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对流性强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改进的三维强降水对流云数值模式,在证明该模式可较好地模拟对流性强降水的基础上,对1998年7月21日晨发生在武汉的梅雨锋强降水个例进行模拟,深入分析云体结构、降水量等特征,研究暴雨形成的云物理机制。作为对比,另外选取了陕西旬邑的一个强降水个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武汉个例云发展较稳定,雨水的形成主要是暖雨过程,冷雨过程对雨水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地面无固态降水,雨滴直径、大雨滴浓度相对较大。虽然云中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各种降水粒子最大含水量以及瞬时最大雨强等都不如旬邑的强对流云个例强,但累积降水量却比旬邑的大。通过人为改变低层大气湿度的模拟结果发现,这次强降水的长时间维持与低层充沛的水汽供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2.
聚类统计检验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引入原有的基于聚类的浮动区对比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中,减小站点分区的盲目性,聚为同一类的站点相似度更大,使聚类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把这种方法和未引入聚类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对河南4月10次作业的效果评估表明,引入聚类检验提高了效果评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3.
利用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对2008年4月18日-7月28日和2009年5月19日-8月20日在黄山光明顶的两次外场观测中臭氧(O3)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国华东高海拔地区O3的质量浓度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5、6和7月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7.73、101.93和68.02μg·m^-1,其中5月和6月的月平均质量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本底站(除上甸子外)以及南极地区高出25~60Iμg·m^-1,7月与其他地区质量浓度相差较少。该地区的0,质量浓度相对于其他地区整体上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高质量浓度超标事件发生的次数很少,只占总观测时间的3.9%。质量浓度EI最大值多出现在夜间21时一次日06时(北京时间,下同),呈多峰分布,并且变化幅度很小,在15—20μg·m^-1,通过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当地上空对流层顶高度和晴空湍流等要素的变化发现,O3质量浓度和对流层顶折叠现象有关。不同天气条件下,其质量浓度在晴天最高,雨天最低,雾天和阴天在二者之间。臭氧质量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其他污染气体(CO、N0和NO3)浓度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而与风速相关性相对较弱;5月北面来风占主导,各风向所对应的O3质量浓度分布较均匀,而6月和7月西南风占主导,北面来向的风对应的质量浓度要高于南面来向。在利用KZ过滤器将O3原始数据分解成不同组份后,发现当地O3质量浓度整体上受低频组份(CBL组份)的控制,其余各高频组份(CSY、CDU和CID组份)只是会使其质量浓度在基准线附近波动。随后对发生在2009年5月28—31日和6月12—15日期间的两次0,质量浓度超标事件中CSY、CDU和CID对基线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4.
旬邑冰雹云的数值模拟及累积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完全弹性冰雹云模式的基础上,把雨滴冻结过程作了进一步改进,增加了雨滴冻结成霰的过程.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陕西省旬邑县1999年7月17日的冰雹云个例,发现该例雹云中冰雹胚胎主要是冻滴,在雹云发展的初期阶段雹云中存在过冷雨水累积带,并且该处是雹胚产生的主要区域,雹块的增长主要通过雹与云水的碰并过程增长.对旬邑县1997~1999年14例冰雹云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旬邑冰雹云中冰雹胚胎以冻滴为主,绝大多数冰雹云都存在过冷雨水累积带,累积带维持时间约6 min,厚度4 km左右.  相似文献   
145.
牛磊  王学海  洪涛  李杭  肖辉  陈泽粟  康凯  徐兴旺 《岩石学报》2023,39(11):3334-3352

阿舍勒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是中国最大、最具代表性的VMS型Cu-Zn矿床, 但其结构模型仍缺乏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次研究进行了野外调查、探槽剖面观察、岩芯采样, 基于观察到的大量钻孔剖面, 本文对阿舍勒矿床进行了解剖, 结果显示: (1)阿舍勒矿床矿石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致密)块状矿石、条带状矿石、层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网脉状矿石, 其中块状与层状矿石属于沉积相矿体, 而网脉状、角砾状矿石与部分浸染状矿石属于通道相矿体。(2) I号矿床包含3个喷流系统, 每个喷流系统都由沉积相与通道相组成。其中位于13线以北的矿体I-2主要为沉积相的块状矿体, 矿体上部的网脉状矿化蚀变带铜锌含量低、并被后期侵位的英安斑岩穿切; 主矿体I-1由2个较大的通道共同补给。(3)矿床喷流成矿具多阶段与叠置成矿特征, 晚期成矿作用交代早期矿体, 矿床顶部的铜锌矿层为后期富集交代而成。通道蚀变分带明显, 中心为硅化带与绿泥石化带, 两侧为绢云母化带; 通道相脉体也表现出垂向的变化特征, 从深部向层状矿体依次为稀疏浸染的微脉带、稀疏浸染的细脉带、中等浸染的粗脉带、稠密浸染的黄铁矿脉及块状黄铁矿。矿床侧向远端发育重晶石与含铁碧玉岩。在此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阿舍勒Cu-Zn矿床结构模型, 探讨了阿舍勒矿床的成矿演化模型, 指出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 包括(多期多阶段的)喷流沉积期、变质热液叠加期、剪切变形期和表生氧化期, 并在矿床形成后遭受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等后期的各种地质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146.
荥经县是一个铅锌锰铜矿资源丰富地区,近期国内外市场行情转暖,为矿产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经矿山整顿后矿权重新市场配置,可为财政增收3 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7.
高频振动筛     

高频振动筛是一种除砂效果好的轻便泥浆净化装置。整个装置由振源、支架、筛架三部分组成(如图)。振源选用捣实混凝土的振动子,它的振动频率为2800次/分,功率为1.1千瓦。在机场使用,可以供照明的发电机作电源。筛网可以按照需要随时更换。

  相似文献   
148.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入侵物种,对我国沿海滩涂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筛选成本低、见效快的互花米草化学除控剂,本研究选取了草甘膦、草铵膦2种除草剂,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探讨除草剂剂量及复配对互花米草的除控效果,通过底栖生物白蛤(Mactra veneriformis)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培养模拟实验评价其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单一施用时草铵膦效果要优于草甘膦,最佳用量是药剂制造商推荐量的150%,但单一施用对互花米草致死率仅为20%;复配可以显著提高互花米草致死率、降低生物量,草甘膦、草铵膦复配处理的大田试验最佳用量为9 450 mL/hm2、13 500 mL/hm2,致死率可达90%。底栖生物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所应用的剂量范围内,草甘膦和草铵膦对本土底栖生物致死率为0,在体内略有富集,但总体生态安全影响较小。本研究着重于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化学除控方式及生物安全性评价,以期为今后互花米草的除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