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8年青海省牧业区的牧草从4月14日开始陆续返青,至6月上旬普遍返青;8月31日开始黄枯,到9月下旬大部分地区牧草普遍黄枯。2008年,青海省牧区丰、平、歉3个等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比为:17%、35%和27%。其中草地占区域土地面积以丰年居多的地区为刚察、农牧交错区门源和尖扎,草地以平年居多的地区为曲麻莱、治多、玛多、甘德、泽库、河南、共和、兴海、海西州各地,以歉年居多的地区为称多、久治、杂多、玉树、玛沁、达日、班玛、囊谦、同仁、贵德、同德、贵南、祁连和海晏。牧草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对牧草的影响总体为前后期有利.中期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7月中下旬出现阶段性旱情,8月份出现低温天气,对牧草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2007年牧草长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EOS/MODIS卫星数据、地面实测资料以及实地调查资料表明:2007年度,青海省丰年、平年和欠年年景草地分别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5%、32%和33%。丰产区主要分布在海北州,海南州的同德县、兴海县,果洛州的达日县、久治县、班玛县,玉树州的称多县、杂多县、玉树县和囊谦县;减产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乡和玉树州的治多县;持平区分布在黄南州的河南县和泽库县,果洛州的甘德县,玉树州的曲麻莱县。分析气候要素对牧草长势影响,在春季牧草返青期间,大部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阶段性的旱情;6月出现阶段性的低温天气,8月下旬又出现连阴雨天气,日照偏少、气温偏低对牧草生物量的积累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11 年长江源区流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国家气候中心2009 年11 月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2.0 版本), 通过分析长江源区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揭示气候归因, 预测了未来流量可能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近51 年来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 特别是2004 年后增加趋势显著, 并具有9a、22a 的准周期;青藏高原加热场增强, 高原季风进入强盛期, 流域降水量显著增加, 加之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水增多, 是引起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增加的主要气候归因;根据全球气候模式预测, 在SRESA1B气候变化情景下, 未来20年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仍有可能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黄河源头地区玛多县湖泊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时间序列数据2001-2006年连续6年的MODIS资料,连续监测了玛多县近几年的湖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玛多全县2006年的湖泊比2001年多35个,湖泊面积增加了56.59km^2,以2003年为最低值,从2001-2003年全县湖泊面积逐年减少,而从2003-2006年全县湖泊面积逐年增加。各主要湖泊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全县湖泊的变化趋势不太一致。年降水量与全县湖泊面积相关系数最大,说明年降水量对全县湖泊面积的影响较大,各主要湖泊受各气候要素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张海宏  肖建设  陈奇  姜海梅 《气象》2019,45(8):1093-1103
利用青海省甘德两次降雪过程的微气象观测数据,探讨了两场降雪过程雪深、雪密度、雪中含冰量、雪中含水量和雪面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地表反照率与雪密度、雪中含冰量及雪中含水量的关系,结合降雪过程近地面温、湿、风廓线特征分析了积雪对近地面温、湿、风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积雪覆盖会导致地表反照率显著增加,降雪过后正午时地表反照率可高达0.8~0.9。随着积雪的消融,地表反照率逐渐减小;积雪反照率与雪密度和雪中含冰量呈正相关,与雪中含水量呈负相关;地表积雪覆盖会导致近地面温度梯度绝对值减小,相对湿度梯度绝对值在凌晨减小、午后增大,地表积雪覆盖对近地面风速梯度变化并无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资料,结合期间气象条件,对2006年牧草生育期、草层高度、产量与近3a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2006年(全省牧区19个生态监测站平均),草地牧草产量年景为平年。根据牧草产量测算了今冬明春冷季理论载畜量,这对各地区合理安排牲畜出栏率和存栏率,保证草场良性循坏和牲畜安全越冬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61—2019年柴达木盆地9个地面气象站沙尘逐月观测资料,计算沙尘指数并分析盆地沙尘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9 a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整体呈显著减弱趋势,减小速率为2.05 a-1;沙尘强度年代变化呈单峰型,其中1970年代最强;柴达木盆地沙尘指数突变发生在1990年;月均沙尘指数...  相似文献   
18.
朱平  李生辰  肖建设 《暴雨灾害》2012,31(2):182-187
针对WSR-88D 冰雹算法虚警率较高,且可修改的可调参数有限的缺点,根据青海省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雷达预警指标,自动识别强对流云和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简称自动预警技术)。使用雷达体扫基数据,将自动预警技术初步应用于2010 年青海省东部12 个强对流风暴日过程,并与基于WSR-88D 风暴产品的人工预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预警平均比实况提前时间大于25 min,其数据处理效率和预警正确率远高于人工预警;自动预警技术的降水预警正确率为91%、虚警率为9%,而人工预警的降水预警正确率75%,人工与自动预警的降雹正确率均为100%。在短临天气预警预报业务中,将自动预警技术作为WSR-88D 算法的辅助识别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的正确率和提高短临天气业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1955~2005 年黄河源区玛多气象站和黄河沿水文站气象、水文资料, 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水资源、气候及冻土演变规律, 揭示了地表水资源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 近51 年黄河源流量丰枯转化频繁, 但在总体上特别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黄河源流量呈减少趋势, 流量年内分配表现为单峰型; 降水量对流量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黄河源区气温的显著升高对于加大流域蒸发量导致流量补给的减少作用要大于其升高致使冰雪融水的补给作用, 其中春季气温回升的这一效应更为显著; 黄河源区冻土呈现出显著的退化趋势, 冻土厚度与流量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不断减小削弱了自身天然隔水层的作用; 黄河源区蒸发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大趋势, 并导致流量的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流量的减少量占总减少量的70%, 其余30%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的, 气候及冻土因子对流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冻土、降水、蒸发和气温, 显然多年冻土对于黄河源区地表水资源的形成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河源区水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king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s a study area an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Mado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Huangheyan Hydrological Station covering the period 1955-200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ging trends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and frozen ground and reveals their cause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frequent fluctuations from high to low water flow in the 51-year period. In general, the discharge has shown a de- clining trend in the 51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1990s.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shows one peak which, year on year is getting smaller. (1) Precipi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and sustained influence on discharge. (2) A sharp rise of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evapora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discharge, which has a greater effect than on ice-snow melting. (3) Frozen ground tends to be degraded markedl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 tween the permafrost thickness and the discharge. (4) Evaporation rate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discharge. 70% of the discharge reduction resulted from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emaining 30%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