素;改变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对成矿物质的还原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889.
在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理塘县中木拉乡附近发现锰结核。通过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该锰结核产于结合带内瓦能蛇绿混杂岩组中的黑色粉砂质板岩中。其沉积层序为玄武岩→硅质岩→含锰结核粉砂质板岩。锰结核主量元素具有高Mn、低Fe、Si、Ca的特点,其中Mn含量为42.19%,高出大洋锰结核平均值1.83倍,Mn/Fe值较高,达8.1。锰结核中除Cr高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2~7倍外,多数微量元素低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Ce正异常,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分异程度、Eu异常特征与混杂岩中的砂岩、硅质岩近似,而与玄武岩差别较大。该锰结核产出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微弱,代表甘孜—理塘洋扩张到最大程度时的沉积。其时甘孜—理塘洋规模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90.
中国新疆北部斑岩铜矿带找矿中,西准噶尔、阿尔泰铜矿带东段取得重大进展,萨吾尔地区与其大地构造环境及矿化类型相似,其有利构造环境使其成为斑岩铜矿找矿工作处在突破的边缘,能否成为新的斑岩型铜矿带,找矿潜力有待探索.现已发现斑岩铜矿(化)点多处,如罕哲尕能斑岩型铜矿、塔克塔阔腊斯铜矿、西亚克斯套铜矿等.本文结合萨吾尔地区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已知矿床的调查,对比相邻成矿带斑岩铜矿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斑岩型铜矿找矿潜力大,进一步勘探工作将是推进该区斑岩铜矿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