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大气科学 | 190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4篇 |
海洋学 | 2篇 |
自然地理 | 4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前言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包括丘陵)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几乎每省都有广泛的山地分布。在山区,由于山川纵横、峰峦起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性也十分明显。因此,研究山区气候,对开发、利用山区气候资源,促进山区经济,特别是对于包括农、林、牧、副在内的大农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对山区气候资源的调查、研究、利用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并正继续、普遍地开展着。本讲座试图在总结国 相似文献
52.
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作者提出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73站的净辐射和其各分量的年,月平均通量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指出高原主体为总辐射,有效辐射的高值区,地表净辐射场在冬,夏季有较大差异。冬季为一弱正值区,相对低中心呈块状散布在祁连山区等几个地区;夏季因夜雨及地表湿润的缘故,高原大部地区的地表净辐射反有加强。各地净辐射年变化基本形式与总辐射相似。有效辐射年变化一般呈双 相似文献
53.
翁笃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1)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公气系统短波吸收辐射及其年较差在全国的分布,分析了其与总云量、行星和地表反射卒以及地面吸收辐射的相互关系。发现在冬季地-气系统短波吸收辐射分布主要呈南高北低型,夏季分布形势为一不对称的大鞍形场,大致与行星反射率分布反向对应。公气短波吸收辐射与总云量呈负相关,高相关区在我国东部。各站地-气短波吸收辐射与地面吸收辐射的相关系数普遍高达0.900以上。此一特,或为从气候上利用地-气吸收辐射反演地面吸收辐射提供初步可能。 相似文献
54.
55.
山区短波反射辐射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计算山区测点可接受到的来自周围山地的短波反射辐射日平均通量密度的通用计算机模式,并以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式通用性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6.
利用ERBE和ISCCP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地表短波吸收辐射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ERBE和ISCCP卫星辐射及总云量资料,结合青藏高原地面日射资料,讨论了并提出了该地区地表短波吸收气候反演方法,该法的似合精度较高,平均误差为9.8W.m^-2据此计算出75°E-95°豚25°E-40°N间2.5°*2.5°经纬网格点和高原63个站点的各月平均地面吸收辐射通量密度,给制出其在高原的分布图,揭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7.
1951--2006年南京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6a来南京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春季升温大于冬季升温,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下降;冷冬皆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春季提前并略有加长;夏季加长了约4候;秋季延迟并缩短了约2候;冬季缩短了约3候。 相似文献
58.
文章讨论了利用ISCCP卫星观测资料确定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的方法,在无积雪地区和季节,地表反射率可以ISCCP可见光反射率为基础,在模式计算过程中,假定紫外反射率以及红外与可见光反射率的比值分别为常数。敏感性试验表明,由这两个假设所产生的误差并不显著。在有积雪地区或季节,地表平均反射率可直接由ISCCP可见光反射率表示。试验结果与地面实际观测作了比较,除沙漠区外,两者比较一致。文中还计算了高原晴天行星反射率。经与ERBE卫星观测比较,发现从5月至9月高原周围沙漠区气溶胶对辐射平衡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在其 相似文献
59.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已日益不能满足于通常的关于形成气候三因子综合作用的笼统概念。它要求对这些因子,特别忌太阳辐射因子的作用进行定量的分析,阐述它与下垫面,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气象学会已于1962年年会时提出了开展上述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