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6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5篇 |
大气科学 | 110篇 |
地球物理 | 144篇 |
地质学 | 656篇 |
海洋学 | 51篇 |
天文学 | 40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2.
103.
通过对人力资源、计划安排、控制手段的讨论,提出了如何管理的问题;讨论了对项目管理起关键作用的条件之一——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4.
哈密盆地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对哈密盆地的现代地貌进行了成因分类,并系统地讨论了地貌结构特征,同时结合灾害地貌过程和资源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5.
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15000年以来古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几个露头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和~(14)C年龄数据,揭示出15 000年以来的气候、植被、环境发展曾经历了5个阶段。较低温度出现在13 000aB.P.前后,当时湖面较低,盆地边缘冰水平原区出现地面切割。大约在11 000 aB.P.前后,气候转暖,冰川大量消融,湖面上升,沉积速度加快,进入全新世。8 000 aB.P.前后的中全新世,曾出现高潮面期,但高温期却出现在后,故盆地内高潮面期与高温期并不同步。全新世后期,气候进一步转向干暖,蒸发增加,湖面逐渐缩小,生态环境日趋向荒漠草原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07.
豫西铝土矿物质来源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于豫西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古侵蚀面上的中石炭统G层铝土矿和山西式铁矿,即统称的“铁铝层”,一致认为与古风化壳有关,属胶体化学沉积.但是,对于铁铝层的物质来源,却有不同的认识.按成矿原地与蚀源区的相对位置区分,主要有以下两种论点: (1)来自就近结晶古陆(秦岭古陆、中条古陆等)的硅酸盐岩风化产物,即成矿流体经过长途迁移的异地风化壳来源——古陆蚀源说. (2)来自基底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产物,即成矿流体非长途迁移的原地风化壳来源——原地蚀源说. 笔者属于第二种观点.首先将顶、底界限清晰的铁铝层,看成是同一溶质组合连续沉积的地质体,通过Al_2O_3-SiO_2-Fe_2O_3(FeO)三组分系 相似文献
108.
EXPERIMENTAL CULTIVATION
OF BLISTER PEARL WITH PEARL OYSTER, Pteria Magnavicula Penguin (RODING)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09.
110.
吉林中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对吉黑东部构造格局的制约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地区存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铝质A型花岗岩。其中三道河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 ICPMS年龄为(216±3) Ma,形成于晚三叠世,受控于华北板块和其北侧板块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沿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碰撞拼合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标志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演化结束。天桥岗碱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和TIMS年龄分别为(182±3) Ma和(188±4) Ma,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为(185±4) Ma,形成于早侏罗世,可能是与佳木斯板块和松嫩—张广才岭板块在早侏罗世早期沿嘉荫—牡丹江缝合带碰撞拼合有关的伸展作用的产物。这次板块碰撞作用很有可能标志着东北地区东部此时已经开始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阶段。更详细的研究显示,两期A型花岗岩岩浆都来源于年轻的基性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