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观察海派中医颜氏麻蒲颗粒对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2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基础治疗均为西医脑梗死规范治疗,治疗组加服颜氏麻蒲颗粒,对照组加服天麻钩藤饮,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炎症指标、颈部血管彩超最大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59/60),对照组为85.0%(5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下调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血压指标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佳(P<0.01);在调控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水平、颈部血管彩超最大斑块面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海派中医颜氏麻蒲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1998—2018年云南破坏性地震事件中的交通系统震害损失数据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研究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规律和区域差异;基于云南交通系统历史地震震害,总结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加,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二阶多项式关系;②云南地区交通系统震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房屋建筑破坏是地震中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在未取得房屋详细风险调查数据的过渡时期,综合房屋结构和用途的实测资料、农危改和异地搬迁统计资料以及不同用途的房屋在影像上的几何特征和空间特征,提出了云南地区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方法的房屋抗震能力等级初判方法,并在建水县开展试点应用。结果表明:建水县房屋估计抗震能力达标等级占比为8%,疑似抗震能力不足等级占比为88%,疑似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等级占比为4%。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平原第四纪火山岩时代对理解华北东部新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其准确年龄一直缺少研究。位于河北省海兴县附近CK3孔岩心揭示了4次第四纪的火山活动。针对第1次火山岩底部样品开展40Ar/39Ar测试,其年龄为(2.36±0.05)Ma。结合磁性地层研究结果,限定了其他3次火山活动时代分别为约1.3 Ma、35~70 ka和10~15 ka。  相似文献   
15.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是预警“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预警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2021年5月21日漾濞6.4级地震、6月10日双柏5.1级地震和6月12日盈江5.0级地震中,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产出的预警信息进行了有效发布,地震预警终端有效响应。本文借助这三次地震对云南地震预警发布系统运行质量、预警终端响应结果以及预警响应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满足时效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警终端接收到的预测烈度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已经具备一定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气象因素与中暑发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1988、1994、1995年3个高温年份南京市区260万自然人群中563例重症中暑病例与逐日气象因素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发病当日平均气温x1、最高气温x2、相对湿度x3、平均风速x4、日照时间x5和降水量x6等6个气象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发病前1~5天的2~6天平均值M11~M15、……、M61~M65共36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重症中暑总例数作为应变量。筛选结果:x1、x3、M12、M32四项对Y有显著贡献。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x1较x3,M12较M32贡献大。连续3日的平均气温M12及相对湿度M32较 x1、x3对日重症中暑人数影响要大。当M12超过30oC且M32超过73%易出现中暑。这结果在1997年做了初步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7.
秦岭造山带上地幔各向异性及相关的壳幔耦合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是具有复杂地壳结构、经历长期构造演化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精细反演上地幔各向异性,探索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及成因动力.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最小特征值法和“叠加”分析法求得覆盖秦岭造山带及周边地区41个地震台站的SKS横波分裂结果: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δt),据此绘制了秦岭造山带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将已发表的地表GPS观测结果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相结合作上地幔变形因素分析,发现秦岭造山带自西向东的上地幔变形因素不是单一垂直连贯变形或地幔流动,而是共存的.同时,其上地幔变形的主控因素有区域性变化.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西、中部上地幔变形以壳幔垂直连贯变形为主,属壳幔强耦合,东部壳、幔耦合变弱,上地幔变形以简单地幔流动为主控因素.同时,SKS快波偏振方向(φ)于秦岭造山带显示出南缘略向北凸、北缘略向南凸的弧形展布,反映了造山带两侧刚性较强的扬子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旋转与秦岭造山带南北缘弧形流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长江下游梅雨期(6—7月)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往往能引起洪涝灾害,造成经济上巨大的损失。因此,探讨梅雨期长江下游区域性暴雨的成因和预报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长江下游梅雨期日降水量分为有区域性暴雨(A类)与无区域性暴雨(A类)  相似文献   
20.
栉孔扇贝球形病毒的超微结构及细胞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扇贝大规模死亡病因调查时,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大小为130-150n,核心区电子密度较高,具双层囊膜,囊膜外具放射状纤突。病毒存在于消化腺,外套膜,肾脏,肠及鳃等组织的细胞质中。细胞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内染色质变性,凝聚于核膜内侧,线粒体外膜膨胀,内嵴溶解,消失,内质网膨胀,核糖体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