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0篇 |
免费 | 738篇 |
国内免费 | 4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9篇 |
大气科学 | 331篇 |
地球物理 | 493篇 |
地质学 | 1592篇 |
海洋学 | 168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159篇 |
自然地理 | 1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36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9篇 |
1973年 | 7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993年5月4~6日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黑风暴”。用改进的MM1和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 km细网格控制试验能基本上模拟出“93.5”黑风暴的结构和演变。模拟结果表明,黑风暴发展时段,在PBL内与一个中尺度气旋性强涡旋相伴,在对流层内与一个垂直涡柱相伴。这个伸展至对流层顶的涡柱下(上)半部是与低(高)空强烈辐合(辐散)入(外)流相伴的气旋(反气旋)性涡柱。该黑风暴结构不同于一般锋面结构,其主要判别是:界面坡度陡,θe水平梯度大,斜压性强,PBL内暖心明显。该暖心结构与下垫面剧烈热力强迫有关。不 相似文献
142.
地下采矿是地面塌陷失决条件,自然重力及其他外界触发因素是其发展动因,地面塌陷受覆岩时代及岩性,采空区尺寸大小,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及开采深度,重复采动,水文条件变化,地形地势和松散盖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Ⅰ.亲鱼的室内自然产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1995年在漳州市东山湾水产增殖中心进行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对人工繁殖研究时,对亲鱼产卵前及产卵期间的摄饵,每天的产卵量及卵质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亲鱼亲鱼共19尾,于1994年12月初购自东山县海上网箱养殖户,系从自然海区钓捕,经2~3a养殖的群体。养于海上网箱,日常投喂小杂鱼,并定期投喂一定比例的维生素饲料添加剂。至1995年5月21日测得平均全长35.9cm,体重916.5g。5月28日亲鱼移往室内产卵池,经检查雌、雄比为:雌:雄:不… 相似文献
144.
δ-维生素E和迷迭香在鲱鱼油中的抗氧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鲱鱼油中分别加入抗氧化剂δ-维生素 E,迷迭香及其混合物 ( KEMIN- Europe,含有 δ-维生素 E和迷迭香 )。在氧化诱导器 ( Metrohm Rancimat,80℃ )中测定每一抗氧化剂的诱导时间 ,结果表明 ,迷迭香比 δ-维生素 E稳定鱼油的性能好。混合天然的抗氧化剂较单一天然抗氧化剂效率要高 ,迷迭香和δ-维生素 E彼此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黑柱石是一种少见的含钙铁硅酸盐矿物。通过富含黑柱石的青海省双庆铁矿区与仅含少量黑柱石的福建省马坑铁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认为矿床中黑柱石的产生与中基性火成岩的参与有关;黑柱石的解体与硼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48.
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成果与国土二调土地利用成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谊生张泳陈学彬彭春晖 《现代测绘》2015,(6):51-53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基本形成,为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更好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和应用,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某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国土二调土地利用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者的异同,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9.
山东岚山I型与A型复合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东日照岚山地区,出露有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的I型与A型复合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体,前者特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而后者则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霓石+亚铁钠闪石+黑云母。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I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原岩成岩年龄为795±32Ma,而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原岩年龄则为772±26Ma,二者均经历了早中生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并在220Ma左右遭受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地球化学上,I型和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均具有高硅、富铁和贫镁的特征,但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更富碱贫铝,其铝饱和指数仅为0.88~0.94,表现为准铝质,而I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则具有准铝-弱过铝的特点(A/CNK=0.94~1.01)。在微量和稀土元素方面,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较I型稀土总量高,且具有高场强元素富集的特征,富Ga,104×Ga/Al值为2.77~3.89。二类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具有不同的Nd同位素组成,εNd (t)值分别为-6.26 ~ -8.00和-3.73 ~ -5.20,指示它们应具不同的岩浆源区,元素结晶分异模拟显示二者岩浆演化的历程也存在差异。岚山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叠加有弧和裂谷双重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印记,它们与由地幔柱上隆所引发的主动裂谷背景下岩浆作用产物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别。I型与A型复合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产出指示扬子板块北东缘在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原岩形成时(795~770Ma)应处于弧后伸展引发的被动裂谷环境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50.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集自青海省雪山乡的祁连圆柏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将标准年表与黄河源区内4个气象站各气象要素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源区5—6月最高气温与标准年表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为-0.65。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重建了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距平序列,重建方程经过逐一剔除检验,方差解释量达42.2%,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重建序列在近400年间先后经历了8个较暖时间段和8个较冷时间段,暖期时段有1644—1656、1727—1746、1786—1797、1817—1835、1860—1885、1916—1934、1952—1968和1992—2005年,冷期的时段分别为1632—1643、1657—1696、1747—1764、1798—1816、1836—1859、1898—1915、1935—1951和1969—1991年。对比本次重建序列与杂多、青藏高原东部以及长江源的气温重建序列,发现以上序列在公共时段变化趋势一致,另外,一些文献和历史记载也证实了此次重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