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3 毫秒
51.
中国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气温升高会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从而造成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作物物候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气候变化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物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农业产量提高都极为关键。随着全球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作物物候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论文结合作物物候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主要的驱动因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其他几种方法都需要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另外,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方法易于操作、可行性强,在物候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多。遥感反演方法对作物生育期的特征规律要求较高,一般主要关注作物返青期。②整体上,小麦全生育期主要呈缩短趋势,而玉米和水稻全生育期以延长趋势为主。③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改变,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因子,对作物物候变化起决定作用,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不利影响。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2.
淮北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生产和在建矿井在50对以上,随着煤矿的生产与建设,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断裂构造的存在,对找煤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出发,对已有的地物等地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煤层所处深度、构造情况进行解释,对找煤成果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53.
根据长山群岛 1965-2016 年渔业统计资料,分析长山群岛海域主要捕捞渔获物产量、平均营养级 (Mean trophic level, MTL)、渔业均衡指数 (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 年际变化,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52年来渔获物 MTL 周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 长山群岛捕捞产量、MTL 和 FiB 指数呈阶段性变化; (2) 长山群岛渔业资源开发经历初期开发、扩张捕捞、过度捕捞、资源破坏等四个阶段,渔业资源环境正在逐渐恶化;(3) 受人类捕捞活动影响,MTL 在 15~19 年和 24~34 年两种时间尺度下呈周期波动,30 年为第一主周期,17 年为第二主周期。长山群岛渔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未来几年平均营养级将呈下降趋势。为防止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应加强捕捞活动管理力度,落实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完善预警机制,构建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同时应积极调整长山群岛渔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54.
<正>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是一个聚焦中国大陆架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以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构造、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作为具体目标,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心为手段,进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的科学计划。CSDP-2井选址在工作程度较高且科学问题比较聚焦的南黄海,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二口科学探井。其科学目标为,获取中—古生界的连  相似文献   
55.
肖晓光  秦兰芝  张武  姜雪  谢晶晶 《地质科学》2021,56(4):1062-1076
碳酸盐胶结物是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含量最多,对储层质量影响最大的自生矿物.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元素成分分析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矿物类型是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偶见菱铁矿.碳酸盐胶结物的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范围较集中,为-7.80‰~1...  相似文献   
56.
煤孔隙结构特征对煤储层流体的赋存与运移起关键作用。为研究姚桥矿7号煤层的孔隙特征,采用刻槽取样法自下而上等距采样,选取不同深度的9个样品,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和低场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进行测试,结合分形理论,系统分析了7号煤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各孔隙参数和分形维数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样品低温液氮吸脱曲线可分为L1、L2和L3三种类型,低场核磁共振T2谱均呈三峰分布;煤样孔隙微孔和过渡孔较为发育,微孔和过渡孔提供主要的比表面积、孔体积,BET比表面积为0.722~1.199 m2/g,BJH比表面积为0.941~1.535 m2/g,BJH总孔容为0.002 97~0.004 76 cm3/g,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垂向上呈不规则“M”状分布,平均孔径为12.832~15.100nm,在垂向上呈倒“M”状分布;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分形维数可分为表面分形维数和结构分形维数,表面分形维数D1为2.306~2.374,结构分形维数D2为2.592~2.624,低场核...  相似文献   
57.
华南锋面与暖区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1961~1999年亚洲热带近海海温与云南降水的关系.通过研究云南夏季降水对近海海温异常的响应,发现云南初夏的降水与亚洲热带近海海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种降水减少海温正距平的情况在北印度洋西部和阿拉伯海表现比孟加拉湾和南海更显著,但是在盛夏相关关系不显著.同时发现云南西南部的夏季降水与前期盂加拉湾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其它海域的海温相关不显著.滇东南的夏季降水只与前期南海的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
云南省鹤庆盆地2.78Ma以来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肖海丰  沈吉  肖霞云 《湖泊科学》2006,18(3):255-260
通过构建于新沂河河漫滩上的表面流人工温地系统处理污染河水的现场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4 -N进水浓度分别为11.69-60.00 mg/L和1.37-20.18 mg/L时,种植千屈菜、美人蕉、香蒲、水葱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26.44%、40.12%、46.71%、28.23%,对NH4 -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64.27%、70.49%、66.78%、58.52%,其中香蒲和美人蕉的净化能力较强.4种植物中水葱的耐淹能力最强,在完全淹水达22 d以上时,水葱依然生长良好;千屈菜的耐淹能力最弱,在完全淹水7 d后就开始枯萎,淹水17 d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59.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下零星发育一套碎屑岩系,其主要分布在穹状隆起的边缘。在隆起西缘盐源平川一带,为一岩性以砾岩、砂岩为主的低位水下扇;在隆起的东北缘普格、巧家、武定一带,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发育一层砾石,主要为茅口组灰岩的灰岩质砾岩;昆明西山地区的灰岩质砾岩中灰岩砾石的磨圆较好,可能代表古河谷沉积。在茅口组顶部古剥蚀面上还零星可见一层厚几米至十几米残积相碎屑岩或底砾岩。上述碎屑岩系的厘定及对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发生快速穹状抬升,碎屑岩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沉积响应;地幔柱的上升还造成上扬子中、晚二叠世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突变和隆起区古喀斯特的形成。这些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形成机制提供了进一步佐证,同时深化了对晚古生代上扬子西缘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数量锐减已成为濒危物种。该研究基于北部湾沿岸滨海湿地中华鲎种群调查,利用中华鲎幼鲎栖息地主要大型底栖动物资源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探讨中华鲎幼鲎对资源利用情况及其与各物种之间竞争强弱,进一步采用种间联结性探究中华鲎幼鲎与各物种竞争情况。结果表明:(1)中华鲎幼鲎在底栖群落中属于广生态位物种,其生态位宽度最大(4.252 2);(2)中华鲎幼鲎与各底栖生物均有一定程度生态位重叠,其中与短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生态位重叠高达0.837 5;(3)中华鲎幼鲎与短指和尚蟹种群动态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种群规模在西背岭和三娘湾地区呈此消彼长状态,自然补充量减少是限制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生态位分析表明,中华鲎幼鲎可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指示物种,建议以中华鲎为旗舰物种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