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松嫩沙地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其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利于重建松嫩平原冰期—间冰期粉尘传输路径。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23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对其进行分粒级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Frequentist模型进行风尘物源定量重建,探讨松嫩沙地不同区域、不同粒级组分对哈尔滨黄土的贡献及搬运路径。结果表明,松嫩沙地经历了初级的化学风化过程(<63 μm、<30 μm、<10 μm组分CIA平均值分别为55.20、57.46、57.51),有较低的再循环历史(<63 μm、<30 μm、<10 μm组分CIA/WIP比值的平均值为0.98、1.08、1.04)。根据不同粒度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与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将松嫩沙地划分为西北部和西南部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不同粒度组分地球化学组成的定量重建结果表明,这两个分区不同粒级组分(<63 μm、<30 μm、<10 μm)对哈尔滨黄土的贡献度分别为:75.7%~88.5%、73.4%~84.9%、61.0%~89.7%(西南部)和11.5%~24.3%、15.1%~26.6%、10.3%~39%(西北部)。本研究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松嫩平原粉尘传输路径以西南方向为主,与冰期以西北风为主导的环流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2.
南京地区初夏一次阵风锋过程的分析与识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阵风锋过程一般伴随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 在近地层形成很大的阵风及风切变, 容易造成风灾, 特别是对航空部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2006年6月29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的阵风锋过程进行分析, 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地面中尺度观测网观测到的实况, 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阵风锋系统的结构。当阵风锋经过时, 地面测站观测到明显的风向变化、 风速增大、 气压增强、 温度下降, 而后出现强降水等特点, 这些都符合阵风锋的结构特征。利用地面测站实时观测到的气压、 相对湿度、 温度等计算得到折射指数, 它在阵风锋刚经过时迅速增大, 而后随阵风锋外移逐渐减小, 但是因为阵风锋后对流系统的影响, 折射指数还要维持很长时间的高值。从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强度上能看到阵风锋位置的回波强度、 高度都比两侧要大, 与后方强对流系统之间的距离有5~10 km。对雷达观测到的径向速度进行反演, 可看到上层的速度大于近地层速度, 并且强速度中心靠前, 在近地层形成向后的气流(回流)。阵风锋在多普勒速度场中表现出明显的线状组合切变, 利用阵风锋的这个特点设计自动识别算法, 能够有效地对阵风锋进行识别, 组合切变也能有效地对阵风锋的发展以及移动作预报。  相似文献   
143.
用矩不变量法估算天气雷达回波区流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明宝  汤达章 《气象》1998,24(10):30-33
介绍一种用矩不变量跟踪天气雷达回波,以估测回波区域内部流场的方法。研究工作表明:根据回波强度场计算得到的矩不变量能很好地代表回波模块的特征,可用来估算雷达回波区流场。  相似文献   
144.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中国气象局(CMA)、日本气象厅(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英国气象局(UKMO)五个模式集成的交互式全球大集合预报系统(THORPEXInteractiveGrandGlobalEnsemble,简称TIGGE)资料集的确定性预报、集合预报以及地面降水观测数据,采用多模式集成平均(EMN)、消除偏差集成平均(BREM)、滑动训练期超级集合方法(R_SUP)对2018年华南汛期(4—9月)粤港澳大湾区的降水预报开展了评估检验。总体而言,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在大湾区前汛期降水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平均比后汛期高2mm;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的预报能力在前汛期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呈持续下降趋势,后汛期则表现为短期(24~72h)下降、中期(72~168h)持续平稳的变化特点。与预先的假设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前、后汛期的降水预报综合表现最好的均是数学原理相对简单的EMN,而BREM和R_SUP的空间平均评分指标则稍差,但其在降水落区预报中仍有较好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45.
赵先龙  孙磊  王川 《海洋测绘》2009,29(2):67-69
水声环境包括海洋中影响声信号传播的各种参数,传统上,这些参数的测量都是由从事水声及其设备研究的专业人员进行,而且需要许多实验室测量仪器,所以,一直被称为水声实验。就如何将海洋水声参数的测量工程化,实现多航次、大面积的高效率水声调查,对信号获取方法、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在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研制中,对提出的联合时频分析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6.
