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7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INTRODUCTIONStudyonmarinefishlarvaenutritionisthemostadvancedintheresearchdomainoffishnutri tion .Itwasfoundinrecentyearsthatn 3highlyunsaturatedfattyacids (n 3HUFA)areessentialfattyacidsformarinelarvalfish ,andthatdocosahexaenoicacid (DHA ,2 2 :6n 3)andeicosape…  相似文献   
282.
构建时空融合模型进行水稻遥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变化检测手段进行水稻遥感识别受"云污染"和影像间配准误差导致的变化检测误差累积及"椒盐"现象的影响,水稻遥感识别精度低。本文提出时空融合模型(Temporal-Spatial-Fusion Model,TSFM)进行水稻遥感识别,旨在综合像元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信息定义像元的水稻时空归属度,根据时空归属度划分阈值提取水稻。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窗口尺度下,TSFM在整体和"云污染"区域对水稻提取均达到了较高精度。当窗口尺度为3×3时,水稻提取的用户精度、制图精度和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3.4%、83.5%和87.9%。在不同窗口尺度下水稻提取的用户精度、制图精度、总体精度均高于分类后比较PCC(Post-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和多数投票法(Majority Voting,MV);在"云污染"区域,水稻识别总体精度均在92.0%以上,水稻制图精度比PCC、MV分别至少提高了14.0%、7.6%。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变化检测作物遥感识别存在的误差累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云污染"和"椒盐"现象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另外,初步探讨了TSFM水稻提取精度与景观特征关系,发现在景观规整区域适宜采用较小的窗口,在破碎区域适宜采用较大的窗口。该方法的成功实施,为大范围开展秋粮作物遥感识别,消除"云"影响进行了前期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283.
校园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研究不同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选取三种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开展夏季小气候观测与数值模拟。利用 Origin、SPSS 和 ENVI met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校园现有的绿化和建筑布局下,风对小气候的影响较大;夏季无降水时,通风条件差的少遮荫草地温度高、湿度低,舒适感较差。(2)合理密植高大的绿化林,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地面温度。(3)ENVI met 模型在热带稳定变化的天气条件下模拟效果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校园内区域小气候特征,其模拟结果可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和师生出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4.
施振生  周天琪  郭伟  梁萍萍  程峰 《沉积学报》2022,40(6):1728-1744
海相页岩古地理编图和深水陆棚亚相微相细分一直是细粒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14小层为编图单元,通过页岩编图关键单因素的选取和典型钻井矿物组分测井数据的统计分析,编制了关键单因素图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深水陆棚亚相各微相划分标准的确定及多因素图件综合分析,编制了海相页岩定量古地理图。结果表明:1)海相页岩定量古地理编图的关键单因素是地层厚度(m)、碳酸盐矿物含量(%)、石英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其中,地层厚度(m)反映了该地层单元在区域上的分布范围、厚度变化及沉积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碳酸盐矿物含量(%)及分布能够反映古水深,水深越浅,碳酸盐矿物含量(%)越高;石英含量(%)及分布主要受古水深控制,水深越大,石英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含量(%)和分布可以反映古物源方向,黏土矿物含量越高,受陆源碎屑影响越大。2)依据海相页岩的碳酸盐矿物含量(%)、石英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深水陆棚亚相可划分出深水斜坡、深水洼地、重力流沉积和深水平原4种沉积微相。其中,深水斜坡碳酸盐含量最高(15%~20%),深水洼地石英含量最高(>55%),重力流沉积黏土矿物含量最高(>40%),深水平原各矿物含量介于其他微相之间。3)五峰组—14小层发育时期,川南泸州地区发育深水斜坡、重力流沉积、深水洼地和深水平原4种沉积微相,整体呈“3高1洼1复合体”的分布格局,其中,深水斜坡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北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研究区东南部,深水洼地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其他地区发育深水平原。沉积微相分布是该时期古地形及古构造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5.
