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8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1448篇
海洋学   273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铀矿勘查中大地电磁测深法(以下简称MT法)的应用十分广泛,而频率域电磁勘探中激电效应切实存在。激电参数作为反映岩、矿石电化学性质的参数,在地质解译过程中常常被认为是金属硫化物的局部富集。为了充分利用铀矿床MT数据辅助地质解译,需要从中提取具有多属性特征的激电参数,能否成功提取该参数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文章从激电异常识别和二维反演试算两方面来论述成功提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仪器能够采集到含矿岩体所产生的激电异常,反演试算结果能够还原理论模型的地下空间展布情况。从而论证了从铀矿床MT数据中提取极化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得覆盖区地下地质结构、岩石属性、沉积物分布与层状结构等信息.而经济有效地选择和组合实施地球物理方法是完成覆盖区地质填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基于近年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的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针对多覆盖层结构背景下地质填图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组合的技术策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新技术在巴里坤盆地和哈密盆地的应用展示了其效果,并为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3.
钢筋混凝土(RC)板与一定厚度的土颗粒缓冲层组合结构被广泛用于山区高位单体及群发性崩塌落石的防治,为研究此类防护结构在落石作用下的冲击力衰减规律及RC板的破坏模式,开展了室外系列落石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增大缓冲层厚度能够有效减小最大冲击力,峰值加速度随缓冲层厚度减小而增大,尤其在缓冲层厚度为0.1 m及0.2 m时,最大值急剧增大,峰值加速度与缓冲层厚度的变化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量纲分析原理得到缓冲层最大冲击深度与动能的平方成正比、与最大入射冲击力成反比的计算公式,且与实测值较吻合;入射冲击力在缓冲层内的衰减率随缓冲层厚度的增加以指数函数递增,在0.6 m缓冲层厚度下可使峰值冲击力衰减70%左右;随累积冲击能级的增大,RC板经历了弯曲起裂及扩展、次级弯曲裂纹和剪裂纹产生及跨中弯曲裂纹贯通的过程,试验结束时RC板整体表现出典型的弯曲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84.
鲁中地区矿山岩体是富铁矿成矿的重要地质体,一直是勘查和研究的热点区域,但其北部倾伏端的重磁异常特征则研究相对滞后。本次工作首次利用1∶1万航空磁测数据,结合重力数据,对鲁中地区矿山岩体北部倾伏区域开展了系统的重磁异常联合解译,更新完善了地质地球物理有利找矿标志。结合地质认识,提出了张家洼Ⅲ矿床西翼深部、东翼深部、矿山弧形背斜北部倾伏端两翼3处有利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已有主要矿体在深部未封闭,推测覆盖区仍存在未发现的盲矿体,低缓磁异常的外凸分支异常区、张家洼铁矿深部、冶庄地区北部等区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研究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利指示。  相似文献   
85.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1995~2002年观测数据的月中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山站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的主要特征:foF2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存在“磁中午异常”现象;年变化中中午foF2在太阳活动低年不出现“冬季异常”,在太阳活动高年出现“半年异常”,即两分点高于两至点.本文结合中山站所处的地理位置,考虑太阳辐射电离、磁层的驱动和中性大气成分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这些现象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86.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87.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1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6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会议围绕近年来兴起的近地表探测问题展开,涉及方法原理、仪器采集、资料处理等各个环节,反映出国内外环境与工程探测领域的若干前沿热点和发展动态.结合本次会议,可以看出该学科主要趋势为:应用领域不断扩宽,方法技术灵活多样,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特种)仪器,通过高精度测量、延时测量、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改善探测质量.我国对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有很大的需要,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88.
生活圈建设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内容之一,生活圈内服务设施配置是做好生活圈规划的首要基础,居民生活圈与服务设施的空间匹配关系也是地理学“人地关系”在城市社区尺度的重要体现.学术界对生活圈与服务设施的匹配关系已有研究,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该类数据存在样本量少、地域覆盖范围小等不足.论文将采用手机信令数据和POI(...  相似文献   
8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on the seismic design of long span bridges (cable-stayed bridges, suspension bridges and arch bridges) under a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on seismic behavior and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 betwee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and the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objective of this series of case studies i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n the seismic design practice of long span bridges in China and the U.S., to identify research needs and to develop design guidelines beneficial to bridge engineers in both countries. Unlike short to medium span bridges, long span bridges are not included in most seismic design specifications, mainly because they are location dependent and structurally unique. In this paper, an available model of a steel tied half through arch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550m in China is discussed. Analysis is focused on comparison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s due to different ground motions.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long span bridges in both countries were first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and then three near field earthquake records with large vertical compon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excitations to examine the seismic behavior and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the bridg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elected near field ground motions cause larger responses to key components (critical sections) of the bridge (such as arch rib ends) with a maximum increase of more than twice those caused by the site specific ground motions; (2) piers, longitudinal girders and arch crown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vertical motions, especially their axial forces; and (3) larg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near field ground motions may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ridge's internal forces provided that their peak acceleration spectra ordinates only appear at periods of less than 0.2s. However, they may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s of sliding bearings due to their large displacement spectra ordinates at the fundamental period of the bridge.  相似文献   
90.
碲是稀散金属之一,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同时具有较大的找矿勘探意义.刁泉银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太行山与五台山之间,矿床中富含碲化物.本文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运用成因矿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刁泉银铜矿中碲化物的类型、赋存特征以及晶体化学式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该地区碲的矿物学资料,为此类矿床的开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