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9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篇 |
大气科学 | 139篇 |
地球物理 | 126篇 |
地质学 | 620篇 |
海洋学 | 97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71篇 |
自然地理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上海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上海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市区少、郊区多的特点。上海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会增加城区和城乡交界地区雷暴的发生频数。通过小波分析得到上海地区雷暴日年变化的主周期约为6年。上海地区雷暴异常年6~8月平均大气环流与同期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为多雷暴年整个东亚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出现大范围的负距平,当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东;少雷暴年则相反。持续型(秋季型)的El Nino事件可能会引起上海地区年雷暴日数异常偏多,而少雷暴年则多为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冷暖事件的更替年。 相似文献
942.
一种稳定的波场延拓反Q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Q滤波算法中稳定性是关键。针对地下介质为层状Q模型结构,本文提出一种稳定的反Q滤波算法,基于波场延拓原理,对于每个常Q层反Q滤波算法分两步完成:(1)利用一种稳定的波场延拓算法,将地表波场记录直接延拓到当前层上;(2)在当前层内进行常Q反滤波。在步骤(1)中,利用稳定的波场延拓算法并结合稳定因子,将地表波场记录直接延拓到当前层上,避免了上覆层反Q滤波误差的累积。在步骤(2)中,对于当前层内的反Q滤波,通过对该层地震信号的Gabor谱分析,拾取时变的限幅频率,并确定相应于该频率值的限幅增益值来实现反Q滤波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43.
利用ARW-WRF模式,以垂直方向40个模式层(对低层加密)、水平方向最高1 km的分辨率,对台风桑美(2006)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基于台风桑美(2006)1 km分辨率的模拟结果,对台风低层(海面或地表以上1500 m以下)风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登陆前,其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存在水平风速在垂直方向有很强变化的风廓线,该类型风廓线的最大风速高度有明显变化,表现出类似急流的特征;而台风登陆后,其水平风速垂直变化明显减弱,即风廓线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另有一种水平风速在高层少变的风廓线类型在台风中是普遍存在的。还根据高层和低层两个切变因子,将台风登陆前的风廓线分为急流型、普通型和过渡型,并进一步分析各类风廓线在台风中出现的位置和急流高度。对急流型风廓线的形成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超/次梯度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形成急流型风廓线的原因,而外围绝对角动量的输送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珠江口盆地浅水与深水区地质背景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油气分布及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1)油气分布具“北油南气”的富集规律.浅水区北部裂陷带和东沙隆起及以北地区,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小,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处在油窗范围,以产大量石油为主伴少量油型气,故形成了以文昌、恩平、西江、惠州及陆丰油田群和... 相似文献
947.
GPS配合条带测深仪在黄河小浪底水库水下淤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GPS配合条带测深仪所组成的测深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其在小浪底水库水下淤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9.
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浑江煤田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岩系的层序,探讨了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共识别出4个层序边界,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为分析煤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的关系,绘制了三维相关图。研究表明,层序2地层厚度在40-70 m时,层序3地层厚度在50-80 m时,煤层发育较厚,而此时砂岩百分含量小于50%,表明有利于煤层聚积的环境是沉降速率中等、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的沉积环境,主要是三角洲间湾以及下三角洲平原地区。研究区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层序沉积时期,煤层的分布有所不同,对于层序2来说,主要可采煤层分布在最大海泛带两侧,而层序3主要可采煤层分布在海侵面附近,此时较低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该煤层。 相似文献
950.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annual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Cr, Cu, Hg, and Zn on diatom (Chaetoceros sp. Skelelonema costatum and Melosira sulcata) growt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reveal many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metals in organisms.. The mesotrophic .level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related to phytoplankton growth. A higher nutrient level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diatom production. Several of the above metals coexist in the investigated region and exert mainly a negative effect on growt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