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294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四川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是产于泥盆系碳质板岩、千枚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形态呈脉状、似层状,明显受断裂构造和顺层韧性剪切带或层间破碎带控制。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期、热液期和表生期3个成矿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要成矿期。该期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2O包裹体、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3大类,并以富含CO2-H2O包裹体为显著特征。加热时富H2O相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2O相,富CO2相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期捕获的CO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当含CO2流体发生不混溶时,CO2的溶离使成矿流体中pH值升高、f(O2)降低,从而导致Au溶解度降低,这是形成本矿床的主要原因。成矿温度为393℃,成矿压力为148.5~179.0MPa,矿床属于高温高压的变质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42.
中外油气资源分类体系对比和资源潜力概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油气资源分类体系是PRMS(2007)。以该体系为标准,分析了USGS(2000)、IHS(2009)、中国新一轮资源评价(2007)油气资源分类体系与PRMS(2007)的对应关系,指出油气资源量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提出用油气资源潜力综合反映评价单元未来的勘探和开发潜力,将资源潜力定义为从评价之日起到未来某个时间,评价单元(地区、盆地或区带)内所蕴藏的能够技术采出的石油和(或)天然气量。通过比较国内外机构的油气资源分类体系,认为中国新一轮资源评价(2007)中,待探明可采资源量反映评价单元的勘探潜力,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反映评价单元的开发潜力,两者之和反映评价单元的资源潜力;USGS(2000)待发现资源量反映评价单元的勘探潜力,IHS(2009)剩余可采储量反映评价单元的开发潜力,两者之和也可反映评价单元的资源潜力。资源潜力概念的提出,对中国相关机构和石油公司在开展全球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科学引用不同国外机构资源评价数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3.
压扭性走滑变形是陆内变形的最主要构造样式之一,并且是陆内造山系统得以形成的最基本构造样式。位于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哈尔里克山链,横亘在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是研究新生代山脉形成理想的野外实验室。本文结合压扭造山带的研究,通过野外地质填图、遥感解译和DEM分析,裂变径迹测试等研究,确认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与山脉隆起相关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压扭性走滑断裂,认为它是晚新生代压扭造山带(transpressional orogen)。主要证据是: 首先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与山脉隆起相关的构造变形为北东东70°走向和北西西290°走向,山脉两侧呈现向盆地方向的逆冲冲断构造,体现了近南北向为构造主压应力场特点; 其次天池河床砂岩屑AFT分析出的年龄峰值集中在428 Ma(628%)、188 Ma(290%)、32 Ma(82%),表明样品所代表的流域地质体在428 Ma、188 Ma、32 Ma经历了3次冷却事件。依据裂变径迹等年龄投影圈闭图显示博格达山裂变径迹年龄存在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基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压扭造山模式也可以解释整个天山晚新生代山脉强烈隆升。  相似文献   
944.
为查明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对大同盆地典型高砷区35件地下水样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及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ρ(As)≥50μg/L]主要存在于20~50 m的浅层地下水中,总砷质量浓度为0.56~927μg/L,主要以As(Ⅴ)形态存在。该区高砷地下水以Na-HCO3型水为主,具有明显的高pH值,高HCO-3、Fe2+、HS-质量浓度及低Eh值,低SO2-4质量浓度特征。这可能与微生物催化氧化有机碳的同时还原含铁矿物和硫酸盐的过程有关。PHREEQC模拟矿物饱和指数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ρ(As)≥50μg/L]中菱铁矿均为过饱和,而低砷地下水[ρ(As)50μg/L]中均不饱和,且菱铁矿饱和指数与地下水中总砷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该现象表明微生物还原含铁矿物生成FeCO3(菱铁矿)的过程可能是控制本区地下水中砷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5.
干河坝金矿床是秦岭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岩带内发现的首例金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前勉略洋沉积建造及基底形成阶段、勉略洋盆沉积预富集阶段、秦岭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拼合和造山后派生出构造叠置改造富集阶段。有利的含矿岩系(含Au3.66×10-9)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韧-脆性递进构造变形作用是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干河坝金矿为两者叠加的重要产物。矿床主成矿期均一温度137~280℃,具有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早—中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NaCl)变化于4.5%~23.1%。硫同位素以富集重硫为特征,δ34S值为9.91‰~15.45‰,除火山成因硫强烈分馏外,还有大量沉积岩系地壳硫的加入,显示后期地质改造强烈的成矿作用特点。金呈显微细粒的独立矿物,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Sb-Cu-Pb-Zn,显示蚀变构造岩外貌的类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46.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能合理再现全球季风气候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年平均、年循环模态、季风降水强度和季风区范围等,但模式低估陆地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高估海洋平均降水,模拟的热带地区春秋非对称模态偏强。研究指出FGOALS-g3模拟的陆地季风区范围偏小,这与模式模拟的夏季水汽垂直平流(尤其是热力项)偏小有关。年际变率上,FGOALS-g3能再现El Ni?o年全球季风降水偏少的整体特征,其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季风区的降水异常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其模拟的El Ni?o年西非季风区降水偏多和西南印度洋的偶极子型降水异常,均与观测分布不一致,且模式中西北太平洋季风区降水较观测偏多。这是由于El Ni?o年,模式中西非高层无弱辐合中心,且海洋性大陆较观测偏暖,对流中心西移。相较于FGOALS-g2,FGOALS-g3对环流、季风降水的年际变率和季风–ENSO关系的模...  相似文献   
947.
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与旱灾——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极端恶化的一种表象。通过简要回顾中国的环境地质工作与存在问题,初步架构了山地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等四阶段递进的研究框架。地质环境质量主要研究地质环境自身的工程属性。功能区划是基于地质环境质量研究提出地质环境的最佳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或工程类型。针对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的相互作用特点,容量研究具体给出某一地质环境功能区对工程规模、数量、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响应能力或包容能力。风险评估主要研究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遭遇地质灾害风险的概率、可接受性和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48.
秦巴山区花果种子类中药材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秦巴山区农业气候特点,对金银花、山茱萸、连翘和银杏等当地主栽花、果、种子类中药材,在进行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利用G IS技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949.
1918—2010年天津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1918—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天津7个降水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天津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没有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从1980年开始天津降水量和日数开始变小(少),方差也变小,四季中秋季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冬、春季变化较小。各极端降水指数中,均表现为线性趋势不明显,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强度偏小,但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大雨日数也处于偏少阶段,大雨贡献率偏小,并呈减小趋势。四季中秋季连续5 d最大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减少了秋季干旱的发生,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发生在冬春季,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