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31.
晚泥盆世磷质微球粒—可能的动物卵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上泥盆统斜坡-盆地相灰岩中存在着数量丰富、保存完好的磷质微球粒.其大小250μm±,球状、椭球状,部分微球粒表面具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在球切剖面上微球粒的球壳、球幔和球幔中的斑块分异清楚.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表明: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的共有成分是磷、碳.特有成分铁主要存在于球幔斑块中.这种成分特征与动物卵细胞在成岩和后生过程中经脱水、脱羧、脱甲基、脱氨基和脱硫后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的成分较为一致.球壳和球幔与牙形石属Palmatolepis sp.的齿片和齿台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结果非常类似,说明二者的成分和物质结构有较大的亲缘性.我们认为这种磷质微球粒很可能是牙形石动物排出的卵细胞,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可能分别代表卵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类似于现今的鱼卵.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可能代表卵细胞的动、植物极和以其为始端进行有丝分裂的开始.我们的资料不支持磷质微球粒为牙形石动物分泌的珍珠的推断.该发现对正确识别地层记录中微球粒的特征和成因,揭示牙形石动物的分类位置、繁殖、演化和绝灭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32.
分析了汝阳县伏早发生的频率及其危害,提出了利用人工增雨抗旱防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33.
Based on a layered rheological model of the lithosphere, the velocity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the lithosphere under horizontal drag underneath were calculated using viscoe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of plain strain with finite deformation. In the simulation,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drag and blocking were assum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layers. Blocking depth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whole area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layers, but influences the stress state in the area around the blocking.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high stress anomaly becomes larger when the blocking depth becomes deeper, but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ue of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decreases. The greater the viscosity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lithosphere, 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y of decoupling between them. Under the drag of normal mantle convection (the convection velocity is about 20 cm·a?1), a lithosphere with a rheological structure similar to that of North China could not have de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layers, while could have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 magnitude of several MPa to tens of MPa and could have anomalous areas with stress accumulation i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334.
鉴于海域覆盖面积大而污水排放形成混合区相对集中的特点,基于四叉树网格布设的思想,分层次对不同研究区域按不同尺度网格对近海水域进行嵌套网格联合布置,重点模拟污水排放形成的混合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odunov型通量差分裂(FDS)格式有限体积法计算模式,实现了在不同尺寸的网格联立求解,提高了数值计算效率,又保证了计算精度.以海州湾近海水域为例,对海州湾近海水域流场及污染物混合区的范围进行了模拟计算,由此建立了排污量与混合区面积之间的响应关系,为环境管理部门对入海排污量的总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5.
概述和分析了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接地要求与地线安装技术以及降低电阻的方法,为感应电压提供一个对地的通路,以保障气象自动观测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36.
江西大背坞地区浅变质岩中同生碎屑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生碎屑是沉积岩中一种反映动荡沉积环境的典型构造现象。笔者在大背坞地区首次发现了同生碎屑,这对确定双桥山群属于浊流相沉积提供了又一重要证据。根据同生碎屑的变形特征,笔者认为本区双桥山群地层主要经历两期变形,即以压扁为主的区域褶皱变形和以剪切为主的韧性剪切变形。  相似文献   
337.
SiO2与成矿元素Sb络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樊文苓  王声远 《矿物学报》1997,17(4):472-477
实验测定了250℃时Sb在含硅和无硅体系中的溶解度。对比研究指出,SiO2的存在明显有利于Sb的溶解,并且Sb溶解度随NaOH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无硅NaOH体系中,Sb(OH)03基络合物是Sb的主要存在形式。含硅体系中,大量可溶Si的存在,使其有可能与Sb络合形成Sb-Si络合物,在低温贫硫富硅热液中溶解、迁移。体系各种条件的改变,促使SiO2沉淀,是导致Sb-Si络合物不稳定、引起Sb沉淀的主要因素,也是硅化与Sb矿化密切共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38.
339.
西太平洋俯冲带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2,自引:13,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分布及特征、西太平洋Wadati-Benioff带的形态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及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计算了俯冲板块在地幔中引起的P波速度异常,提出了俯冲板块与660km间断面相互作用的4种可能;研究了俯冲板块物理性质的变化、俯冲板块产生的负浮力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需要开展俯冲带对东亚大陆构造运动和演化的影响、俯冲带相互关系及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0.
崩滑碎屑流的形成条件与形成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的基本上,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认为碎屑流是一种高速松散固体流,不存在滑移面,并受三个基本条件的控制,即固体物质条件,边界限制条件及潜在聚能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崩滑碎屑流的类型划分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