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南海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及其空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丰度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REE与Nb、,Th、Ta、Rb、Ti、Zr、Hf、Cs、Ga、Li等相似,呈显著正相关,反映出这些元素在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地球化学行为非常相似;元素Sr几乎与所有元素都呈负相关,指示其来源或存在形式不同于其他元素,主要来源于生物作用,而在粗粒级的钙质生物贝壳和碎屑中富集.∑REE与Nb、Th、Ta、Rb、Ti、Zr、Hf、Cs、Ga、Li在陆架区具有沿陆分带特点,北部陆架区、中南半岛中东部和加里曼丹岛西北部沿大陆区域富集,与该区陆源河流物质输入及海流的分选作用,造成某些富含稀土和微量元素的重砂矿的富集有关;西南部巽他陆架和东南部岛礁区以及中、西沙附近区域含量较低,与该区域的生源碳酸盐的稀释作用,使粘土矿物相对减少和火山物质对其产生的"稀释"作用有关.南海各海区沉积物和全海区表层沉积物平均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与中国大陆沉积物和浅海沉积物相似,而与大洋玄武岩完全不同,反映了南海沉积物与中国浅海沉积物及中国大陆沉积物的物源大致相同,主要来自陆源.南海各海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仍表现出了一定差异,陆架区轻稀土比重稀土明显富集,存在比较明显的Eu负异常,与陆架区相比较,陆坡区和海盆区则轻稀土含量相对降低,重稀土含量有所上升,LREE/HREE从陆架区、陆坡区到海盆区逐渐降低,显示陆架区主要为陆源,而陆坡和海盆沉积物中则有幔源物质加入.稀土元素的大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大部分较为平坦,少数样品呈轻稀土弱富集型或重稀土弱富集型.说明南海海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周边大陆.从各海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大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对比来看,陆架区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一定的铕负异常,深部海盆区则出现明显的中稀土和重稀土的富集,铕异常变弱,与深部海盆区有基性火山物质的加入的地质事实相吻合.南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总体上呈现出以陆源沉积为主的特征.其元素平均丰度和各参数值都比较接近陆源河流和中国浅海沉积物,而与深海沉积物和大洋玄武岩差别显著,显示南海沉积物虽然受到火山沉积和生物沉积的混合作用的影响,但其物质源仍然主要来自于周缘大陆.  相似文献   
242.
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康盆地位于南沙地块的西南边缘,为南沙中部海域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潜力。近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盆地六万多平方千米范围内完成了近2000km的地震测线,及相应的重力与磁力测量。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对盆地进行了地震地层对比和详细的地震相分析,划分了3个超层序、7个层序,对其中的5个层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并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图。晚始新世以前,北康盆地位于古南海西北缘,盆地西北部为陆相环境。东南部为滨-浅海环境。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早期,南沙地块从华南陆块裂离向南漂移,随古南海洋带的被动消减和新南海的扩张,盆地水体加深,除西北尚有陆相沉积外,主要为海相环境。早渐新世后,南沙地块与婆罗州地块拼贴,北康盆地逐渐处于浅海-半深海环境。与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相对应,早第三纪发育的湖相和沼泽相泥岩及早中新世发育的浅海相泥岩为有利烃源岩, 同期的三角洲相砂岩、滨海相砂岩及晚中新世发育的浊积岩为主要储层,区域性盖层为晚各新世以来的 浅海-半深海相泥岩、砂质泥岩、局部性盖层有湖相泥岩、浅海相砂质泥岩、泥岩和灰质泥岩。  相似文献   
243.
通过对松辽盆地宋芳屯油田芳3区块葡萄花油层砂岩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环境及地质特征的研究,对葡萄花油层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是主要砂岩类型,岩性有粉、细砂岩等,但以粉砂岩为主。砂岩主要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浅水三角洲前渊环境。砂岩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和碳酸盐;胶结类型以接触-再生、孔隙-接触及混和式为主。储层物性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征,主要受胶结物含量、沉积环境控制,以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岩物性最好,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河口坝砂岩物性相对差。  相似文献   
244.
三万年前后太湖平原环境变化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400个浅钻(30m)的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14C年龄、矿物、粒度、微体、孢粉、软体动物化石分析,揭示了组成太湖基底及太湖平原的浅层第四系主要是23000—18000 aB.P.的褐黄色粘土、28000—23000 aB.P.前后的灰色粉砂和亚粘土以及大于33000 aB.P.的暗绿色粘土。上层和下层均属陆相,系海退过程中的泛滥沉积,示干冷环境;中层为海相,反映温湿的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内全新统仅沉积于上层黄土侵蚀沟谷和洼地中,全新世海侵是局部的。  相似文献   
245.
江苏沸石矿的农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6.
在开展滑坡危险性分析、山区公路规划以及工业园区选址等工作时,研究区域的地形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为研究区域推荐几个与之地形相似的区域作为参考对象能够使得研究工作快速展开.本文提取了研究区的宏观地形特征与直方图统计特征,对研究区域的地形进行精细刻画;而后基于随机森林搭建区域分类模型,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粗略推荐;最后基于粗略推...  相似文献   
247.
VSHMS型矿床是近年来研究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新动向,埃塞俄比亚北部阿迪戴斯塔矿床为一个铜锌异体共生、伴生银的大型VSHMS型铜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铜锌矿床赋矿地层为新元古代特沙里特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群,矿带具有"双色蚀变带"特征,并与典型VSHMS型矿床对比,初步探讨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48.
盐构造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盐构造与油气的密切关系,盐构造研究目前已成为含油气盆地构造地质分析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盐构造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促进了盐构造相关油气藏的勘探突破.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盐构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盐构造发育地质背景、岩盐流变学性质、盐构造变形样式、盐构造平衡剖面复原、盐构造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盐构...  相似文献   
249.
Introduction The Tanlu fault zone lies in the eastern China, which is an important huge active fault with a long history. It has experienced a complex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and affects significantly the regional structure, paleogeography, magma activity, minerogenesis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area. With a length of 2 400 km, the fault zone consists of 2-4 or more parallel faults of 10-40 km in width, cutting through different geotectonic elements in the eastern China (FANG et al, 1986). On July 25 in 1668,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earthquake of M=8.5 occurred on the Changyi-Dadian fault (F1) that is an embranch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resulting in a surface rupture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30 km (LI et al, 1994; CHAO et al, 1995). The paleoseismic study reveals that 3 events with a magnitude equal to 8 occurred on the Changyi-Dadian fault. The recent event occurred 3 500 a ago and the reoccurrence interval is about 3 500 a (LIN and GAO, 1987). During the Tancheng earthquake (on July 25, 1668), the Anqiu-Juxian fault was not ruptured, which was a Late Pleistocene active fault (ZHENG et al, 1988; GAO et al, 1988; CHAO et al, 1994) and was doubted a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M=7.0 Anqiu earthquake occurred in 70 BC by certain geologists (CHAO et al, 1994).  相似文献   
250.
两种横向加热石墨管原子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臣  陈友Yi 《岩矿测试》2001,20(3):220-223
研究了6种代表元素在PE公司横向加热石墨管(THGA管)与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的横向加热石墨管中的原子吸收曲线轮廊,考察了6种元素在两种石墨管中测定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实验表明,用国产横向加热石墨管替代PE公司THGA石墨管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