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利用5 a 711雷达观测的稳定性层状云降雨回波,结合雨滴谱和地面雨量自计资料,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引起稳定性层状云降雨量大小改变的因子,得出稳定性层状云降雨量大小除与雷达回波强度关系最为密切外,还和云顶高度、暖云厚度等因素有关。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为利用雷达回波对降雨量的估算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俊颉  贺文彬  李宏宇 《气象》2019,45(6):877-885
本文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组成和人影作业装备弹药安全管理主要业务环节,讨论了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标签技术在人影物联网应用适用领域,分析指出做好人影设备标记与识别、采集传输和信息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可以满足人影作业信息化需求,减少基层业务人员工作量,有效提高人影业务安全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中北部人工增雨适宜时段及层状云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统计分析了陕西中北部1991~2001年4个711雷达站附近15个气候观测站日降雨量大于等于5mm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雷达回波特征。陕西中部适宜人工增雨的时段为2月10日至11月15日,北部为2月25日至11月10日。陕西降雨性层状云0℃层高度变化范围为3.63~5.03km,平均高度为4.65km,融化层强回波区厚度为0.4~1.0km。冷云、暖云降雪(雨)量级较小,不适宜大范围开展人工增雪(雨)作业。适宜人工增雨的稳定性层状云雷达回波特征为:PPI回波结构密实,范围大于30km,雷达回波强度大于等于30dBz,RHI显示云顶高度大于等于5.8km或者融化层明显,强度达30dBz以上。适宜人工增雨的混合性层状云雷达回波特征为:PPI有明显强回波中心,强度大于等于30dBz,15dB回波宽度大于等于25km,回波最大高度大于等于5km;或者融化层明显,雷达观测融化层下挂回波明显倾斜或呈锯齿型排列。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关中地区层状云降水及雷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辉  罗俊颉  梁谷  田显  陈保国 《高原气象》2010,29(6):1571-1578
作为人工增雨的一项基础工作,利用陕西关中地区宝鸡等3个雷达站附近共12个气候站1998-2007年2~11月的降水及雷达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层状云降水及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人工增雨的适宜时段为每年的2月5日~11月15日;(2)对层状云降雨的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进行了分类;(3)统计分析了宝鸡雷达站稳定性层状云降雨和混合性层状云降雨雷达回波的最大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度、冷层厚度、暖层厚度、融化层厚度、融化层高度等特征;(4)春、秋季稳定性层状云及混合性层状云冷层厚度大于暖层厚度一倍以上,云层中水汽条件较好,更适合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5.
使用1988-1998年11a间开展防雹工作以来收集到的降雹天气资料,从而统计分析得出旬邑防雹基地降雹天气特征及冰雹路径。  相似文献   
16.
锋面层状云的物理结构研究刘跃峰,陈君寒(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西安·710015)本文根据1980~1992年43架次飞机对锋面层状云实测资料,研究陕西省的云水条件、宏微观参量结构配置、云雨转化效率和降水物理过程。1资料飞机探测宏微观资料1244份;...  相似文献   
17.
平利县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西北名茶大县,其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对茶叶生产气候可行性评价与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针对平利县1991—2020年的气候资源变化趋势与常见灾害发生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茶叶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平利县近30 a年平均气温14.9℃,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1℃,≥10℃积温为4 810.7℃·d,年日照时数为1 602.9 h,年降水量约930 mm,平均相对湿度在72.5%~83.3%之间,气候特征适宜茶叶生产,其热量资源与空气湿度有利于茶叶产量与品质形成。各项灾害中,早春霜冻害与秋季连阴雨灾害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平均每年发生1.9次和0.7次;由于冬季<-8℃极端低温出现频率增加,气温上升但日照时数显著减少,越冬冻害、阴雨寡照及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冬春冻害与连阴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陕西旬邑冰雹谱特征和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年7-9月在旬邑首次取得6次冰雹过程的地面雹谱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冰雹谱分布特征。以冰雹落地动能、冰雹质量等特征物理量为评价防雹效果的统计量,用物理检验法对一次降雹过程的防雹效果做个例分析。得到防雹作业区比对比区,动能、质量、动能通量和质量通量分别减少75%、58%、41%和55%,说明防雹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专业气象服务网站建设的研究,提出了专业气象服务网站建设过程中的分层解决模式,系统充分应用了MIS(管理信息系统)、Intreret/Intranet以及S/B(服务器/浏览器)技术,为专业气象眼务系统建设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信息采集与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人影作业装备的性能特点和作业信息采集的技术要求,梳理了人影作业参数自动采集系统功能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人影地面作业信息采集软硬件系统,完成了外场测试和业务试用。数据分析表明:该系统整体运行稳定,作业方位采集精度±5°,俯仰角采集精度±3°,数量采集准确率100%,数据传输准确率达到100%,各类传感器精度符合业务考核需求。该系统应用与推广可有效提升地面人影作业信息采集时效,有利于全面掌握区域内地面作业动态,提高人影作业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