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焦伟  刘新平  张琳  梁玲霞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96-1404
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 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通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 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980-2015年克孜勒苏州和喀什地区生态等级正向转移比例较大,有84.86%的比例由较低等级(I)正向转移为低等级(Ⅱ);和田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阿克苏北部区域以及塔里木河末端且末县等级退化严重,负向转移比例23.46%。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每增加1.0×104 hm2未利用地开垦规模,综合生态环境分值下降0.60到0.35,而克孜勒苏州则上升1.3~2.1;上游喀什与中游阿克苏两地区每1.0×104 hm2生态退耕,每年将分别化解32.06×104 t和15.60×104 t化肥污染压力。阿克苏地区与巴音郭楞州土地开发生态风险达到环境资源承载力指数的75%以上,预警程度超过Ⅱ级,而克孜勒苏州土地开发处于生态安全范围。每1.0×104 hm2未利用土地开发,全流域风险指数增长均值为0.003 4,下游巴音郭楞州在增加15×104~20×104 hm2耕地后,生态风险将逼近并超过环境预警界限,上游克孜勒苏州将在15 a之后进入中度警告阶段。  相似文献   
52.
螺类作为淡水沼泽中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是淡水沼泽食物网的重要环节。为了确定三江平原毛薹草(Carex lasiocarpa)沼泽螺类的营养级特征和食物来源结构,测定了毛薹草沼泽中的6种植物、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article organic matter,POM)和18种螺的δ~(13)C和δ~(15)N特征。结果表明,毛薹草沼泽水体中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范围为-30.9‰~-28.5‰,δ~(15)N值范围为-0.60‰~2.86‰;6种植物的δ~(13)C值范围为-28.5‰~-25.22‰,δ~(15)N值范围为-0.60‰~0.44‰;螺类的δ~(13)C值范围为-32.93‰~-25.73‰,δ~(15)N值范围为-0.46‰~2.99‰;18种螺的δ~(13)C值的变化幅度为7.2‰,表现出其食物来源的差异。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颗粒有机物是大部分螺的食物基础,一部分螺的食物直接来源于沼泽中的植物;不同属的螺的食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沼泽中18种螺的营养级为1.02~2.04,除了梯旋萝卜螺(Radix plicatula)外,其它都为初级消费者。螺的碳、氮同位素特征能够反映出螺的食性和营养级水平。  相似文献   
53.
洞庭湖流域夏季降水特征及旱涝年份大气环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洞庭湖流域96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月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洞庭湖流域55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与典型夏涝年、夏旱年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5a间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准3a和20a周期。流域夏季平均降水量呈现由中北部平原地区向四周山区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及辐合形势来看,典型夏涝(旱)年,对应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和流域上空水汽的异常辐合(辐散)。  相似文献   
54.
孔边线状裂纹断裂扩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叠加原理和梅林(Mellin)变换,将无限弹性体内孔边线状裂纹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化成对偶积分方程,又通过希尔伯特(Hilbert)有限变换,将对偶积分方程化为关于S(t~2)的第二类弗雷德霍姆(Fredholm)积分方程。通过弗雷德霍姆积分方程的解表示了孔边裂纹扩展时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并得出了数值结果。在特殊情况下,数值结果与文献〔2〕的结果相吻合。应力强度因子随着裂纹的扩展而下降。同时,通过实验,测定了孔边线状裂纹的断裂扩展速度。  相似文献   
55.
云南墨江金矿床含金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应汉龙  蔡新平 《地球化学》1999,28(4):307-317
中石炭统金厂组(C2j)下部含金硅质岩是云南墨江金矿庆的主要围岩之一,具有沉积结构构造,含热水沉积矿物。岩石的FeO、Fe2O3、Au和Ag含量高;Cr、Ni和Co含量高、变化大;MnO/TiO2和TFe/TiO2比值较大;Au含量与NiCr含量相关性低,Au可能不是后期热液作用带入的。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作用的一系列元素和微量元素关系图上,含金硅质岩位于热水沉积作用的范围内或接近于热水沉积作用。岩石  相似文献   
5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沉积体系和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受湖盆底部形态控制明显,不同地区砂体类型、成因及空间展布各异。根据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运用印模法与沉积学方法精确地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的古地貌,并对微古地貌单元进行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古地貌对盆地延长组长73亚段沉积体系和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73期古地貌整体呈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形态,明确了研究区发育高地、坡折带、湖底深洼(凹)、湖底平原、湖底古隆、湖底古脊和古沟道7个微古地貌单元。研究区延长组长73亚段重力流沉积体系受古地貌控制较明显,从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依次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沟道型重力流沉积、半深湖-深湖沉积,从坡折带至湖盆中央,重力流沉积类型逐渐从砂质碎屑流沉积转换为浊流沉积。古地貌形态控制着研究区延长组长73亚段重力流砂体的整体展布,而高地、坡折带及古沟道等微古地貌单元则进一步控制重力流砂体的物源方向、成因类型、运输方向、横向连通性及展布形态等。   相似文献   
57.
正加卸载响应比是尹详础等人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地震加卸载过程中本尼奥夫应变的比率进行,可能反映了作用于断层的地球潮汐力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当孕震系统处于稳定或线性状态时,加卸载响应比接近1,当孕震系统处于非稳态时,加卸载响应比大于1,通常在强震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会在震前出现几个月到几年的高值异常,这种前兆现象已被众多研究者多次观测到并以之作为地震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利用现势性好的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及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基础测绘数字线划图进行更新的方法,探索了新型基础测绘成果制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
魏新平  王左  何惠 《水文》2006,26(3):78-8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文政策法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建立了水文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本文对全国水文政策法规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当前水文政策法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一段时期水文政策法规建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在甘肃省滑坡灾害较为严重的兰州市和岷县,选择了三处滑坡,建设了基于普适型仪器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系统。按照《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选用裂缝计、GNSS、土体含水量仪、雨量计、声光报警器等,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相关因素、宏观前兆等指标开展专业化立体综合监测。监测设备采用蓄电池加太阳能的方案来供电,保证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通讯系统采用现场LoRa组网配合2/3/4 G移动通信的方案,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同时降低通信成本;监测数据同时发送到国家和省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平台,能够高效支撑地灾预警工作;监测平台能够对实时采集的监测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支持用多种预警模型进行判别;监测数据发生变化触发预设条件时,能够自动发送预警信息。通过近四个月的系统试运行,捕捉到了滑坡mm级的蠕变变形,数据可靠,能够满足监测预警的需求。通过三处滑坡监测预警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对滑坡变形和环境因素实现了实时监控,同时也为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