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21.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湘洞地1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湘洞地1井的工程概况,重点阐述了该井的钻探施工技术与工艺;结合实钻地层及测井数据对钻井施工质量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钻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实钻效果。湘洞地1井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通过预判该工艺及强造斜地层的常见事故,优选施工方案,中期严控施工质量,有效预防井内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钻进台月效率;钻孔质量六项指标均满足地质要求,顺利有效地完成了钻井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222.
晚三叠世花岗岩类在秦岭-大别造山带西端广泛分布,其成因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对于反演华北、扬子两大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在三叠纪时期的拼合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西秦岭天水地区柴家庄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进行精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暗色包体中普遍发育针状磷灰石及斜长石捕掳晶,暗示岩浆混合作用;暗色包体具有较低的SiO2(60.27%~60.38%)、高的Mg#(54~55)和Nb/Ta比值(14.8~16.6),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寄主二长花岗岩表现出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富集Sr、Ba,亏损Y和HREE,岩石的Sr/Y比值介于88~98之间,Y/Yb比值介于13~15之间,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余.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可能为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在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可能与晚三叠世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板片断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23.
贵州凯里麻江地区羊跳剖面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发育了一套3.2m厚的硅质岩系。通过对其进行高频逐层采样68件,根据沉积环境-生物组成-烃源岩形成的思路,精细分析了生物组成及有机碳TOC含量,进而讨论了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剖面生物组成多样,包括有浮游藻、底栖宏观藻、疑源类、海绵骨针、须腕动物蠕虫等,并可归纳为三大类生物微相: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其它生物类型。不同藻类体和不同疑源类所反映的水体深度特征显示,该套烃源岩沉积经历了先水进后水退的过程,水体深度最深时期,底栖红藻和Heliosphaeridium longum-Asteridium tornatum疑源类组合发育,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也较高(TOC平均值为4.73%,最高可达13.97%),说明利于烃源岩发育。总体而言,不同生物微相烃源岩TOC含量不同,底栖藻类(平均值3.50%)浮游藻类(平均值1.46%)其它生物类(平均值1.0%)。而须腕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的发现反映了热液环境,受热水事件影响强烈的样品TOC最低(TOC含量为0.90%和0.94%),说明热液活动强烈对烃源岩发育可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24.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a)、晋西(Ib)和晋西南(Ic)3个亚区; 并对53个边坡的黄土进行了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边坡黄土在不同直剪试验方法下的峰值强度、启动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参数值。根据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调查类比,对3个亚区边坡在3种强度参数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统计和数值分析,结合应力变形计算实例分析发现:强度参数在不同地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晋西北区(Ia)降雨少,构造活动不频繁,边坡以坡面破坏为主,采用峰值强度进行边坡设计更为合适; 晋西区(Ib)构造发育,老滑坡较多,且地震活动使得土体强度相对下降,公路边坡设计的强度参数选用残余强度,有较高的安全保证; 晋西南区(Ic)降雨多,优先选用启动强度,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产能最大的气田,其主力产气层---二叠纪石盒子群八段岩性致密,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但S47区块作为苏里格气田西区一个重要的新区,有关沉积微相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在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及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S47区块盒8段沉积微相,认为该区盒8段属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5种微相;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口坝砂体。沉积微相及其展布特征的新认识为该区储层预测、水平井整体开发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6.
格拉姆斯堡伟然矗立于苏格兰草原与森林之间,诺曼底式的角楼将古典的苏格兰塔楼围起,兼有法国与苏格兰的建筑风格,其家族徽志是两只动物交缠在一起的巨石像,也象征了1200年前基督教与异教在苏格兰的际会。令世人难忘的是莎士比亚从这里幽微的鬼魂传奇中,得到源源不绝的灵感,写下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的巨作。格拉密城堡是离邓迪士北面仅16公里。它位于与与格兰扁山脉谷地接壤的斯特思摩中心区土地肥沃地带。在这个城堡中的一切都生机盎然。城堡的外围由雕塑  相似文献   
227.
针对大地电磁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和非最小相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法结合小波变换的联合信号去噪方式,将时间序列信号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利用连续均方误差准则确定原始信号能量转折点,进而再使用小波阈值去噪法对剩余固有模态函数分量进行去噪,最后重构出消噪信号。通过对实测信号处理前后结果的对比,表明了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信号时域去噪。  相似文献   
228.
介绍朱颖教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PD)性月经失调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治疗应以温肾补脾、循时调经为法。在卵泡期当益肾健脾养血,排卵期宜补气养血通络,黄体期则应温肾补脾养血,月经期则养血活血、调畅气血,结合患者基础体温(BBT)以循时调经,同时辅以艾灸、食疗等,以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相似文献   
229.
2013年7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铁隧道集团联合主办,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承办的“地下水封式能源洞库修建关键技术高端研讨会”在海滨之城烟台举行。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阮宝君;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王梦恕、郑守仁、周丰峻、郑颖人、梁文灏、何华武等院士;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院长李术才、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高波、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宋克志等专家教授;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万华化学集团、各在建国储基地以及国内隧道和地下工程方面的业内人士共计100余人出席研讨会。中铁隧道集团党委书记丁荣富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阮宝君发表讲话。会议采用现场参观考察,会上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会议一天半。与会院士、专家及学者就进一步科学促进我国能源储油、储气水封洞库修建技术的发展,促进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握和研发,理清我国能源储气、储油洞库修建的目标及发展需求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同地下能源洞库建造投资小、运营费用低、安全性能高,占地面积少,环境效益好,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会议认为,推动地下能源洞库建设利国利民势在必行;会议建议尽快完善建设规范,出台地下水封洞库的国家标准;会议希望以中国工程院或土木工程学部和院士的名义,联名谏言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加快推动我国地下水封洞库推广建设步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维护我国国防安全、平抑国内油价,稳定国内市场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30.
由于印尼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以及由它引起的海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与其比邻的巽他海沟俯冲带触发地震的可能性引起了真正的关注。我们已经计算了这个区域以及临近区域——苏门答腊直立走滑断层的同震应力分布,发现两个构造上的应力都增加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原已很大的地震危险性。尤其是这个区域发生大的俯冲带地震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