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艳  王荣  罗勇 《现代地质》2016,30(3):716-722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中粘性土体的存在是其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以北京昌平八仙庄典型地面沉降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逐级加荷、逐级卸荷以及反复加卸荷,分析100 m以浅粘性土体在不同加卸载方式下的固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荷载从25 kPa分级加荷到1 600 kPa,粘土变形量大于粉土,分别为2.822 mm、1.000 mm;荷载从400 kPa分级卸除到50 kPa,粘土的回弹量大于粉土,分别为0.277 mm、0.121 mm;反复加卸荷条件下粉质粘土及粉土较之粘土更容易达到固结状态,蠕变时间效应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建议在制定地面沉降灾害防治措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沉降区地层土体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受到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中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被称为PM2.5,由于其来源多样,生成理化过程复杂,有的PM2.5可能会因为带有毒性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全球对PM2.5的长期观测记录较少,近些年美国宇航局转发了加拿大两位科学家的研究,他们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资料反演得到2001—2006年平均全球PM2.5浓度分布(图1),从图中可以看到,从中国东部到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PM2.5的大值区,即包括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是PM2.5浓度大值区。这一反演结果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但是  相似文献   
103.
2℃阈值     
欧盟在温室气体长期减排方面一向宣传3个目标:全球平均升温幅度不超过工业化前2℃、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10-6CO2当量、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至少比1990年减少50%。2009年底于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在《哥本哈根协议》中接受了2℃这个目标[1],2010年底于坎昆  相似文献   
104.
全球变暖的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主要的3个全球温度序列,1910-2009年的变暖趋势为0.70 ~0.75℃/100a[1].粗略地讲,目前已经变暖了0.8℃.如果把气候变化的阈值限制为2℃,则今后只有1.2℃的上升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2].根据全球气候系统的概念[3],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地面温度的上升,还包含了冰雪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多年冻土的退化及全球植被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已经、正在或将来可能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5.
煤层群内多重保护层开采的防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群开采所遇到的瓦斯问题,针对煤层群开采的特点,通过多参数的考察,对多重上保护层开采进行了试验研究,完善了保护层开采的基本理论;对保护效果、保护范围和合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得出了煤层群开采保护层过程中多重保护的具体指标和效果,建立了多重保护层效果考察及评价方法,对淮南矿区煤层群开采消除突出危险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条件突出矿井的保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CMIP6的设计     
正目前第六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简称CMIP6)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这次参加对比的气候模式都是地球系统模式,其所有模式的全部计算结果将提供给各国科学家在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科学、影响和对策中使用。为便于大家了解和在未来的应用,这里简述CMIP6的设计~([1])。1 CMIP6设计考虑的科学焦点(1)科学背景。核心是生物地球化学强迫和反  相似文献   
107.
<正>Science杂志从2014年1月24日到3月14日,以"气候科学的挑战"为题,发表了7篇论文~([1-7])。这7篇论文评述了当前气候科学的一些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气候作为一门科学的生长点。了解这些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途径、困难及可能性,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当然,这里介绍的观点也许并不都是完全正确的,也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核心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可以从这些问题的评论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8.
正第四纪特别是第四纪晚期近800 ka间冰期的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共出现了8次间冰期,这些间冰期很可能可以作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参照物。21世纪以来国际上已经对其进行了4次集中研究。第1次:2000年集中研究大约400 kaBP的海洋氧同位素阶段11(MIS11),在几个间冰期中的太阳辐射状况更接近于现代。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于2000年出版了MIS11专刊~([1]),共发表了5篇论文,重点对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赤道中太平  相似文献   
109.
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趋势变化的可能原因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多套观测资料检测表明,近百年来中国气候明显变暖,变暖趋势达到0.2~0.8℃/100a,近50年变暖趋势更达到0.6~1.1℃/50 a.气候代用资料研究表明,中国20世纪的变暖在近千年中属于明显的,但对于20世纪是否为近千年中最暖的百年,还有待更多的观测研究验证.气候模式归因分析表明,20世纪中国的变暖与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有关,近50年的明显变暖可能与人类排放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有一定联系.但是,目前这一结论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尚需更多的研究工作.由于中国区域辽阔,不同区域气候差异较大,而且20世纪前50年观测资料匮乏,近千年的代用资料分布不广,因此,应该进一步考证中国20世纪的气温变化和在近千年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0.
艾肯达坂组火山岩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陆相火山岩带的东段,是一套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合,角度不整合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建造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