白土山组是松嫩平原地区的第四纪下限,早期对该组的认识仅限于岩性,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属性尚未涉及。为此,本文以吉林白城平安镇白土山组标准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地层属性,揭示其化学风化、沉积循环、物源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白土山组砾石砾径以20~80 mm为主,分选差,磨圆度较好,弱—中等风化程度,呈颗粒支撑,基质为砂—粉砂和泥。砾石成分以凝灰岩为主,流纹岩和石英质岩石次之,含少量花岗岩和沉积岩砾石。重矿物组成以白钛石、绿帘石和钛铁矿为主,锆石、磁铁矿、锐钛矿和赤褐铁矿次之,其他矿物含量<1%,个别样品出现软、硬锰矿。沉积学、重矿物及地球化学证据共同表明沉积物来自大兴安岭的中—酸性岩浆母岩,经历了中等程度化学风化,是初次循环的产物。综合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本研究认为平安镇白土山组是在温暖偏干的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冲-洪积物堆积。此项研究对大兴安岭东麓地层划分及对重建松嫩平原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7.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是将采用的指标标准化。目前,尽管数据标准化方法多样,但对于不同指标标准化方法的优劣选取尚无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具体对象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标准化方法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和选取指标的特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本文以云南省125个县(市)的相关指标数据,采取不同的指标无量纲化方法计算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指数,对比研究不同的综合评价结果差异,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指标标准化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8.
地基雷达与TRMM/PR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具有较强的监测预警能力,对研究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云雨结构、理解降水内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单站点地基雷达受到诸如电磁波衰减、地物干扰等影响,在探测上存在一些限制。为了扩大天气雷达探测区域,需要采用多部天气雷达组网联合探测。然而雷达组网的各雷达之间没有进行统一标定,影响雷达网资料一致性、组网拼图,以及使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同化的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以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搭载的经过精确标定的测雨雷达PR(Precipitation Radar)数据产品作为标准参照源,订正地基雷达GR(Ground-based Radar)的反射率因子偏差。为了减小PR与GR之间观测值对比的不一致性,利用最佳配对数据对比法(ABCD, Available Best Comparable Dataset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江苏省六部地基雷达(南京、常州、连云港、南通、徐州、盐城)的反射率因子值进行订正。最后对方法的应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9.
孙磊  赵杰  张方方  武艳 《气象科学》2018,38(3):399-405
利用2006—2015年徐州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量的观测资料,统计徐州地区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资料,分析其发生时空间、年际、年、日和强度变化特征。研究短时强降水发生时环境背景场资料,分析中小尺度影响系统,进行归类比较,建立短时强降水的4种概念模型。并从相应的热、动力结构演变规律,分析物理量指标得出,充沛的水汽,深厚的湿层,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高Ik指数等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0.
使用SODA表层盐度月平均数据,通过计算逐点逐年盐度均值、月际差,绘制等值线分布图,分析在新的30年气候基准期(1981—2010年),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海域表层盐度场气候态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长时间序列的气候变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表层平均盐度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形成3个明显的盐度特征场区:东海大陆架海区、东海黑潮海区以及西北太平洋海区;(2)研究区月际表层盐度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中,盐度最小值的周期性规律最显著;(3)在月际变化中,1—4月为盐度高值季节,以3月份盐度最高,为27.5psu;5—8月为盐度低值季节,以8月份盐度最低,为22psu;9—12月为盐度上升季节;(4)依据盐度场的分布,结合地形、气候、海流等特征和前人研究,在研究区选取了22个特征点,从特征点看,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区的特征点盐度月振幅最小;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的D1和位于杭州湾南部的D2盐度月振幅较大,但D1与D2月际变化曲线呈现较为明显的反相关特征,这可能与长江冲淡水水舌夏季北移抑制苏北沿岸流南下和北上的台湾暖流夏强冬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