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桥梁主塔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也使岸坡稳定性发生变化。本文以乌江特大桥遵义岸岸坡和桥墩基础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强度折减法,对桥墩桩基与地基相互作用及岸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位移主要发生桩基顶部且集中在靠近河流一侧桩顶上,桩周岩土体中的位移主要发生在靠近河流一侧桩基;(2)桩基位置不同轴力差异明显,表明发挥了群桩效应;(3)岸坡的安全系数在工程完成后为2. 59。  相似文献   
32.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休瓦促Mo-W-Cu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02±3.5Ma,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时期;含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83.3±1.7Ma,形成于燕山晚期造山后伸展环境。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2.87~4.12(平均为0.09),T_(MD1)年龄541~828Ma,T_(DM2)年龄为719~1109Ma,表明岩体形成的物质来源除壳源物质之外,也有幔源物质的混入;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7.96~-2.75(平均为-5.54),T_(MD1)年龄为820~1019Ma,T_(DM2)年龄为1102~1391Ma,ε_(Hf)(t)0,表明岩石是由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休瓦促两期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原位分析显示,区内存在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及C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洋壳俯冲造山有关;而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岩浆侵入及Mo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造山至晚白垩世造山后伸展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发生,且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了晚白垩世的成岩成矿作用,这为区内复合叠加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33.
通过T检验,对南海气象观测站迁站前后的各月平均气象要素进行了显著性检验,也对各气象要素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资料的业务应用、资料分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迁站前后风速存在显著性差异;2)狮山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小于桂城旧站;3)热岛效应是旧站气温差异和相对湿度偏少的重要原因,狮山站环境更利于晴空辐射加强降温;4)狮山新站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具有风向季风气候特点,符合本地气候特征,并与建站以来的历年平均风向较为一致。桂城旧站全年风频分布相对均匀,风向规律不突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