湖南省目前地热井多为深度较小(多在500m以浅)的热对流型,用地热井测温数据求取的地温梯度一般偏大很多。为解决对流型地热测得的地温梯度偏大问题,本文采用地热温标、管道模型及基于生热率的深部地温反推法等地温梯度估算方法,综合确定了湖南省现今的地温梯度。结果显示,湖南省高地温场大致沿中部的白马山岩体、沩山岩体、幕阜山—黄龙山岩体一线和湖南省东南部分布,地温梯度大于3.0℃/100m;5000m深度、6000m深度沩山岩体、热水圩一带的最高温度分别达到了218.69℃、216.70℃和258.99℃、256.60℃。深大断裂与多块体接合部位的构造形态相配合,使湖南省中部构造交汇带处于张开性的构造环境,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深循环与深部热物质的上侵,是形成湖南省中部高地温场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东南部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的前缘,处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夏板块的接合带,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深循环与深部热物质的上侵;同时高放射性生热率的铀矿床、矿点也提供了较高的地壳热量,是形成湖南省东南部高地温场的主要原因。地温梯度及地温场的科学界定,为湖南省下一步寻找高温地热资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86.
在薄片和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和离子探针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深-大北地区白垩系砂岩储层裂缝中首次发现了“石英桥”.石英桥是裂缝内高度局部化的孤立石英次生加大堆积体,离散分布于裂缝面,呈“桥”状跨越裂缝壁.石英桥内部发育多个近平行于裂缝壁的流体包裹体组,其均一温度范围(150~176℃)与石英骨架颗粒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90~120℃)差异较大.此外,石英桥的氧同位素组成(平均δ18OVSMOW为17‰~21‰)与石英骨架颗粒和次生加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平均δ18OVSMOW为8‰~17‰)亦差异较大.克深-大北地区石英桥主要发育在平行褶皱轴裂缝中,其形成可能与深埋高温环境下褶皱变形过程中的伸展作用以及古近系蒸发岩流体(富集18O)的运移有关.石英桥是一个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领域,对于恢复裂缝张-闭历史和保存裂缝物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7.
针对目前众多学者主要针对夏季热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相对单一,且融合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季节相关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该文基于2017-2018年Landsat8遥感数据,反演济南市中心城区四季的地表温度,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和剖面法分析不同季节热环境空间分布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针对地表遥感指标和热环境进行相关性和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中心城区除冬季,地表温度分布东高西低,与 自然地表、工业生产、人口活动等区位要素关联密切;气温骤降与骤增导致温度斑块割裂、聚合;水体、水汽与建筑的交互作用对春、夏、秋季的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水体与不透水面(交互因子:0.392 952)对冬季热环境交互影响最大;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受多因子影响,其中植被与水体(交互因子:0.379 927)、植被与水汽(交互因子:0.380 707)协同降温效应最优,建筑与植被(交互因子:0.278 922)协同保温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288.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析各种构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控热机制,探讨地热资源靶区预测方法,从而指导地热勘查的科学。本文系统论述了地热壳构热控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客观自然规律,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尺度热流配分格局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影响浅地表温度场的主要控热构造,并以渤海湾盆地、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我国主要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壳构热控理论为指导,以勘查区找热为出发点,以控热作用内生因素(壳幔生热)和外生因素(构造聚热)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影响壳幔生热、壳内传热、勘查靶区聚热这一地球物理过程,确定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构造。从传统的经验式找热到建立构造控热预测标志,再到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型地热资源共生富集认知,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我国地热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勘探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89.
牡蛎是重要的海产贝类,其味道鲜美,倍受人们喜爱,许多地区仍有生吃牡蛎的习惯。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牡蛎不仅是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菌的携带者,也是甲型肝炎、诺如病毒(Noroviruses,NVs)等病毒的主要载体^[1]。NVs是目前习见的食物源性病毒之一^[2],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多起食物因污染NVs病毒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暴发和散发,  相似文献   
290.
高分五号高光谱影像矿物精细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矿物识别是高光谱遥感技术优势之一,已在地质矿产领域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随着光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光谱遥感矿物识别逐渐从识别矿物种类向矿物亚类、矿物成分等精细信息识别发展,且随着应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对矿物精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光谱分辨率和矿物识别方法是制约高光谱矿物精细识别的主要因素。高分五号(GF-5)超高的光谱分辨率为矿物精细识别提供了可能。首先在分析总结已有高光谱矿物识别方法优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光谱特征增强匹配度和特征参量的矿物识别方法;其次,选取甘肃柳园和美国Cuprite两个研究较多的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F-5卫星数据开展了矿物精细识别,在完成矿物种类、亚类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绢云母成分信息进行了反演;最后,结合上述地区已有机载高光谱数据及填图结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F-5矿物识别信息分布与机载HyMap、AVIRIS一致性很好,相较机载数据GF-5矿物识别平均正确率优于90%,说明本研究提出的矿物识别方法能够满足GF-5矿物精细识别,可为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认为超高的光谱分辨率使得GF-5在矿物成分信息识别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