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297篇
地质学   820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的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认为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以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储集性最好等特征而成为远岸浊积扇最重要的骨架砂体和油气储集单元,总结远岸浊积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沉降的关系,确定沙三上、中、下各亚段中的远岸浊积扇虽具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但总体上具有从沙三下亚段到上亚段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面积逐渐增大,并向洼陷方向迁移加厚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为进一步确定该区远岸浊积扇生储盖组合规律和进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104.
大气臭氧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给出了1993年9月12日利用高空科学气球在河北省香河地区探测到的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结果发现:(1) 大气臭氧的数密度在整个对流层较低(~10[12]mol/cm3),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略有下降;对流层顶以上开始快速增加,极值层高度在~24 km,其值为4.78×10[12]mol/cm3;臭氧分压有类似的分布特征,极值146×10[-4]Pa,位于同一高度;(2) 在平流层低层,臭氧分压有一个次极值62×10[-4]Pa,位于15~16 km;(3) 0~30 km大气气溶胶数密度呈现出三个峰值:143,8和1.1 个/cm[3],分别位于近地面、5 km和21 km;(4)气溶胶的数密度谱在对流层为双模态;在平流层,次峰消失。同时,我们还与其他观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5.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鲁南苏北榴辉岩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南苏北榴辉岩按产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呈条带状、透镜状或肠状鳌合赋存于胶南混杂岩系中,另一类是呈透镜状赋存于石榴石橄榄岩中,以前者分布最为广泛,后者仅见于日照及东海地区。胶南混杂岩系中的榴辉岩由橄榄拉斑玄武岩深成变质作用形成,石榴石橄榄岩中的榴辉岩为地幔来源,它们共同经历了早期2.8 GPa,800℃的高温高压平衡结晶及后期600—700℃,1.1—1.3 GPa的退变质作用改造。Sm-Nd等时年龄为222±6Ma,~(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1 36±3,推测本区榴辉岩形成于早三叠世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事件。  相似文献   
109.
<正> 新第三纪至第_四纪期间,在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南一带有一系列玄武岩和偏基性的安山岩喷发,诸如台湾澎湖列岛的玄武岩,大屯山、鸡母岭、兰屿、绿岛的辉石安山岩和角闪石安山岩,福建漳浦、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北部和广西北海市山口及附近的岛屿上的玄武岩。其中喷发规模较大,由熔岩  相似文献   
110.
卢文芳 《水科学进展》1992,3(2):104-111
用因子分析及方差最大原则下的正交旋转技术,计算并识别长江中下游汛期(5~9月)降水场的四个空间高载荷区及相对应的因子得分系数.它们的空间、时间变化,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实际降水特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区域平均海温及ENSO事件都与高载荷区的汛期降水有一定的联系,所得结果可作为汛期降水短期气候预报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