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1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篇 |
大气科学 | 162篇 |
地球物理 | 86篇 |
地质学 | 460篇 |
海洋学 | 66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岩体结构面密度是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的基本参数,一般是在现场通过测窗法人工记录、统计计算得到,效率较低,易出错。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结构面面密度统计估算的数字化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建立结构面迹线及露头面三维数字模型(简称迹线三维模型);自动布置数字化矩形及圆形测窗;基于数字化测窗自动计算结构面面密度。将其应用于甘肃北山调查区域,验证了Mauldon估算理论的准确性,发现以双参数负指数分布函数拟合面密度分布一般具有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数字化统计方法可高效准确地完成大量结构面面密度的统计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华南东部地层铀钍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了赣、浙和下扬子地区的代表性剖面,分析了前侏罗纪地层样品中铀和钍的含量。研究了该区陆壳的铀钍丰度特征,有机质、粘土矿物和其他微量元素与铀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放射生成热对于形成高铀含量质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目前常用相位或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的方式提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导航性能.然而在城市环境下,GNSS观测信号中断严重,且行人等载体运动具有很大随机性,常规的相位平滑伪距或者常速度/常加速度导航算法效果有限.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元间载体位置... 相似文献
96.
97.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发育变化是反映水动力环境的一种指标。对南海南部NS93- 1 2 - 58柱样 1 4ka来微型双壳类营养结构分析表明 ,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向冰后期全新世转化阶段 ,食沉积物类一度较为发育 ,表明南海南部表层环流很不活跃 ,从这一转化阶段到全新世早期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比例有规律地变大 ,表明随着气候转暖 ,海水温度增高 ,海平面上升 ,海流作用显著增强。该柱样整样分析表明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显示了 1 4ka来南海海流作用一直比较强烈。在全新世中晚期 ,双壳类主要栖息在次表层水团的海底 ,仍以食悬浮物类为主 ,可能与南海南部陆坡上升流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8.
巴士系构造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在北东东向分布的华南地震带内,从巴士海峡到闽粤赣三省交界有呈北西向分布的地震密集带。它与北西向分布的巴士系断裂构造相一致。此组构造与华南地区其他北西向构造的重要区别在于,它起自菲律宾海板块的边缘,其动力主要来自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不均匀的推挤作用。巴士系构造是华南地区新构造活动性最强的构造,沿着此组断裂曾有过大量强烈的地震活(?),包括6级、7级和8级地震。在未来10年内,此带的强震活动有逼近粤东、闽南沿海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将稳定同位素效应引入CLM(Community Land Model),并对巴西马瑙斯站在平衡年的稳定水同位素的逐日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水汽和地表径流中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与相应的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凝结物中δ18O与地面凝结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蒸发水汽中δ18O与蒸发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受土壤贮水削峰功能的影响,表层土壤和根区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全无.植被层蒸发水汽中稳定同位素的丰度与大气的干湿程度存在密切联系: 当降水量少时,大气干燥,植被层的蒸发较少,植被蒸发中δ18O较高;当降水量较大时,空气湿润,植被层的蒸发量较大,蒸发中δ18O则较低.植被蒸腾中δ18O的变化与源区水体中δ18O的变化保持一致,尤其是与根区水中的δ18O.由于地下径流直接源自根区水的补充,因此,地下径流中δ18O等于根区水中的δ18O.模拟结果还显示,降水MWL (大气水线)的梯度项和常数项均比全球平均MWL略偏小.尽管主要来自降水的贡献,但地表径流和植被层水体的MWLs与降水MWL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方面与两类水体在蒸发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的富集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与CLM模拟的水量有关.大气水汽线与降水的MWL的梯度值相近,说明大气水汽与降水近似处于稳定同位素平衡状态.另外,模拟的地面的凝结线与植被层的凝结线均与全球大气水线相近,且具有非常高相关程度,说明CLM的模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