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嫩江断裂带对探讨松辽盆地的演化、 与大兴安岭的盆山耦合关系以及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归属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 揭示了嫩江断裂带中段的深部几何形态, 表明它目前呈花状构造样式; 它也并非松辽盆地内部的拆离断层, 而是一条超壳断裂, 控制了大兴安岭的物质东移和松辽盆地的中生代沉积; 现今的嫩江断裂带同晚古生代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嫩江构造拼贴带并没有继承性关系; 莫霍面可能在后期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滑脱层的作用, 致使向西俯冲的地幔体向东位移。  相似文献   
82.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成矿作用研究前沿领域。本文以我国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十红滩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床的有机质、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认为好氧微生物积极地参与了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铀的活化迁移。在氧化还原过渡带,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有机质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轻烃和可溶有机物作为碳源,使容矿层地下水中硫酸盐发生还原作用形成硫化氢,地下水Eh降低和pH向弱酸性转化,导致铀的还原成矿和吸附成矿作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该矿床铀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3.
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矿物,在与水基压裂液接触后会表现出与泥岩相同的膨胀特性和强度弱化效应,进而引起套管外载增加,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问题。以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溶液体系下页岩的自吸、膨胀特性物理实验,分析页岩水化对其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吸水量与时间呈对数递增关系,在不同溶液体系中,吸水量大小表现为蒸馏水 > 地层水 > 滑溜水,含有减阻剂浓度小的滑溜水体系更利于减弱页岩的吸水能力;页岩膨胀率与时间呈逐渐增长趋势,黏土矿物含量、围压和溶液体系对页岩膨胀率影响明显,相对于黏土含量,围压对膨胀率影响更加明显,页岩在溶液体系中的膨胀性能表现为蒸馏水 > 地层水 > 滑溜水;页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随着水化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线性递减规律。研究结果对完井过程套管强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深地震反射剖面构造信息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深部探测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了多条深地震反射剖面,获得了大量揭示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的宝贵资料. 为了更充分地挖掘这些资料中所包含的深部构造信息,本文在研究和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快速识别深地震反射剖面构造格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数据预处理、强振幅提取、中值滤波、对象识别、连续性计算和连续性滤波实现对深地震反射剖面构造格架识别. 同时,该方法还可通过对象倾角计算对复杂区域进行属性分析.  相似文献   
85.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专项的启动揭开了中国"入地"计划的序幕.大规模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是该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从深地震反射剖面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成为我们即将面临的重要课题.Skeletonization技术是西方国家在实施深部探测计划时发展的一项深地震剖面信息提取分析技术,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Skeletonization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技术在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中的应用,最后结合我国刚刚启动的SINOPROBE计划对其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遥感调查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卫星TM数据,通过石漠化波谱曲线分析,选择样区进行校正、监督分类、矢量化和数据转换,实现石漠化图斑的计算机解译。  相似文献   
87.
测绘计量检定是确保测绘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是进行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的重要形式。然而现阶段计量检定管理软件只局限于业务流程,忽略了计量检定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数据的共享和后期数据挖掘,以致于不能更大地发挥计量检定的社会作用。本文介绍的测绘计量检定协同工作云平台以云服务器为载体,采用B/S架构模式,让所有的检定业务由线下搬到线上,建立了仪器检定大数据应用模型,实现了测绘地理信息计量检定业务移动互联新模式。  相似文献   
88.
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溢出格局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技术创新合作和技术创新转移两种典型的技术溢出路径,借助合作申请专利、专利技术转移信息,构建了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00—2015年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合作溢出具有较强的地理邻近偏好,以广州最为突出;②与技术创新合作溢出相比,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转移溢出的空间敏感度较小,以上海最为明显;③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合作溢出能力权重大于创新转移溢出能力,技术创新溢出能力逐渐增强,合作溢出能力具有持续渐进性,转移溢出能力具有周期滞后性;④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创新人力投入规模和社会网络发展程度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与技术创新产出规模相关性不明显,与地理距离呈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89.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作为一种重要的勘查技术方法,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自从1932年苏联地质学家费尔斯曼、谢而盖耶夫等开展地球化学找矿尝试以来,其在矿产勘查、生态、环保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长足发展.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展历程回顾,通过其在多目标领域运用,在有色金属、贵金属、油气矿产、放...  相似文献   
90.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南北两个大陆边缘长期演化的产物,各部分性质和时代不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混杂体。由于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演化时间上的长期性、多旋回性,空间上的多样性、变异性,一直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沟通该区复杂的浅表地质现象与深部结构成像,获取更精细的上地壳结构成为厘定秦岭造山带不同块体之间接触关系,揭示其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对一条长450 km、南北向跨越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渭河地堑、秦岭造山带、大巴山逆冲推覆带和四川盆地北缘的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剖面采集的15个大炮数据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本研究对690个初至走时拾取数据使用有限差分算法,采用变网格尺度及平滑参数的迭代策略,经20次迭代反演,走时均方根误差降至0.105 s,收敛良好。成像结果精细刻画了渭河地堑的低速沉积特征,系一个南深北浅的断陷盆地,最深处可达7 km,其发育主要受秦岭北缘断裂、乾县—富平断裂及渭河断裂控制。秦岭北缘断裂与安康—竹山断裂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上地壳呈高速特征,横向变化剧烈,仅残余若干较浅的山间盆地。与南部四川盆地稳定沉积相比,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下方沉积层速度结构不统一,反映了逆冲推覆作用的改造,但整体仍保留了3~6 km的沉积厚度。本文分析认为剖面中部的秦岭地区是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板块汇聚的核心地带,之后造山带两翼的南、北陆缘分别于燕山期和新生代转入逆冲推覆和伸展两种迥异的构造环境,而现今研究区的上地壳构造格局是三次事件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