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应汉龙  蔡新平 《地质科学》2004,39(1):107-110
云南北衙矿区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在空间上与金、铅锌矿体共生。红泥塘岩体地表岩石正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89±0.13Ma和25.72±0.7Ma,万洞山岩体地表以下382m钻孔中岩石的正长石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53±0.25Ma和25.50±0.07Ma,分别为两个岩体的形成年龄。但是,万洞山岩体地表团块状白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32.50±0.09Ma和32.34±0.04Ma,为白云母的结晶年龄,也可能是主岩的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西北部集雨水利用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西北部为研究区,通过中国科学院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2000-2001年雨水集流试验与春小麦、西瓜、西兰花和黄瓜的补灌试验,对各种集流场的年产流率和集流费用、蓄水窖(池)的贮水费用、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各作物集雨微灌的投资、产值与单方水产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集流面平均集流费用和各蓄水窖(池)的平均贮水费用都很高,分别为1.07元/m3和5.08元/m3,且贮水费用显著高于集流费用。净产值和单方水产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日光温室黄瓜、大田西兰花、砂田西瓜和大田小麦。如把人工计算在内,大田小麦不进行补灌,其净产值为负值,进而补灌导致了净产值的大幅度减小。集雨水用于微灌砂田西瓜、西兰花和日光温室黄瓜都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了日光温室集水-贮水-高效用水的"一池一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年会经过近1 a的筹备,于地震学会成立27周年之际召开了!  相似文献   
14.
水体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水汽蒸发、凝结至雨滴降落过程中,δD和δ18 O的变化与水汽来源及周围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研究不同水体中δD和δ18 O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探讨大气环流特征及全球和局地水循环机制,也可以为古气候、古环境的定量恢复与重建提供新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对中国不同水体中δD和δ18 O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关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其学科交叉与应用价值,并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大型坳陷型湖盆。湖水的升降影响着湖盆水体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沉积体系发育分布,进而影响全盆地晚三叠延长统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古生物化石的鉴定,结合古生物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古生物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确定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是一个最大水深不超过60 m的浅水湖盆,属于温暖潮湿的淡水-半咸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可以划分为预测古水深1~2 m的河流-沼泽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3~15 m的滨岸-河口三角洲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15~35 m的浅湖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在35~60 m范围的半-深湖生物相带。这些生物相带的划分,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奠定了基础,为盆地延长组沉积边界、盆地内沉积体系发育展布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了解降水的当前特征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对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年降雨量300~500mm,对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的变化)非常敏感。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奈曼旗1971—2013年的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8.8mm,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32±7.71)%,5—9月降雨量、年降水量1971—2000年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1—2013年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同时降水量的年际变异性近10年也呈增加的趋势。(2)5—9月降雨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月最大,为104.2 mm,5月和9月最小(分别为32.7 mm和32.8mm),月降雨量的年际变率均大于49%;生长季内降雨主要以〈10mm的事件为主,占总降雨事件的64.41%,却仅占总降雨量的16.95%;≥30mm的降雨事件占总降雨事件的10.96%,占到总降雨量的45.93%,且对总降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5mm降雨的平均间隔为9.4d,以1~10d为主,占到69.5%,10~20d(19.5%)的次之;≥30d的发生频率最小,为3.81%,降雨间隔的年际变异性均呈增加的趋势。(4)生长季降雨日数呈减少的趋势,降雨事件降雨量的变异性与生长季降雨量的变化具有相似性,从2001年开始呈增加的趋势。该地区的降雨量年际变异性强,降雨日数的减少和降雨事件降雨量变异性的增加将提高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加剧该地区的沙漠化发展方向。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调整土地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南省89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冬季降水观测数据,应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层次聚类法(HCA)对湖南省冬季降水进行分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小波变换结合Mann-Kendall(MK)和Sequential MK(SQMK)的方法,讨论湖南省各分区冬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并识别影响各自变化趋势的主周期分量。结果表明:(1)REOF的前3个旋转空间模态揭示湖南省冬季降水存在3个主要的异常敏感区:湘南、湘西北及湘中;(2)湖南省冬季降水在空间上可划分为5个一致性子区域:湘西北区(DJF1)、湘西-湘北区(DJF2)、湘西南-湘中区(DJF3)、湘南丘陵区(DJF4)和湘南山地区(DJF5),且每一子区域从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展布;(3)近54年来,5个子区的冬季降水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各区存在差异,其中,湘西南-湘中区、湘南丘陵区和湘南山地区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4)D1分量是影响湖南省不同区域冬季降水变化趋势的最占优的周期分量,揭示湖南省的冬季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准2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8.
前言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震群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研究内容已由过去对单个震群特性的研究进而对一定时空范围内众多震群的共同特性进行研究,并依据这些特性制定出一些判定指标来区分什么是前兆震群,什么是一般震群或后效震群等等。最终找出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之间的联系。近几年来,一些作者提出了用h值、U值、K值等作为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震群或地震序列的h值小于1或U值大于0.5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1966—1986年期间34起震群及1971年太谷4.6(M_L)、1979年介休5.5(M_L)、1980年平遥5.0(M_L)地震的序列资料.讨论了这些震群和3个非震群序列的基本特征(含时间序列、能量释放等)及其震兆特征(含衰减、U值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IAEA(1990)资料的分析,香港,广州,昆明,石家庄以及西安降水中的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位于低纬度的前3个站的δ^18O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关系,即存在数量效应;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后两个站的δ^18O与地面气温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温度效应。简单瑞利模型对于解释年平均δ^18O和相应温度的统计关系是有用的。若假设大气水汽为涡施输送时,δ^18O-T梯度观测值与理论值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