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地图的增量更新将时空模型与多重表达模型联系在一起,而已有的数据库模型从两者相分离的角度出发,既缺乏保存多重表达历史数据的机制,又不便于多重表达的增量更新。该文在总结时空模型与多重表达模型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Petri网为数学工具耦合时空模型与多重表达模型,提出基于Petri网的顾及地图增量更新的多重表达模型,实现多重表达与时空变化的统一描述,为多重表达建库及其增量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成思远  张英  翟亮 《测绘学报》2022,51(8):1817-1825
受海岸带区域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开发活动的综合影响,海岸线不断发生剧烈变化。发现海岸线变化并将变化前后的岸段进行匹配,对分析海岸线变化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空间分析工具难以直接确定不同时相变化岸段的对应关系的问题,本文引入单链曼延编号的思想对海岸线变化进行快速匹配,并按照"一对一"和"多对多"两种变化岸段匹配关系提出了位置变迁、类型转移、消失及新增等海岸线变化类型的判断公式,设计并实现了结合单链曼延编号的海岸线变化匹配与信息存储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海岸线变化匹配,并能很好地解决多对多变化岸段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空间信息网格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的出现为当代的空间信息科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空间信息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将网格技术引入到空间信息的处理和应用中来,成为测绘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本文系统分析了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开展空间信息网格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空间信息网格的特性,同时提出了面向服务的空间信息网格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84.
动态数据库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田娇娇  唐新明  杨平  汪汇兵  翟亮 《测绘科学》2006,31(1):123-124,136
现有的时空数据库模型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数据库的要求。本文分析总结了常用的空间数据库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动态“版本-差量”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数据库进行了建库试验。试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和管理复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方便的查询任意时刻的空间信息及其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85.
基于时空数据库的动态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平  唐新明  翟亮  李霖 《测绘科学》2006,31(3):111-113
本文针对当前时空数据库的时空表达,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时空数据库动态可视化的概念,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动画、动态符号和动态地图等技术,对时空数据进行了动态地表达。  相似文献   
86.
基于GIS的中国风电产业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NeI平台.以SuperMap Objects和SQL Server为开发平台,对中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风能资源分布以及风电产业发展数据进行采集、修改、存储和管理等建库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中国风电产业数据库系统,进行风电产业的查询、统计分析,并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进一步加强风电产业布局研究、风电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7.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战略背景下,如何培养测绘地理信息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新常态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战略实施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需求,对地理国情监测教学内容选择提出了建议,并围绕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翟亮  李霖 《测绘科学》2004,29(3):45-47
讨论了LIS中一种特殊的应用,即地籍系统,也称基于宗地的土地信息系统,其对于公众以及政府部门有重大意义。对包括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的时空数据模型,功能要求和总体设计均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9.
通过奇异值分解(SVD)分析表明,20o—35oN、120o—165oE为强海气相互作用区(简称为关键区);该区域SST变化与500hPa位势高度场有较密切的关系,分析发现2005年5—6月关键区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和强烈的潜热释放,并初步认为这是造成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南的原因之一,且关键区SST的偏冷与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南之间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关键区北部海面温度升高也可能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6月底的最终北抬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
利用京津冀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SA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NCEP 0.25°再分析资料及0.03°高分辨率地形资料研究了北京2018年7月15—16日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这次暖区特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气团(θse高能区)中,无明显冷空气强迫,斜压性弱,有丰沛的水汽,850 hPa以下出现强水汽辐合。(2)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有3个过程:带状对流建立和局地强雨团影响、北京北部"列车效应"南部雷暴冷池出流造成对流加强和移动、平原地区线状对流重建。(3)暴雨发生前,低层西南风出现风速脉动,低空急流建立。首先在2500—3500 m高度形成低空急流,2 h后2500 m以下风速显著增大,5 h后急流厚度由边界层伸展到700 hPa。急流出口区降压,低层出现气旋性风场或切变,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触发和加强对流。(4)西南低空急流暖湿输送导致高温、高湿、高能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反复重建,这是对流发展加强的重要原因。(5)地面辐合线是对流触发并逐渐组织成带状对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面辐合线方向、低空急流轴、回波移动方向三者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