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分析在逐小时循环同化系统中,高频多次应用数字滤波初始化方案对台风“烟花”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滤波能够产生与天气现象相关的滤波增量。晴空区域由于向后积分过程中辐射等重要过程未开启,后向积分结束时近地面温度变化较小,在向前积分时白天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过度累积,夜间地表热辐射过度释放,造成晴空区白天2 m温度升高,夜间2 m温度降低。台风对流区域受后向积分为绝热过程的影响,原本上升运动中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脱离气块的降水无法在绝热下沉增温中吸收热量变为水汽,在后向积分时产生了热量的异常累积以及水汽的减少,导致强对流区域热力结构发生变化。(2)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数字滤波应用次数的增加,初始化过程对初始场和预报的影响逐渐积累,造成的预报差异持续整个模拟过程。(3)在循环同化的基础上多次应用数字滤波初始化,数字滤波初始化显示出较好的抑制高频噪声的作用。多次滤波后台风环流中心暖心增强引起台风强度增强,最低气压更加接近最佳路径资料;暖湿气流向鲁南地区输送的减弱造成鲁西南地区特大暴雨漏报;台风环流位置的偏南影响了后期与西风槽结合的时间导致后期移速偏慢。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胡杨典型叶片光谱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谱的研究是遥感模型构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塔里木河两岸横向与纵向生态供水的差别,导致胡杨的生存环境有所差别。为了研究胡杨叶片是否对环境具有标识作用,选择中下游的5个实验点胡杨典型叶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差异明显,而不同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光谱在波段1 270~1 290 nm和1 600 nm附近可以进行有效区分;而且随着距河道垂直向距离的增加"红边"呈"蓝移"趋势;②不同断面、不同实验点叶片在825 nm,1 270 nm和1 605 nm光谱差异较大,红边由中游到下游呈"蓝移"趋势;初变黄的叶片随着水分的流失光谱曲线在各波段有增大的趋势,当水分流失减速时,光谱曲线在400~1 000 nm之间时变化仍较明显。综上,胡杨叶片光谱具有可分性,对生存环境能够起到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以武汉市烽火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在对大量地质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岩溶地面塌陷坑的发育形态与其形成机理相结合,借助室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和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从分析砂层中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及其破坏方式入手,通过对单一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形态的分类,以及扰动带和土洞之间相互干扰和联合的分析,综合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岩溶地面塌陷分为小型塌陷和大型塌陷两大类,小型塌陷是单个扰动带和土洞发育的结果,大型塌陷是多个扰动带和土洞共同发育、相继失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水天气现象仪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等对2023年12月山东半岛的海效应特大暴雪和2005年12月持续性海效应强降雪过程的高空形势、海气温差、低层切变线、大气水凝物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亚欧大陆强大的经向高压脊和脊前冷涡环流是发生海效应暴雪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005年高压脊宽广、稳定少动是海效应强降雪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2023年高压脊、冷涡的经向特征更加显著,冷空气爆发力强。(2)2005、2023年渤海海面温度较常年偏高;2023年偏高2.5 ℃的范围更广,12月20—21日海气温差超过30 ℃。(3)出现暴雪时,山东半岛北部存在偏西风和北—东北风之间的风场辐合;荣成站出现暴雪时,低层需要更强劲的引导气流。(4)2023年12月20—21日,云体主要由冰晶和雪晶构成,较多雪晶位于上升气流上方,与冰粒子分布区域重叠,说明除了水汽凝华外,冰雪晶粒子之间的聚合作用对雪粒子的增长有很大帮助,聚合产生的枝状雪粒子有利于积雪深度增大,文登站雨滴谱也表明,21—22日雪粒子直径偏大的特征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5.
恩施城市建设中盆地内红砂岩斜坡破坏较为严重,其中结构面控制的逆向红砂岩斜坡破坏现象普遍。以恩施市内凤凰山公园斜坡为典型实例,研究其变形破坏过程与机理。工程地质调查与室内岩体物理力学试验研究表明,该类红砂岩斜坡破坏的影响因素为斜坡地质结构构造、地层岩性与工程诱发因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该类斜坡失稳破坏的全过程,通过坡体位移监测、有机玻璃投影监测与宏观变形拍照记录分析了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采用离散元法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类斜坡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斜坡的稳定性状态主要由结构面控制,在工程开挖的作用下,斜坡沿结构面必发生失稳破坏。鉴于此,工程建设中必需对该类斜坡进行合理的边坡设计,防止出现不同规模的失稳滑动现象。   相似文献   
996.
