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9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3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2篇 |
大气科学 | 294篇 |
地球物理 | 125篇 |
地质学 | 474篇 |
海洋学 | 165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89篇 |
自然地理 | 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的数据,估算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均匀裸土下垫面条件下的空气热储存和垂直平流输送,并分析了空气热储存项和垂直平流输送项对干旱区地表能量不闭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干旱区温度梯度大,热力抬升作用较强,即使在均匀下垫面条件下也存在可观的垂直平流输送。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空气热储存项和垂直平流输送项之后,二者对能量不闭合的平均补偿分别达到1.0 W/m2和7.1 W/m2,闭合度分别提高2%和14%,地表能量不平衡残差平均值由26.4 W/m2减小到18.2 W/m2,地表能量闭合度由82%提升到98%,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63.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油气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曲流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9储层为例,以岩心观察描述及取样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常规物性分析,并结合测井资料宏观印证。结果表明:胡尖山油田延9发育曲流河相,主要包括河道(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及河漫滩微相。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构成的溶孔-粒间孔组合。可识别中细喉道、细喉道及微细喉道三种主要喉道类型。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1.51%~18.87%之间,渗透率主要为(2.08~79.86)×10-3μm2,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低渗-中大孔细喉型储层。黏土矿物、硅质及钙质的胶结作用和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因,长石颗粒及部分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膜对压实及胶结作用的抑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但当绿泥石含量超过0.3%时,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4.
965.
采用结构调整系数定量描述工业结构调整度,引入地理联系系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考察工业空间分布变动情况,然后建立工业结构调整度和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耦合模型。以武汉市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强度C)和交互协调关系(耦合协调度D),据此划分不同的耦合水平,并分析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工业结构较初期发生了较大变化;2)工业分布长期呈现非均衡性,经历了由郊区向城区转移的过程;3)工业耦合协调类型大部分时期处于拮抗阶段,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协调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优化要协同进行,以取得结构调整和空间优化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969.
970.
利用天津1918—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天津7个降水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天津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没有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从1980年开始天津降水量和日数开始变小(少),方差也变小,四季中秋季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冬、春季变化较小。各极端降水指数中,均表现为线性趋势不明显,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强度偏小,但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大雨日数也处于偏少阶段,大雨贡献率偏小,并呈减小趋势。四季中秋季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减少了秋季干旱的发生,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发生在冬春季,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