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装涂油漆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微电解、H2O2氧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装涂油漆废水提出利用微电解-化学氧化法处理的方案,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的微电解反应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原水的ρ(CODcr)从4 000 mg/L降至100 mg/L,废水的CODcr去除率>95%,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本研究对微电解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部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02.
1998年正月初八,新民市气象局向新民市委、市政府提交一份气象分析资料,预报了全年气象趋势:1998年新民地区春旱夏涝属多灾之年,春播期间前期持续干旱,4月20日前无明显降雨,应抢先动手、实施“干种湿出”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303.
太湖上游流域农业土地的氮剩余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太湖上游流域农业土地中氮的剩余对太湖的富营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利用2002年各乡镇的农业统计资料,对上游流域农业土地中氮的剩余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上游流域农业土地中氮的剩余总量为134.8×103t/a,单位农业土地面积的剩余量为178.9 kg/(hm2·a).从单位面积氮剩余量的空间变化看,东、西苕溪流域的剩余量较低,而其它流域的剩余量相对较高.借助典型区域氮剩余的长系列计算数据,对上游地区氮剩余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太湖的富营养化演变趋势与氮剩余长期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4.
用传统的重矿物方法分析物源,其分析结果容易受到取样点的限制,而且成本较高.以柴达木盆地扎 X 井区为例,分别通过测井中钍元素质量分数和岩心锆石及其他重矿物质量分数分析了扎 X井区物源方向,并研究 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独居石较少、锆石较丰富的沉积地层中,可以用放射性测井中的钍测井取代 重矿物锆石来研究物源.将这一认识应用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的物源分析中,分析结果与该区的沉积 体系展布相吻合,表明该项研究对于改进用重矿物锆石分析物源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5.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ramolecular photoinduced electron-transfer (PET) of covalent bonded azobenzene-perylene diimide (AZO-PDI) in solvents by using steady-state a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ogether with ultrafast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Fast fluorescence quenching is observed when AZO-PDI is excited at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s of AZO and perylene moieties. Reductive electron-transfer with transfer rate faster than 1011 s-1 is found. This PET process is also consolidated by femtosecond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a.  相似文献   
306.
三疣梭子蟹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州湾和舟山野生群体为材料,以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搭配组合,采用1×3♀交配模式,首次利用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技术成功构建三疣梭子蟹家系,经过两代选育,对生长到80,100,120日龄10个F2代家系的生长和家系内的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120日龄时,10个家系体重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全甲宽大小顺序为:J9J10J1J4J8J3J2J5J7J6,甲宽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甲长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体高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J9J、10的体重极显著大于其他8个家系(P≤0.01),J9体重比J6大96.10%,比J7大76.87%;J10体重比J6大72.77%,比J7大55.76%,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是两个生长性状良好的家系,为育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307.
利用FY-2G静止卫星数据反演的云宏微观特征参量(简称“云参量”),对2018—2020年青海全省及3个子研究区云参量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顶高度(cloud top height,CTH)、云顶温度(cloud top temperature,CTT)、过冷层厚度(overcooled layer depth,OLD)、云光学厚度(cloud optical depth,COD)、云粒子有效半径(effective radius,ER)及液水路径(liquid water path,LWP)6个云参量全省区域年平均值分别为3.8 km、-9.7℃、2.0 km、7.1、7.1μm及63.7 g·m-2。纬度相同的柴达木盆地、青海东北部除CTT外,其余云参量月变化大致呈双峰双谷分布,峰值基本出现在5、11月,谷值基本出现在8、9月及12、1月,三江源各云参量大致呈单峰分布,峰值基本在11月。各云参量年平均值空间分布均呈沿地形和山脉走向分布的特征,除CTT外,其余云参量高值区与高大山脉相对应、低值区与沙漠盆地及低海拔地区相对应,柴达木盆地在四季均存在一低值区,夏季低值区范围最...  相似文献   
308.
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基于不同的云迹风同化方案,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所得的分析场及预报场的差异,研究逐时云迹风资料三维变分同化对分析场及暴雨预报的影响.首先,根据连续性原理及双通道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分析,分3个步骤对7月11日00:00-12:00 UTC共12个时次的双通道云迹风资料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控制;然后,把经过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放入基于GRAPES 3D-VAR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开发的逐小时循环同化系统中进行同化,将得出的分析场与单一时次未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同化得出的分析场进行对比,探讨了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数值预报分析场的影响;最后,把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用 GRAPES模式对 2005年7月11-12日长江流域暴雨过程做24 h降水预报试验,分析两个同化方案所模拟得到的预报场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资料的筛选、同经纬度单点通道的选择及资料的稀疏化3个步骤控制后,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有明显减小;加入经质量控制的逐时云迹风资料其三维变分同化可以提高分析场中风压场及水汽场的质量;而且在暴雨预报试验中可以相对更准确地预报暴雨落区及雨强.  相似文献   
309.
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黄蜂"(2002)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以"目标登陆台风外场试验研究"(CLATEX)项目的目标热带气旋"黄蜂"为对象,在用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其近海加强和登陆减弱过程的基础上,通过5组对比数值试验,从定量和时间演化角度细致地分析了热带气旋周边海陆和地形分布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表明,华南西部地理因子(地形、粗糙度、海陆分布等)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华南西部地形的存在,有利于低层弱冷空气向南侵袭,从而激发对流发展,使气旋迅速加强,是"黄蜂"近海加强的关键原因;登陆后冷空气切入造成的稳定层结抑制了对流发展,阻断了对流潜热能源,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华南西部真实地形下的地表摩擦效应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海热带气旋区的地表热交换以潜热输送(蒸发)为主,其量值一般是感热输送的5~10倍;洋面热交换与气旋强度间存在正反馈关系,符合热带气旋发展的"WISHE"(风引起的表面热交换)机制观点,即"WISHE"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10.
混凝-催化氧化处理含油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化学混凝及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对油田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油废水经混凝处理后,剩余ρ(CODcr )可以达到300 mg/L左右,剩余悬浮物质量浓度小于10mg/L;再经活性炭载Cu、Pd催化剂的深度处理,含油污水中的ρ(CODcr )值由315 mg/L降至50 mg/L以下,达到了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催化剂可以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