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55.
7.24雷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  冉心 《四川气象》2001,21(4):33-38
通过对2001年7月24日双流机场的一次强雷暴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的分析,结合卫星云图分析,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便于预报员优化利用各种资料,作好雷暴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56.
20 0 0年 12月 1日 ,日本地震学会自发性地一改过去作为任意团体的组织形式 ,以社团法人的新形象 ,开始了新的征程。不过 ,作为社团法人的日本地震学会 ,仍将继承过去作为民间学会时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日本最初的地震学会创建于 1880年 ,距今已 12 0年了 ,那时横滨发生了使 2人丧生的破坏性地震 ,几位当时正在日本的年轻外国学者以此为契机 ,并以他们为中心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关地震学的学会。可以说 ,“地震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源于日本 ,这也是世界地震学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1892年 ,地震学会解散 ,但在经历了 192 3年关东大…  相似文献   
57.
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动物群及组合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提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组合序列。中奥陶统为Yohophyllum-Calostylis组合带。上奥陶统下部Cantrillia-Hillophyllum和上部Borelasma-Grewingkia组合带。志留纪自下面上为:香树园组Dinophyllum-Rhabdocyclus组合带;雷家屯组下部Stauria-Briantelasma和上部Mai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设计波高的三种通用方法;分析了常用公式H=H_s (1/2 lnN)~(1/2)中N和τHs的合理取值;应用波浪后报的波高资料,进行了全方向和分方向的极值波高统计,提出了在资料足够时(m≥20年),应该采用分方向的极值波高统计以替代惯用的、不分波向而把每年的最大波高取来进行统计计算的全方向极值波高统计,这样得出的设计波高既合理,又安全。最后,文章给出了挪威沿海水域的最劣波向及其相应的设计波高值。  相似文献   
60.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