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强  曹晓彦  胡隐樵 《高原气象》2001,20(4):453-460
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尺度运动对大尺度模式网格平均的次网格通量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制 ,提出了在大尺度模式中参数化次网格中尺度通量和地表次网格通量中尺度加强的思想方法 ,初步分析了这些参数化方法的缺陷和局限性 ,对几个在参数化中尺度通量和地表次网格通量中尺度加强时应重点考虑的关键因子提出了建议。最后 ,讨论了参数化非均匀大气的网格平均的次网格通量的一些新的想法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2.
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rogresses in field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s, which are three large international programs at present,about land一surface process are introduced comprehensively in the paper. Major results obtamed by the HAPEX and the FIFE and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by the HEIFE are reviewed. Some problems, which should further be solved,in the field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s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43.
44.
胡隐樵 《气象》2003,29(1):56-57
由己知系统的过去历史推测该系统未来演变过程是预测问题原始实际提法。经典数理方程中的初、边值问题仅是预测问题的一种抽象和简化。要提高实际系统预测准确率 ,必须推广经典理论。动力系统自忆性原理就是这种推广中的一种。曹鸿兴教授的专著《动力系统自忆性原理———预报和计算应用》(地质出版社出版 ,2 0 0 2 )系统地论述了动力系统自忆性原理及其应用。那么什么是自忆性原理呢 ?通常 ,动力系统是用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差分方程等来描述的 ,而对用含时间导数的方程描述的动力系统 ,在引进记忆函数并运用内积、分部积分和中值定理后可…  相似文献   
45.
薛具奎  胡隐樵 《高原气象》2002,21(4):354-358
利用一个简化的浅对流模式,从非线性热力学观点出发,分析了热对流涡的自组织过程,揭示了系统熵收支与对流涡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失稳构成了对流涡形成的触发过程;在对流涡的发展过程中,涡的非线性自组织是对流涡组合兼并的动力学原因,而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负熵流是引起涡自组织并最终维持对流涡有序结构的非线性热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46.
河西戈壁(化音)小气候和热量平衡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2,自引:33,他引:52  
胡隐樵  奇跃进 《高原气象》1990,9(2):113-119
本文分析了1988年9月在甘肃省临泽县城西南侧戈壁获得的近地面层微气象观测资料。结果表明:白天晴空一般都是超绝热不稳定状态,并存在一种逆湿现象,造成向下输送的水气通量。这可能是由于戈壁地表极其干燥,没有蒸发,上层大气湿度反而比近地面层高,致使水汽从上往下输送。这时在地表面热量平衡过程中,潜热可以忽略不计,感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7.
黑河实验的一些研究成果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21  
胡隐樵  程麟生 《高原气象》1994,13(3):225-236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工我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  相似文献   
48.
一个强冷岛的数值试验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考虑了流场水平非均匀切变的湍流涡旋系统和水平湍流交换的二维定常行星边界层数值模式,计算了一个发展较强的冷岛结构。  相似文献   
49.
河西地区绿洲的小气候特征和"冷岛效应"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通过河西地区近地层气象梯度观测研究,分析了河西绿洲的小气候特征,发现存在一种“绿洲冷岛效应”,并分析了这种效应的物理机制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0.
河西地区热量平衡和蒸散的初步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西地区近地层气象梯度观测和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植物在水热平衡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并利用能量平衡法得到了河西小麦生长中后期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