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力学耦合的岩石圈变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布设的143个宽频带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的SKS波分裂分析获得了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SKS分裂分析结果总体上反映了高原东部的上地幔物质流动方向,即高原内部表现为环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在造山运动过程中有关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力学耦合的造山变形方式,用从GPS和第四纪断裂滑动速率数据确定的地面变形场和由地震波各向异性数据推断的地幔变形场联合分析来定量求得。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云南、四川等地区新近快速增加的GPS和SKS波分裂观测数据,提供了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实际变形方式的检验。这些新的数据不仅加强了高原内部力学耦合岩石圈的证据,而且也解释了高原外部相同的耦合特征。文中引入简单剪切变形和纯剪切变形的概念,用于解释高原内外不同的耦合变形特征。青藏高原和周围区域力学耦合岩石圈的垂直连贯变形有两个方面的大陆动力学含义:第一,岩石圈垂直强度剖面被一个重要的条件所约束,即要求与重力势能变化相关的应力能够从地壳传递到地幔;第二,青藏高原各向异性的空间变化反映了一个岩石圈变形的大尺度模式,以及从高原内部的简单剪切变形向高原外部的纯剪切变形的过渡带。文中提出的力学耦合岩石圈变形模型与当前已有的多种造山运动变形模型具有不同的变形含义,因此,地幔变形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理尺度纹理分析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理分析是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纹理特征与地物类别尺度密切相关,应用纹理特征进行遥感影像分类, 关键在于纹理尺度的确定。对于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来说,就是选择大小合适的纹理窗口。根据样本半变异值在较小范围内有较 大变化的特性,研究遥感影像相邻像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将半变异值开始趋于恒值时所对应的步长作为纹理分析的窗口大小,并在 纹理特征提取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像素,在最大似然分类结果的约束下,适时改变其窗口大小,提取纹理特征,提出一种合理尺度纹 理分析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最后,选择北京市昌平区2006年SPOT 5遥感影像,利用TitanImage二次开发环境实现了该方法。实践 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3.
光谱与纹理信息复合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及时、准确地动态监测地球表面特性对于掌握人类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为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传统卫星遥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光谱直接比较法和分类比较法两大类,但两类方法多以光谱信息为基础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而忽略纹理等空间信息。本研究中,基于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将光谱与纹理两种信息复合计算变化强度,并采用支持向量机法提取变化/非变化信息,通过监督分类确定变化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转移方向,完成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最后,利用两期TM数据,对海淀区1997—2004年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以验证该方法。该方法较分类后比较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差积累,降低了错误类型转化,提取的变化信息总精度达到93.1%,Kappa为0.862,比利用光谱信息双窗口变步长的变化向量分析方法提取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的精度有一定的提高(总体精度为90.2%,Kappa为0.804)。纹理信息与光谱信息复合,能够更大拉开变化/非变化信息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动态变化信息的提取,是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变化信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及相关的壳幔耦合型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区域数字地震台网, 以及布设在川、滇、藏地区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网共116个台站所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作偏振分析, 采用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 获得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 将该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观测结果与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相结合作地壳-地幔耦合变形的分析,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内部和高原外部的云南地区具有不同的壳幔变形特征, 在高原的东缘地区(大致位于川滇西部的26°~27°N之间)存在一个壳幔变形的横向过渡带. 过渡带以南地区的快波偏振方向从滇西南的S60°~70°E逐渐转变到滇东南的近东西向, 以北的滇西北部和川西南部, 快波偏振方向为近似的南北向. 高原内部表现为强壳幔耦合型, 高原外部则属于壳幔解耦型. 这一横向过渡带与地表的断裂走向不一致, 但在地壳和上地幔, 其地球物理场(如: 地壳厚度, 布格重力异常和构造应力方向等)都具有横向过渡的特征. 该横向过渡带邻近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在板块边界动力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决定按议定书第三条第九款的规定启动附件一缔约方(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2012年后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谈判,即第二承诺期谈判,并成立了“不限名额特设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第二承诺期谈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嵌入式设备,尤其是在航空航天事业、交通控制等方面。而这些应用场合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呈现以网络为中心的趋势,这便对通信的实时性、动态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求分布式嵌入式系统各参与者之间采用一种具有松散耦合特性和灵活的通信模式和交互机制。针对此问题,介绍RTI公司推出的一套支持出版/订阅设计思想的应用程序接口;同时设计并搭建了一个解决此分布异构问题的平台,该平台为应用程序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设计空间,允许应用程序的程序员通过即插即用组件的方式编程完成各个参与者相互间的通讯;而且整个系统的设计更满足高效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孟祥明  陈玉杰  苏伟 《山东地质》2013,(10):113-115
近年来,寿光市国土资源局着力于研究土地证书的防伪及信息化管理,希望通过高效防伪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证书的防伪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土地证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登记信息快速查询、快速采集,实现土地证书的变更登记及证书发放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观测表明,较大地震能激发次声波,同时次声传感器广泛用于全球活动火山监测中.为监测云南西部强震活动及腾冲火山活动,一个由4个子台组成的中心三角形地震/次声台阵被布设在云南腾冲火山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寿光市国土资源局着力于研究土地证书的防伪及信息化管理,希望通过高效防伪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证书的防伪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土地证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登记信息快速查询、快速采集,实现土地证书的变更登记及证书发放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重点监视区地震与次声联合台阵探测对比试验》支持下,在云南腾冲火山区建设了一个由4个子台组成的三角形地震/次声台阵,首次将宽频带地震计及次声传感器联合部署在强地震活跃区及火山区。本文详细介绍了腾冲火山区地震/次声台阵的建设及其观测系统组成,特别是与次声观测有关的次声降噪滤波系统,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