997.
大洋岩石圈俯冲变质作用直接影响俯冲带岩浆作用和地幔组成的不均一性。近年的研究发现,大洋岩石圈俯冲变质作用非常复杂。本研究以采自西南天山富含脉体的变质岩样品为例来探讨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过程中流体对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根据岩石学特征,将该样品分为三部分:榴辉岩部分、退变蓝片岩部分和脉体。脉体以绿辉石为主、并普遍含有碳酸盐矿物和磷灰石,反映该样品经历过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富CO_2、P和卤族元素的流体改造。样品的全岩Lu-Hf等时线年龄为332±24 Ma,这与前人用SHRIMPU-Pb锆石定年等方法得到的西天山峰期变质年龄一致。这三部分样品的全岩Th-U-Nb-Ta-Zr-Hf、稀土元素等不易迁移元素的配分模式均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表明其原岩与OIB类似。这三部分样品的K、Rb、Cs、Ba等元素相对亏损,且含量变化较大,在蓝片岩部分的含量明显高于榴辉岩部分,表现了这些元素的活动性。另外,白云母中富集Rb、Cs、Ba元素,以及K和Rb、Cs、Ba之间很好的相关性体现了白云母的存在对这些元素的控制作用。这些岩石样品主要经历了两阶段变质作用,即榴辉岩化过程和不同程度水化作用改造。第一阶段中,K、Rb、Cs、Ba等水溶性元素丢失,而第二阶段中,外来流体造成水化作用改造,并使水化程度高的蓝片岩部分形成了大量白云母等含水矿物,使这些元素表现出再富集并得以保存。因此,如果白云母稳定存在,俯冲大洋岩石圈简单变质脱水则难以解释岛弧岩浆高K、Rb、Cs、Ba等水溶性元素特征。  相似文献   
998.
Taranaki盆地是新西兰国家唯一在产油气的盆地。其勘探活动和油气发现主要在陆上和浅水区,深水区目前勘探程度极低,是近年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关注的重要新领域之一,但存在构造沉积演化不清、勘探潜力不明的问题。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入手,追溯新西兰板块漂离冈瓦纳古陆东缘之前的沉积环境及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划分深水区地层层序;同时运用地质类比评价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了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储盖组合类型、圈闭条件以及可能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其勘探方向。指出:①盆地深水构造-沉积演化与目前研究认识程度较高的陆上及浅水区有差异,其地层系统及地层沉积充填格架可划分为4个层序;②深水区存在比盆地陆上及浅水区更老的新含油气系统,其沉积充填了裂谷期陆相煤系和裂后期海侵泥岩2套烃源层系,且具有"裂谷期生气、裂后期生油"的成烃特点,生烃潜力较大;③深水油气藏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三角洲砂岩及晚白垩世浅海相滨岸砂岩,而东部隆起之上的火山披覆构造圈闭为该区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衡水湖地区典型芦苇沼泽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实验(20℃,28 d),研究了在芦苇凋落物6种输入水平(0.00、0.25、0.50、0.75、1.00、1.25mg/g)以及淹水和非淹水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芦苇凋落物不同输入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培养28 d后,累积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凋落物输入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9),在1.25mg/g凋落物输入水平下累积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比无凋落物输入处理增高35.1%。凋落物添加与淹水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淹水与非淹水条件下芦苇凋落物添加促进了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秦岭地区1961—2015年暖季(4—10月)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的逐时降水资料,从降水逐候变化与降水日变化的角度,比较了秦岭南北两侧暖季降水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逐候演变上,秦岭南北两侧均为夏秋双峰型降水,但北侧降水主峰值出现在秋季,秦岭南侧降水主峰值出现在夏季。在降水日变化上,夏秋两季中南侧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均以清晨峰值为主,仅在降水频次上夏季出现了午后的次峰值;而北侧降水量日变化夏秋变化较大,且主要由降水强度贡献,夏季降水强度在午后较强,而秋季清晨降水强度更大。对于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南北两个区域在夏秋均表现为持续9 h以上(3 h以下)的降水为清晨(午后)降水峰值,其差别主要存在于持续时间为4~8 h的降水事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