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晚冰期以来山东沿岸的海面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区主要位于山东省黄、渤海沿岸地区,北至河北宣惠河口和南达江苏朱嵇河口。区内资料点的地理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赣榆-连云港山地海岸向内陆伸入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在黄河三角洲等平原  相似文献   
362.
The main portion of the northern Jiangsu coastal zone is the silty plain coast. The dynamic equlibrium has been broken continuously since the Quaternary, especially in the Holocene and the historical periods. In 1855 the Huanghe River (Yellow River) changed its channel entering into sea through the Bohai Sea. We find that the beach strand was then silting up intensely in the north of Qinggang but the coast was caving in and the beach was expanding in the south of Qinggang-. Multiple shoals and submarine ridges off the coast converged into Qionggang and formed a unique coastal landshaf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northern Jiangsu coastal zone and discuss the formative conditions for the northern Jiangsu shoal. Finally,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for the northern Jiangsu shoa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363.
大鹏湾南澳水域氮磷及溶解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64.
北部湾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中报道北部湾东北和东南部水域32种鱼类,2种头足类,1种双壳类和1种甲壳类动物的总石油烃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7.18,19.6,9.27和23.4μg/g干重。两水域鱼类样品的总石油烃含量水平相似。鱼类的总石油含量与其栖息水层和食性有密切关系。所测样品劳光光谱特征与轻燃料油和机油的相近。北部湾鱼类的石油烃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65.
阵列天气雷达是分布式、高度协同的相控阵天气雷达。阵列天气雷达至少包括3个相控阵收发子阵(简称收发子阵),通过增加收发子阵而扩大探测区域。每3个相邻的收发子阵一组协同扫描,保证3个相邻收发子阵在同一个空间点的数据时差小于2 s,从而保证径向速度合成正确的流场。采用相控阵多波束扫描技术,4个发射波束和64个接收波束覆盖0°~90°仰角,机械扫描覆盖360°方位,整个体扫时间为12 s,为多普勒天气雷达整个体扫时间的1/30。阵列天气雷达通过金属球进行了强度、波束宽度、方位、仰角的定标。阵列天气雷达在长沙机场布设试验,成功获取了精细的风场和回波强度数据,可为更精细、更完整揭示小尺度天气系统变化规律提供新工具。  相似文献   
366.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367.
阿尔金环形山花岗片麻岩同位素年龄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阿尔金中段环形山二长花岗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28±9Ma。岩石Si O2含量为72.26%~74.34%,全碱(Na2O+K2O)为7.22%~8.32%,Al2O3含量为12.40%~13.51%,含量较高;Mg O为0.43%~1.07%,Fe OT为2.09%~2.43%,Ca O为1.02%~2.03%,Ti O2为0.19%~0.32%,含量较低。岩石Fe OT/Mg O比值为2.28~4.87和Al2O3/Ti O2比值为40.4~69.0(均小于100)、Ca O/Na2O比值为0.46~1.06(大于0.30)、K2O/Na2O比值为2.10~3.43(大于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La等,亏损Ba、Ta、Nb、Sr、P、Ti,Th/U比值为5.17~14.7、Zr/Hf比值为30.3~34.3,ΣREE总量平均为193×10-6,(La/Yb)N为3.89~5.00(小于10),δEu0.5,这些均显示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低Sr/Ba比值(0.12~0.2)和低的Mg#值(平均值36.2),具有负Eu异常,显示其源岩区与泥质岩、基性岩的关系不大;0.4C/FM值(0.46~64)0.8和1.8A/FM值(2.09~3.22)4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源岩为杂砂岩。锆石饱和温度计和锆石Ti温度计演算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81~801℃(平均789℃)和752~985℃(平均803℃)。估算二长花岗片麻岩源区的压力为0.8~1.6GP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同位素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早期的青白口纪阿尔金地区处于同碰撞汇聚作用构造地质背景之下,导致地壳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之后上侵结晶形成环形山岩体。  相似文献   
368.
本文选取北山造山带公婆泉岛弧中部的尖山和石板井岩体展开研究。尖山花岗闪长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特征,如较高SiO_2(56%)、Al_2O_3(15%)、Sr(400μg/g)含量以及高Sr/Y(60~88)、(La/Yb)N(7.73~15.5)比值,同时具有较高的Na_2O含量(Na_2OK_2O),低Y(8.15~11.2μg/g)和Yb(0.57~1.01μg/g)含量,并表现出弱的铕正异常(δEu=1.04~1.27)。石板井花岗岩不具有埃达克质特征。两个岩体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两个岩体近同时形成,其中尖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3.4±2.9)Ma,石板井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2.6±3.0)Ma。尖山岩体的Sr-Nd同位素显示弱富集的特征,其中(~(87)Sr/~(86)Sr)0=0.7057~0.7058和εNd(t)=–0.4~–1.1,而石板井岩体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0(0.7070~0.7071)和低的εNd(t)(–2.9~–2.6),推测两者岩浆源区包含有俯冲沉积物组分或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壳物质的参与。结合其他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我们认为晚泥盆世尖山和石板井岩体是小黄山洋向南俯冲作用的结果,另外,晚泥盆世埃达克岩具有较大的斑岩铜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369.
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冲锤动力学方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晓平 《地质与勘探》2018,54(4):801-809
为了优化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本文建立了该型冲击器的数值模拟程序,用于之后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流体连续性方程、水击现象、水垫阻力、伯努利方程、压力损失等理论,建立了阀锤系统在三个运动阶段的力学模型;以冲锤或活阀为受力分析对象,建立了阀锤系统在每个阶段的动力方程;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利用MATLAB GUI进行程序编写,建立了数值模拟程序,运用实验数据拟合修正后的数值模拟程序输出性能参数与该型液动冲击器在实际工况下的输出性能参数基本一致。通过对背压的研究,阐述了背压的组成;利用建立的程序探究了背压对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370.
沱江流域沉积物中氮赋存状态及其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2月发生在沱江的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受工农业和沿岸居民生活的影响,沱江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受着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对沱江流域氮的地球化学研究甚少。沉积物是水环境中污染元素的重要蓄积库或释放源,为揭示沉积物中氮赋存状态迁移转化特征,并评估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状况,本文参照Mackin应用的沉积物中吸附态氨氮提取方法和Smart建立的沉积物中总氮提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针对沱江流域金堂地区冬季沉积物,开展了河流沉积物中总氮(TN)、可交换态氨氮(AN)、有机氮(ON)赋存状态分析,并对比了十年前后该地沉积物中氮赋存状态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TN含量为518.913~4386.899 mg/kg,ON含量为101.531~3793.683 mg/kg。在-3 cm以上,TN和ON含量较高,且ON是TN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深度增加,两者含量迅速减少,AN含量略有降低。与十年前该地区沉积物中氮的相关数据对比,TN含量增加,其中AN含量增加明显;在-3 cm以上,ON、TN在表层沉积物中增加明显。研究认为:沱江流域沉积物中的氮已经作为内源氮释放至间隙水甚至上覆水中,同时存在外源污染,致使沉积物表层有机氮以及总氮含量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