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71.
华北地区钢管基岩标稳定性和干扰因素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选定稳定参数基准基础上,利用各种联测资料分离了地下水位变化对基岩标的干扰,剖析了三个台点基岩标的稳定性、主要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讨论了基岩标的设置条件。  相似文献   
572.
车步单元为基性侵入体,同于钛铁矿含量较高,发现有多处矿点,与成密切相关,在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上与区域菖蒲组玄武岩有同期同源性,定位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573.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碱性系列岩浆岩构造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吕伯西  钱祥贵 《云南地质》2000,19(3):232-243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碱性系列岩浆岩,其构造类型非大陆边缘之岛弧,也非大陆内部之裂谷,而属两大陆碰撞,在抬升板块陆内一侧巨型走滑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574.
于199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采用LACHAT自动离子分析仪对裙带菜雄配子体(1992年6月自青岛分离的野生品系)进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在恢复营养供给后的1小时内,雄配子体对NH4-N、PO4-P和NO3-N三种营养盐的吸收速率依次为22.71μg/(g.h)、14.86μg/(g.h)和8.08μg/(g.h),吸收速度的排列顺序不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化;雄配子体对氨氮的吸收速度远高于对硝酸氮的  相似文献   
575.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water masses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November,2006 and February,2007.The autumn and winter cruises crossed three major water masses:the coastal water mass(CWM),the mixed water mass(MWM),which form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and the Kuroshio water mass(KWM).Picoplankton composition was resolved into four main groups by flow cytometry,namely 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The average abundances of 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0.63±10.88)×103,(1.61±1.16)×103,(3.39±1.27)×105 cells/mL in autumn and(6.45±8.60)×103,(3.23±2.63)×103,(3.76±1.37)×105 cells/mL in winter,respectively.Prochlorococcus was not found in the CWM and seldom observed in surface samples in either season.However,Prochlorococcus was observed in the MWM and KWM(approximately 10 3 cells/mL) in both autumn and winter.Synechococcus distribution varied considerably among water masses,with the highest levels in KWM and lowest levels in CWM.The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was approximately 5-fold higher in KWM than in CWM,which may be due primarily to water temperature.In the MWM,Synechococcus was resolved as two subgroups;the presence of both subgroups was more common in autumn.Picoeukaryote abundance varied less among water masses than Synechococcu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exhibited the smalles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respect to water mass.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coplankton abundan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emperature,nutrients,and chlorophyll a)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water masses,suggesting that the three water mass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particularly Synechococcus).  相似文献   
576.
在分析五龙沟日处理800吨的选矿厂碎磨工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原设计中较为繁琐的碎矿流程进行了合理改造,通过采用半自磨工艺使得磨矿细度、处理量、磨矿生产能力达到了设计规模,从而使生产能力由800吨/日扩大到1500吨/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7.
赵苑  赵丽  张武昌  刘诚刚  魏皓  肖天 《海洋与湖沼》2012,43(6):1030-1038
于2007年3—4月在黄海中部海域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春季水华过程中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生物量变化。聚球藻和微微真核型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与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水华前期较高,水华期迅速下降,直至水华后期又有所升高。异养细菌在整个水华过程中变化较小,生物量在水华期最高,与水柱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9,p<0.01)。水华期这三类微微型浮游生物对浮游植物总碳生物量的贡献很低。纤毛虫和鞭毛虫捕食可能是导致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在水华期生物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8.
井水位作为一种灵敏的体应变仪,是一种重要的前兆观测资料,有望用于提取地下应力和介质变化信息。目前我国已建成较为密集的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网,积累了大量的波形记录,为建立地下水位变化模型、提取应力及介质变化信息和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性平台。然而,由于井水位受多种因素影响,水位变化的信噪比很低,从水位中提取含水层物性和应力变化的模型、方法和规律都有待深入研究。本论文围绕井水位对气压和潮汐这两种天然载荷的响应特征与机理开展研究。从中国大陆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网选取了一些气压和水位较为连续、稳定的台站资料,用于发展井水位微弱信号分析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水位资料,分析同震水位阶变类型,区分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的作用;利用全频带气压响应分析井水含水层的承压特性,尝试反演含水层物性;选取潮汐响应敏感的台站,利用水位对潮汐的相位响应进行含水层渗透率变化的分析。研究得出:(1)通过井水位传递函数的多次叠加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首次在一些台站获得了井水位对气压的全频带响应。(2)发展了全频带气压响应拟合反演含水层物性的方法,相对于低频带和几个潮汐频点拟合,全频带拟合可以提高反演的可靠性,降低强能量潮汐频点的影响。分析了含水层的承压状况以及井筒的储集效应,计算获得了承压含水层的压缩系数、孔隙度等参数。(3)汶川地震近场水位阶变主要与静态应力变化有关,而芦山地震400km范围内的井水位同震响应与静态应力变化无关,这种差别可能与地震能量和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4)无论汶川地震还是芦山地震,不管水位同震变化是上升还是下降,多数台站同震引起的含水层渗透率都增大,表明渗透率的增强可能主要与动态应力有关,而与静态应力变化关系不大。(5)芦山地震引起的水井渗透率增大在震后一年内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而汶川地震引起泸沽湖井的渗透率增大明显,并在约6年后仍然没有恢复到震前水平,推测该区域在汶川地震中有新的裂隙产生。  相似文献   
579.
青藏高原东部“7·8”区域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7月7日20时~8日20时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北部的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原西南气流加强是此次暴雨的直接诱因;(2)高原东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和较强的上升气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高原上高温、高湿的大气状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3)高原“湿地”和西南气流建立的水汽通道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4)高原东部西南气流中气流轴的位置对这次暴雨落区和落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青藏高原东部强西南气流轴的左前方正好是阿坝州暴雨发生的区域。   相似文献   
580.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后16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位于27.11°N,103.35°E,震源深度约15 km;地震序列主要呈“L”形优势分布,分为SSE向和近EW向两支,并均呈现近垂直的震源分布特征,显示此次地震为走滑型,并存在两个不同方向的破裂面.虽然此次地震发生于NE向昭通断裂及其反冲断裂(龙树断裂、大岩洞断裂)附近,但这些断裂均为逆冲型断裂,被排除了作为发震断裂的可能性;鲁甸地震发生在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断裂的交汇部位,SSE向破裂分支与包谷垴断裂的方向一致,近EW向破裂分支与小河断裂南端的走向一致. 鲁甸地震可能已将包谷垴断裂和小河断裂在深部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